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城游记:昆明——一座宁静秀美的城市
(2012-08-23 10:12:09)
标签:
旅游 |
当飞机播音员告诉我,昆明地面温度为16度的时候,我很惊讶,下意识的摸了摸身上的短袖体恤。一个从没到过昆明的人,一个一天前还在重庆40度高温下接受炙烤的人,陡然要接受这种巨大的温差,除了惊奇外,还有点兴奋。
预期的寒冷并没到来,下飞机以后,一股清新的空气,佛面而来,也许因为湿度不够,微风过后,身体只有轻微的不适,反倒有些清爽。
机场建设在一个小山坡上,被削过的山呈现清晰的痕迹。想当然的以为,这清爽的风,应该是来自郊外的清晰。天空有点要下雨的感觉,一丝乌蒙的云,在头顶飘动。
出租车司机显得很质朴,如果经常穿梭于各个城市,经常和他们聊天,你会发现,一个城市的出租车司机,最能代表每个城市的基础社会底蕴。比如你可能会对上海出租车司机对商业规则的透彻理解感到惊讶,也可能对北京出租车司机对时政的滔滔不绝感叹不已。出租车司机有些健谈,对昆明的理解,有着自己独特的认识和看法,他既不完全表扬这个城市,同时也不否定这个城市。
一个外地人,尽管我并不是来旅游的,但既然来了,我还是很想了解这个城市,出租车司机给了我这样的答案,如果冬天到昆明来,可以到昆明来看海鸥,自1983年以来,每年从西伯利亚飞来的海鸥大约有40万只,分布在滇池翠湖边等地。除此外,可以到西山和龙门,西山可以一览昆明全貌。另外还可以去世博园,哪里可以尽揽各类珍惜植物。
从机场进入三环,你首先看到的是农民新村,密集而整齐。旁边则是商品房,司机告诉我,这里的新房大概要卖5000元一平米,在向二环,房价上升到6、7000元,城市最核心地块的房屋可以达到30000元一平米,这另我很是惊讶,这样的价格水平甚至已经超越了西部的都会城市重庆成都。
昆明并不大,据说有600万人口,尽管这是个超大城市,但距离重庆成都的千万人口还有一段距离。师傅说,从三环到城市中心区的距离大概是14公里,这不算一个很长的距离,尽管并不短。
也许我把昆明想像的有些简单,我下车以后,尽管地图显示的区域并不大,但还是没找到我要到达的酒店。尽管凉爽的风,让自己有些精神抖擞,但走了几圈以后,我还是放弃了自己找,于是我找了一个摩的协助。摩的司机,依然热忱而质朴。
安顿完以后,我一个人来到昆明最中心南屏步行街。应该是建筑修在前,步行街规划在后,步行街并不硕大,不知是不是城市本身水源不丰富,这里没有华丽的喷泉,几栋商业大楼显得比较现代。建筑与街道的组合方式与几座牌楼,让你总感觉这是一个典型的西部城市,尽管你可能从局部无法准确的说出,哪一样具有典型的西部特征。
中午,坐在星巴克店外的椅子上,太阳有些懒洋洋的,街上行人穿着有些紊乱,有穿夹层衣服的,有穿长袖单衣的,短袖短裤的也随处可见,朋友说昆明乱穿衣,看来不虚。不知道为什么,我在街上看到很多戴着口罩的人,天空晴朗,湛蓝而悠远,我想不明白他们戴着口罩的意义。
本是因为工作而来,但在这样的太阳下,我再也无法集中精力去思考工作,我只是呆呆的坐在那,出神与发呆。很快,约定的朋友到了,行色匆匆,像个旅人,当然可能他本身对这个城市而言,也是一个过客,不过不久以后,他就告诉我,他已经打算和制定在这个城市的养老计划。
朋友算一个带有文艺气息的人,或者说感性胜过理性。因为他在这个城市已经有三年左右时间的游历,因此他当了东道主,带我去翠湖去喝茶,并告诉我这是最能体现昆明特色的地方。很不凑巧,我们去的时候,翠湖正在维修,无法进去,熟门熟路的他,带我到旁边的一个院子去喝茶,院名很是有韵味—竹里院子,这你就可以想象院子的特色,一定竹林中间,院坝中间空闲广场叫落花院子,很别致的院名,但我没看见一从鲜花,甚至连花枝也没看见。竹林中有玻璃隔离了一个室内空间,斑驳的阳光打在玻璃上,又被玻璃反射出来,整个院子被映衬的宁静和祥和。
我坐的对面,是竹林没那么茂密的地方,阳光透过竹叶洒落在我脚边,椅子旁,身上,阳光里,对面的朋友脸上浮着很平静的笑容。椅子旁边有一个小雕塑,是一只乌龟在喷水,刚好喷到对面的那高高跃起的鱼儿嘴里。
阳光,竹林,茂密的叶子,宁静的绿,还有微微抖动的风。泡上一泡云南本地的普洱茶,普洱的味道,清冽,有细微的涩口,味道很纯正。我们两人不知不觉突然聊到文学上来,只是注定我们此刻的角色是商人,因此我们聊的更多的是如何让更多的人,在更多的场合,欣赏到文字,以及如何让有文字天赋的人,找到一种更好的表达舞台,去展现自己的才华,当然这离不开背后的商业支撑,如何在这两者之间寻找一个逻辑关系。
因为只是两个人对聊,尽管下午一直不停的兴奋,但并不热烈,时而伴随着不同的反思和质疑,时而夹杂着否定。天色正逐渐的暗淡下去,夕阳显得更加温和,甚至是有些懦弱,身上的短袖逐渐开始夹杂着丝丝寒意在不停的暗示着温度的改变。
服务员在我们惊奇的眼神里,沿着竹林边的一条小水沟摆着盛有黄色夜里的玻璃器皿,当不多一会,她将一只一只蜡烛放到器皿里,我们才恍然大悟,哦,我们接下来要开始的是是在烛光掩映的环境里,结束我们的晚餐。
昨天的聊天,让我改变了此行的目的。或者固化了我此前对这个城市,我们要进去的商业环境的逻辑推论。见再多的朋友已经没有太大的价值,从商业这个角度来说,于是我改变了此行的目的,以一个旅游者的心态,重新审视我今天的安排。
到了昆明不去西山,等于没到昆明。9点左右,我叫上出租车,开始了我的滇池之旅。一个人去爬山,一个人去看滇池,一个热去游玩,之前我还从没经历过,我更习惯三五好友成群结队而行。
不能不说,我是带着巨大的惊讶和惋惜的心态,在缆车上度过,当缆车经过滇池的时候,我看到的滇池,让我觉得很有痛心的感觉。想象中的美好,被滇池那些绿得有些不能接受的被污染的水所熄灭掉了。
对于一个喜欢爬山的人而言,西山的景色,尽管美妙,但还不能让我叹为观止。站在西山上概览昆明和滇池美景,显得有些秀丽而温婉。极目远眺,城市的厚度与滇池的湖面宽度,显得格外和谐,滇池的水,显得极为静谧,几乎看不到浪花,这让滇池边那些耸立的高楼也染上了丝丝宁静的气息,不在高大和怒放,反而显得有些温柔和静谧。
在昆明,就算在西山顶,你也感受不到云卷云舒的感觉,甚至你也没有极目楚天舒的感觉。昆明给你的感觉,永远和那些大气张扬的词汇联系不起来,尽管昆明显得很细腻细致,但你也绝对不会有在太湖边西湖边那种细腻的让你有些窒息的东部景区的感受。整个城市,给你最大的感受,宁静,自然,不妖不艳,谈不上淳朴,更不是质朴,这是一种极为奇怪的感觉。
到了昆明,自然不能不去茶城,在反复问过出租车司机以后,我从西山下来直接前往雄达茶城,据说这是昆明最大的茶城。茶城的外观设计具有较为昆明特色,在付完出租车费的最后一刻,师傅告诉我买茶去澜茶坊。
我信步有缰的在茶城闲逛,茶城内部格局,显然与其建筑外观有较大的差异,格局布置看不出一点行业特征,也看不出和其他小食品小商品的批发市场有什么区别,方格网的排列,在这样的茶城里买茶和销茶,都不算一个容易的事情。茶城或许过于硕大,里面的门店并没完全租赁满,绝大多数是普洱茶,也有铁观音,和茶叶包装门店,销售茶具的门店,不过店装都极其普通,普通的让你都没有进去的欲望。
在逛完主体建筑以后,突然发现旁边一排一楼的门店没去。走过去第一眼就看见出租车司机推荐的澜茶坊,店比较大,装修算市场中比较好的了,店长是个40岁左右的女士,不健谈,但也能谈。茶不错,价格也不贵。在经历了之前的疯狂炒作以后,普洱茶开始回归平民本色。选了点口感好的茶叶,买下,乘车离开了茶城。
晚上又有一个重庆的朋友来到昆明,照例要聚会一哈,明天,三天的昆明之旅即将结束,惊讶的温度带给我的冲动正慢慢的衰退,也许这是我作为昆明的一个路人的真正原因,明天上飞机的时候,我会想,下次什么时候再来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