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世界杯往事体育 |
分类: 以体育的名义 |
说到世界杯,思绪就回到了12年前的法兰西。
在那届世界杯开赛的前夕,我有幸混进了一家体育杂志社,做足球编辑。所谓的编辑其实很不正规,往往是自己编自己写的稿子,有点即当裁判又当运动员的意思,对自己的稿子从不舍得下手。
在那段时间,有的事情还真挺开眼的。比如,我就见过一个现在还混在北京的大哥用了不到二十分钟的时间,编了一篇贝克汉姆的访谈,比如他当时的状态,对于世界杯的展望等等,还加了一些语气词,嗯、啊等等,所以从那之后,我就对于诸如此类的球星访谈的真实性抱有深深的怀疑。没准也是哪个大爷,一边抽着烟,一边抠着脚攒出来的。
从一个会写字的球迷到一个体育编辑的跨度还是很大的。当球迷的时候,你可以什么也不管,只管傻看然后跟着欢呼就完了。但你一旦上了贼船,就需要用比较职业的态度来要求你自己了。法兰西世界杯的时候,网络远没有今天发达,我当时的单位甚至专门设置了一个网络专员的职位,你想查什么资料还得通过她,一个牛哄哄的女士。编辑部的六七条枪在开赛之前就把场次分配完毕,接下来我们要做的就是非常详尽的技术统计,比如犯规数、红黄牌数、射门次数等等。所以在看本届南非世界杯的时候,我特别羡慕央视的刘建宏老师,他可以借助官方的统计,不厌其烦地向我们播报,这个队员跑了几公里,那个队员又跑了几公里,大哥我们看的是足球,又不是再看马家军长跑。呜呜组啦结合着刘老师的解说,让我十分怀念黄健翔。
话头还是要拉回法兰西,最后一场法国对巴西。
整个编辑部充满了巴西必胜的欢乐情绪,那个夏天,巴西队的黄衫也卖得非常畅快,我们楼下就有一个专卖店,那时候工资加稿费一个月才800多块,但就是能狠下心咬碎牙,花400多买一件带有巴西标志的耐克,你说精神病都到了什么程度。杂志的文章也是按照巴西夺冠准备的,压根就没法国什么事。我和我的同事在决赛的夜晚是在工大礼堂看的,组织者特别会调节气氛,在开赛之前播放了伟大的《猫和老鼠》,笑翻了都,而我却在想,巴西、法国,谁是老鼠,谁又是猫呢?
法国拿下了巴西,回到单位,一切重头再来,开始为齐达内、佩蒂特、巴特兹树碑立传。罗纳尔多,拜拜吧!
只在一瞬间我就领会了成王败寇的深刻含义。
做一个球迷很容易,但如果把爱好当成了工作,往往就没那么简单。我相信现在奋战在南非前线的众多记者当年都是在足球或者是某位球星的感召之下投身到滚滚洪流之中的,进来之后才发现,这个活并不好玩。比如说在南非除了写稿编片,还有可能被贼人盯上,破财伤身,这又是何苦呢?
所以瞎编球星访谈的编辑绝对是极少数,绝大多数新闻从业者素质还是嗷嗷过硬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