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外来的和尚与本地的经—再谈外来地产商

(2006-11-03 22:21:43)
今天看了一本阳光100研究的中期成果,感触很大。外来的和尚确实会念经。
 
每一次剧烈的思想冲突,都与外来者相关,成功也罢,失败也罢,我都很能感受到内心强烈的冲击。因为是学营销的,而在工作的10年时间内,也全做的是营销,书没少看,行业没有少体验,因此对营销有着一种自以为是的满足与骄傲,然而每一次与外来朋友的交流中,虽然我竭尽所能,我们的沟通,我也获得的是仅仅能得到尊重这样一种感受。
 
写了好几篇文章,都是关于外地开发商与本地开发商的事情。记得自己曾经在和江湖飞龙先生聊天之后,曾经给自己的同事说,将来的重庆,将肯定是外来开发商的天下,不久之后,和另外一个外地朋友沟通,这种感受是如此的强烈。
 
笔者在这里要说的是,一个如果有着非常强的能力,因为粗心或者轻敌第一次败下来,如果再度交手,他还会失败呢?如果三次以后呢?这里做个形象的比喻,比如中国足球队,在2006年的中德对抗赛上,赢了一回德国队,如果复赛一次呢?或者比如复赛几次呢?中国队还有赢的比赛的能力么?
 
很多朋友总结了外来开发商水土不符的种种原因,也许这些原因从某种现象上来说,是成立的,也或者说他们完全不成立。这里我们需要看一个现象,更深刻的现象,就是外来开发商失败的比率与外来开发商开发的土地与所购买土地之间的比率,从城市发展的角度来说,土地在手里肯定是升值的。因此我们一定要在这中间辨别一个概念,就是现在进来的外地开发商的性质是什么,是投资商还是开发商?如果是投资商,我想也许目前是他们最好的策略,我们可以说,天江的产品不贴近重庆,我们可以说复地的项目定位超前,也可以说,可以说出很多很多的理由,但是如果作为一个商人,而不是一个开发商,我到是觉得他们没什么错,如果从土地占用的情况来说,也许目前是他们最好的策略。
 
在这些我们看到几乎失败的案例当中,我们也几乎听到了众口一词的对外来开发商产品制造能力的肯定,不管是天江,复地,绿地,棕榈泉,甚至保利,他们又几乎靠着过硬的产品生产能力,赢得了媒体,业内人士的认同,其实这也是一种成功。
 
我们其实都知道,房地产的两个端点的盈利能力是不一样的,也许万科能做到两个端点的平衡,其他人呢?估计很难。在一个土地决定了其主要价值增值的产品里,建筑应该是商品的次要部件了,而外来开发商无疑是城市土地的拥有者,也就是资源的拥有者,在若干年以后,我们将会很清晰的看到目前这个格局的结局。
 
而对于产品来说,外来者带过来的不仅仅是经验,他们带过来的更是先进的思维与理念,以及对商业规律的尊重和对专业知识的深度分析与研究。实际自己也不知道为什么招商地块一直没有动,是战略决定,还是技术环节没有处理好,一个成熟的房地产公司,能够在一个地块上潜心三年来熟悉了解这个市场,我认为这样的对手是恐怖的。说实话,我一点不怀疑这些人的智力与能力,在这样的背景下,潜心三年来做一个准备工作,我更愿意把他们理解为一个战略的行为,而不是一个项目的行为,至少那快地转让的话,招商肯定不会亏本的。
 
不想涉及到具体的技术环节,因此文章不打算在技术上做过多的纠缠,而只是想说的,在笔者的视线范围内,看到的是外地开发商非常专业的研究态度,非常理性客观科学的研究态度,按照这种态度,我认为他们不会被市场抛弃。
 
反过来看看我们的本土开发商呢?当然我们也有我们的旗帜,但是我们的产品研发能力更多的还停留在产品学习阶段,对于城市人文,城市发展,人文规律性的研究几乎就是一片空白,就算我们非常牛B的龙湖,做的商业,也仅仅需要依托口岸关系来支撑。而对于这样的区域,我想任何外地开发商都有能力去做这么一个项目,只是他们没有机会去做而已。也许是与本地开发商交流机会过少的而自己没有更深入的了解的原因,总之让自己感触深刻的事情是很少的,从产品,从营销,到城市,到价值观,都很少。
 
不要轻视外地开发商,有野心的本地开发商,对于目前的外来开发商应该给予更大的更足够的重视,都说失败是成功之母,难道这个观点不适宜外地开发商么?我想这倒未必。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房交会之后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