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发龙编之我看《杂牌军》系列

标签:
杂谈 |
我看《杂牌军》之
http://b11.qzone.qq.com/ac/b.gif
味道
其实,最打动我的,是这部小说的“味道”。
有味道的小说不多。
当代就尤其少。
举例说吧:同在“红色经典”序列,《敌后武工队》有味,《烈火金刚》《大刀记》等就少有;《林海雪原》有味,《红日》《万山红遍》之流就没有。
《水浒传》《聊斋志异》《老残游记》《儒林外史》《官场现形记》有味,《三国演义》就鲜有。
虽然无味的也各有各的精彩。
应该不难理解。就像绝大多数的专家学者,满腹经纶,才高八斗——才是真才,斗是大斗,偏偏了无生趣。
即使同一作者,个别有味,多数乏味或无味。如《暴风骤雨》VS《山乡巨变》;再如《地球上的红飘带》VS《上海的早晨》;还有《霜叶红于二月花》VS《子夜》……
值得好生琢磨。
所谓味道,是一种贯穿全书、洋溢于字里行间的气息,或许就是一种语感和语境。
说来很是玄虚,往往能意会,不可言传。
是如何做到的?
靠语言及其表现力?靠情节铺陈、推进?靠人物关系及活动?靠戏剧冲突?靠科浑或信息量?靠个性化的叙述方式?……
似乎都沾了点,似乎都不是。
得接着琢磨。
古往今来,尤其这年头,有味道的文字着实不多。
能够笔下出味,这人与文便难得,就值得另眼相看并有所期待。
后一篇:细析《杂牌军》之再说贾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