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大丰港物流苏中市场地区发展 |
分类: 公关营销 |
可以说,处于江苏南北海岸线空白地带中心位置的大丰港,成为江苏沿海中部及周边地区与国际市场接轨的最佳跳板。据保守估计,大丰港的可承受的年吞吐量逾数千万吨,而随着一类口岸的建成开放,出口加工区等配套设施的完善,一个苏中沿海物流平台,接轨国际市场的巨大物流市场正在成型。
物流业受益带动港口产业发展
从2005年10月,两个万吨级码头投入试运营以来,大丰港带动物流产业的发展已经初见端倪。先后开辟的大连、秦皇岛等国内货运航线,已经完成数十万吨的货物吞吐。而二期工程中,南港区新建的12个万吨级以上系列深水泊位,更随着港务、海关、商检、边防等口岸服务机构的入驻,而成为未来上海港北翼、中国南黄海地区最大的进出口通道。
消化这些吞吐量,首当其中受益的物流产业。从简单货物装卸,到港口仓储物流,再到依靠现代化运输、仓储技术,实现货物转发海外或内陆腹地,基于港口的物流行业,将首先获得发展,成为苏中物流网络中新生的重要节点。
而实际上,由物流纽带牵动的产业发展,对苏中地区经济可能带来的影响更是难以预估。港口的吞吐量,将考验腹地经济的消化能力,同时也将延伸影响到产业结构配型,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对苏中地区的经济发展可以起到极大的推动作用。
在种种利好的前景上看,港口经济后劲十足。
将码头建设好,让货进得来,出得去,正如李盛霖部长所说,向港口腹地拓展,不断拓宽货运市场,在搞好码头营运的同时,发展临港工业,从而不断增强港口抵抗市场风险的能力。事实上,除了港口的服务水平,和合理而有竞争力的收费标准,更多企业看重的不仅仅是物流成本的降低,更要看中了大丰港背靠的巨大苏中市场。
这个相辅相成的关系,更在于相应加工、贸易等产业链的完善,相对于金融、保险、代理等服务型角色而言,产业链的完善更成为大丰港成就大舞台的关键。
从已有的发展规划上看,石化及深加工、纺织及生态旅业等优先行业的规划格局,已经不难看出与苏中背靠的原有优势产业对接的趋势。而数据表明,截至目前,已有11个国家和地区80多个项目进区,总投资额达136亿元,直接带动了投资和本地经济发展的双赢。
放眼全国其他一类口岸,走过一定发展周期的口岸经济结构调整、经济联动,被证明了是沿海省区快速发展的成功经验。因此,也有理由相信,此次国家交通部较高规格的考察团一行,势必给大丰港的开发带来众多的经验与启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