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从《北京邻居》说说“北京人”和“外地人”

(2017-03-06 20:01:58)
分类: 影音评论

这两天,有个十七岁的小伙子,在地铁推搡辱骂两个姑娘是“外地人”,并抢她们手机的视频火了,但事情并没有因为小伙子被北京警方调查而偃旗息鼓,反倒由“鄙视外地人”的话题,一石激起千层浪。

https://p.pstatp.com/large/18b0000195ea10a84e4d

且不说这个小伙子根本就不是真的北京人,也不说是因为二位姑娘不厌其烦的让他扫二维码才惹出了大怒,虽然随后的骂战,以及夺了姑娘们的手机,在我们看来,太不爷们,但一口“你们外地人”带来的震荡,远比那一车厢让人心寒的冷漠看客,让大众义愤填膺的多。

https://p.pstatp.com/large/18aa000195f1b00199f5

没错,有关“本地人”和“外地人”的各种话题,无论是融合,还是矛盾,总能时不时的甚嚣尘上,在北京、上海、广州这样人员流动性大的城市,尤其明显。虽然很多人都会将最“排外”的城市指向上海,但在北京有关“本地人”和“外地人”的民间大讨论甚至大激辩,似乎从来也没有停息过,其实这个话题,有点像伪命题,究竟在一个城市住了多久,拥有了哪些本地属性,才算本地人呢?

https://p.pstatp.com/large/18aa000195f87e10c219

因为,即使所谓“北京人”,也似乎能分出个三六九等,多少是清入关前的原住民?多少是旗人满人?多少是二环城墙内的皇城根子民?又有多少是建国后的新居民?或者是近年才入户北京的新新居民?甚至还有生长在北京但没有北京户口的北京人?更勿论再往上追溯多少代来判别了,但看如今,即便是居无定所的打工子弟的孩子,也能操着一口流利的北京话在大街小巷奔跑玩闹,就知道,其实融合是趋势,时间会改变一切,包括越来越拉进所谓“外地人”和“北京人”之间的距离。

https://p.pstatp.com/large/18b0000195e962ba6e98

近日恰好在朝阳9个剧场观看了由小说《北京时间》改编,汇集北京人艺创作班底、入围北京文化艺术基金2016年度资助项目的京味儿话剧《北京邻居》,话剧会让人想起曾经的《茶馆》、《龙须沟》或者《小井胡同》,这个发生在甜水井胡同的故事,不仅汇聚了最淳朴热心的京腔京韵,而且也将市民与北漂的关系深植戏内,该剧由傅玲编剧,人艺唯一女导演唐烨率实力班底四年打造,舞台上众角色也是神采奕奕、令人难忘。

https://p.pstatp.com/large/184e000326103270d588

但是让人更难忘的是,这不是一部讲述纯粹的北京“土著”的话剧,而是将外地人和北京人,放到了同一个舞台上,看他们的隔阂,看他们的磨合,看他们的相溶的话剧。《北京邻居》关注了在城市建设飞速发展的当下的人与人关系的变革,地域性的差异,正越来越小,人与人的包容与理解,才是生活的主题。

https://p.pstatp.com/large/18ad000194d869f75df7

《北京邻居》的故事,会让很多人感同身受,无论是住在胡同里的老北京人,还是曾租住在胡同里的外地人。北京胡同,作为老北京城的文化与民俗的聚集地,有着不可替代的存在价值,虽然多少年来,胡同越来越少,但若你没有在北京的胡同里住过,就真的很不好意思说,你了解北京,了解老北京,了解北京人。

https://p.pstatp.com/large/184e00032613bcce31e7

《北京邻居》中的甜水井胡同,就是这样一个特别普通的,但是又非常有代表性的胡同。统共两个院落,四户人家,前一个院里住着老杨头儿和女儿燕儿梅,后一个院里却热闹得多,共住着三户家庭:一户是一边照顾医院中生病的妻子一边带游客胡同游、买杂货的海师傅,这是一位憨厚老实的知识分子,女儿在澳大利亚,却无法顾及两位老人;一户是热心的闲人赵公安一家三口,公家车售票员妻子,还有在上职高的儿子,一个典型的“妻管严”家庭;还有一户就是已经六七十岁却还开着小卖铺的冯老太。

https://p.pstatp.com/large/18ad000194d9f2025bc6

毋庸置疑,这是一个充满了故事的胡同角落,家家有本难念的经,却又有着家家互助的邻里亲情,那种热乎劲,时时让人热泪盈眶。当然,《北京邻居》并非只是家长里短,而是为观众呈现出一个带着冲突的故事,那就是一对“外地人”的闯入,来北京开饭馆的刘作家夫妇,租在了冯大妈的空置房内。

https://p.pstatp.com/large/184e00032617aabf1082

说起刘作家夫妇,却也是千千万万北漂一族的典型性代表,两人年龄都到了四十,孩子都已经十岁,却放着家里的安稳不要,两口子撇下孩子来北京闯荡,对由张溪芸扮演的刘妻而言,刚到北京,就在公交车上感受到了满满的鄙视与恶意,从而对北京人偏见颇多,但好在闫巍担纲的刘作家性格温和,善解人意,才能逐渐的融入到了这个初接触有着各种规矩,实则是极易掏心窝子相处的一群“北京人”。当那个雪夜,刘作家和赵公安、海师傅在小小的房间内畅饮聊天的时候,谁又曾在乎谁是北京人外地人呢?

https://p.pstatp.com/large/18ad000194d5ab067e1e

总有一些回忆让人泪牛满面,《北京邻居》也让战台烽想起了在一九九九年初来北京的日子,当时投奔同学周森而来,租在在双清路前八家的平房小院,房东是看似严厉实则热心的杨大妈,虽然带着各种担心入住,但逐渐熟悉后,却发现都是热心之人,当然,身为租户,也是遇到过各种奇葩房客让人无力吐槽,所以她们之于我们这样的初来房客,自是有着各种看似“规矩”的要求,但相处好了,却也是什么都能商量。这种经历,后来又在搬家后,在其他的小院中多次体会。

https://p.pstatp.com/large/18b0000195ea10a84e4d

北京人,真的很好相处,虽然初见时,彼此都带有戒备之心,但敞亮了之后,也是无话不谈,尽管也会发发牢骚吹吹牛,但遇见事的热乎劲,还真的让人动容。当然,也包括后来相处的许多北京同事,以及成为北京女婿后,太多亲的热的亲人们,无论是对我,还是对其他的所谓“外地人”,看不出异样。或许很多被激化的所谓“北京人”和“外地人”,都是在公共场合的许多事件上,但无论哪个地方的人,都不应该因为个别的特例,被一棒子全打死。

https://p.pstatp.com/large/18ab0000fe9395f1914b

啰啰嗦嗦的说了这么许多,连带把话剧《北京邻居》的人物背景都摆出来了,但是有关剧情,战台烽却不愿多说,那些充盈于生活中的小细节,需要到现场亲身体会的。剧名叫《北京邻居》,所关注的,不仅仅是北京人与北京人之间的邻里日常,也包括成为了北京人新邻居的外地人,或者说是成为了外地人新邻居的北京人,全剧具有浓郁的生活气息与生活实感,一方面以外来者的视角,观察揣摩最具文化烙印的北京人;一方面又以平民百姓的身份,表现“刘作家”、“赵公安”、“海师傅”等一众匍匐谋生的普通人。

https://p.pstatp.com/large/18aa000195fb1002f031

《北京邻居》会从3月3日一直演到12日,主演不仅包括闫巍、张溪芸,同时也汇聚了包括邹健、张欣、郭政建、李劲峰、朱少鹏、柳文伊、松天硕、徐鹏、马小骥等一批优秀演员(以出场为序),都很赞啊,虽然不是我们熟悉的影视剧大明星,但他们的舞台功底,敬业精神,特别是齐整的北京人阵容,也是能感觉到创作者为还原原汁原味京腔京韵的良苦用心。

https://p.pstatp.com/large/1853000683978357043c

品味上个世纪末大杂院里的喜怒哀乐,体会北京人与外地人之间微妙的情感变化,感受北京的大气与包容,《北京邻居》,以你为邻,共谱人生。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