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记诸城相州王氏祠堂/王敏波著

(2015-07-17 17:52:38)
标签:

文化

分类: 潍坊地方文史
记诸城相州王氏祠堂
王敏波
    本文作者1929年生于诸城相州一村(原称宋家庄子),一直生活到1946年离开家乡前往青岛,作为相州王氏三支的后裔,亲身经历见证了当时相州王氏的种种情况。本文谨就相州王氏祠堂的座落情况略作介绍。
一、始祖祠堂。在现在的三村,北邻线市巷,祠堂门朝南,面对解放前叫南下崖的向东去的沟北沿,有殿堂五间,还有其他配殿等建筑。因是始祖祠堂,抗战初期我十来岁时,跟着我父亲去过两次,是给二八大队送给(方言念“jie”)养(煎饼),当时下达摊派“给养”的办公地点就在始祖祠堂的东厢房。在屋里见过族谱的木刻版。院内广植200多年的柏树,殿堂内情况不知道,但在抗战前,常听老人说,每年正月摆供祭祀时都要挂出列祖列宗的官谱画像,叫做“影”。并在正月对外开放数日,当时娱乐活动不够丰富,相州周围方圆十几里的村庄,都结对去看“影”。
始祖祠堂归相州王氏长支管理,长支后人牌位可入此祠堂。
祠堂后面,线市巷一直连到北面的东巷子(即常在一些有关文章中提到的东巷),大都是相州王氏长支聚居之地,如以约堂、庆阳府等。
二、三支祠堂。是三支王培宗做官于雍正二年告老回乡,回到相州宋家庄子故居后“立家庙置祭田三百亩营兆域……”,就是在宋家庄子当时后街西头的相州王氏三支祠堂,占有十几亩地,大门设在院落的东南角,门洞内有一层式样讲究的木栅栏,栅栏内又有一座油漆大门。由此进门后向左拐,即向西进入无门的墙口,路北就是祠堂的配殿(南屋)五间,中间一间是过道,有门,平时锁着。东西各两间,也是奉祀祖宗神龛的。
通过过道进入内院院中有两棵200余年的银杏树,树干有两人合抱粗,东面银杏树下有一棵盈尺粗的紫藤,缠绕银杏树缓缓而上,但并不是紧箍在银杏树上,两树生长各不妨碍,紫藤的枝条挂满银杏树冠,春天紫藤花开时万般灿烂,确实好看。
院内北大殿五间,殿内供奉着各辈各家的主楼子(神龛),里面是牌位,牌位约八寸高,白漆黑字,男子要注明官职名讳下加“神位”二字,无官职的只有冠冕堂皇的写上“太学生”三字,不知是否真入过太学,左下角有祭祀后代的姓名,一般是子辈。妻室有诰封的也要注明,无诰封的写“太夫人”。对于牌位的书写必须请有功名的人来写,而且还得用朱砂笔点主,即在功名上方点一个红点。
这处祠堂是院中院,内院的外部南西北三面都有很大的空间,特别是北面空间很大。北面的西北角有一座两层的炮楼,外墙是砖墙,内部楼梯楼板都是木结构。
祠堂建后世代相传,族大人旺,祠堂内灵位神龛都快容纳不下了,有些大户就自做主楼子,把神位放在家里,我高祖、曾祖就做了两个主楼子放在学屋里。
三支祠堂由王培宗建,其兄王笃宗迁巴山后,其后人都要来祭祀。每年过年正月初一,其男丁都要在黎明前从巴山赶五里路来祠堂发纸马。有一年,年五更潍河发大水,无法过河,来晚了,动了家法挨了打。那时巴山一族已经是财大气粗了,回去后自建祠堂再也不来了。
三、松果园祠堂,这个祠堂因三支后人——1949年去台湾的王意坚(即《旋风》作者姜贵)在其文章中提到“南门里路西的始祖祠堂”,这是文学作品里的任意发挥,位置很对,但是这个南门已在民国初年,潍河发大水时连同围子墙冲毁了,而这个南门洞地面铺的大青石,在1946年我离开家乡时还有。
松果园祠堂是三支王翔千家族前人建的,三支八世王培宗才建祠堂,后世子孙除非外迁、或有功名地位显耀的才会分立祠堂。王翔千家族所处相州七村,他们聚居的地方叫山海关巷,但是目前无法确定是否其祖上曾在山海关任职,三支现有资料到十二世也没有王翔千家的直系祖先功成名就的,而且我本人进过这个祠堂,规模远小于始祖祠堂和三支祠堂,只能推测应该在十二世以后这个支系的家祠。王意坚作品中称为始祖祠堂不足为证。
松果园中两棵白皮松果树,应不是山东原产,倒是因应着山海关巷这个地理名字。这是从直隶山海关移植到此的吗?同样是推测。有一棵松果树的枝干探出了祠堂的院墙,我小时候曾到墙外捡过松子吃。
以上是我对相州王氏的几个祠堂的亲闻亲历,供今人了解。
‎2015/‎7/‎16日

以上博文版权属于原作者,使用联系作者,电话0536-8788312,特此声明!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