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it/科技web2流量kaui分析 |
分类: 互联网 |
所谓的Web2.0,很多时候,有人拿流量说事儿。譬如,你和某个网站交换个链接,别人也会关照你一句,你们流量排名多少?
事实上,是否流量已经成为Web2.0的马首是瞻?我想答案绝无可能以一言蔽之。
从流量的起源上讲,互联网从诞生一开始,就面对可评估的挑战,因为在互联网上,没有人知道你是一条狗——这也决定了每一个ClickTrack都未必可以对应到真实的对象,以及有效到达。
而互联网公司赖以为生的仍然只有Click,已经无休止地向广告投放者宣传我们的点击量巨大,并故作高尚地向客户透露我们的流量评测客观上排名如何如何——事实是,流量评测的标准时时在变,甚至每个客观的监测公司都会根据他们客户的需求,制定出“客观”的流量评测标准。而这个沉默的规则谁都不会主动打破,于是,流量成为可以购买的商品,而更“聪明”的人发明了不同的作弊方法,为的仅仅是提高所谓的流量,而作弊被惩罚也每每见于搜索引擎、流量监测算法调整时。
试想,即使依靠靠前的流量排名,获得百万个随机点击之一,那么是什么吸引着用户在网页上停留足够的秒数?——对于用户而言,他们并不在乎流量的大小,而是一个网站的UI和KA。说到这里,如果延续下去,那将是讨论UI和KA的另一篇博客,所以暂且打住,回到上面的主题——也是有一部分人开始犯嘀咕的主题,你说的流量,真的就一文不值吗?
追本溯源,流量的定义中,包括两层含义:一方面是狭义的数据流量;一方面是包含ClickTrack等尽可能丰富的点击信息。从前面一层定义上讲,现在的视频网站如此火爆的原因,简单的一个点击,可能带来数兆的流量。这些音乐播放、视频点播的网站,正在以播客的名义,将大量的数据冲击现有的带宽。而第二个层面上的流量,可能才被国内的Web2er们认识不久。在这个层面上,我所了解到的一些软件、工具,以及背后的设计思路,才是真正触摸到互联网从未探索到的深度。
例如最常用的Google Analytics,当然还有很多搜索引擎主动提供的Tracking工具,以及一些网站自己设计的跟踪代码等等。而事实上,搜索引擎排名提供商们往往提供的是各种不同的记录点击、流量的计算方法,其结果是多数广告投放者并不明白其中的“技术奥秘”,而投放者除了对它们抱怨之外往往莫衷一是。
有一个真实的笑话说,某网站期望在搜索引擎上有所表现,以增加流量,经过慎重考虑,选择在某度搜索引擎上投放关键词,初次打款的3000元,由专人郑重地完成打款……其结果是,这个人从银行出来,还没有回到公司的时候,某度的客服已经开始打电话催促再次支付预存——这意味着3000元的“流量”价值,就在这么短的时间内消耗殆尽——这就是流量的“价值”?!!
所以,再次回到流量的核心主题上来,是不是真的就唯流量是瞻呢?——事实上,我们再也不用讨论Twitter、或者Digging的表现形式,而应该把主动权交给互联网的用户——从流量中分析需求,进而开发出适合用户的KA,而不是适合搜索引擎的流量献媚方式。
---
附注1:
关于KA 和 UI的讨论,可能下次单开一篇博文说说这方面的细节。
附注2:
本来是准备投稿给天极网的,后来发现现在的文字风格越来越博客化,已经没有了写专栏、评论时,对核心要点的专注度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