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09月22日
(2022-09-22 15:48:56)
以色列的蒙古学研究(二)
(二)研究成果 (接上)
截至2018年,该项目组语词数据库录入了 13,586
人次的有关资料,出版了 80
多种各种文字的出版物,举办了两次国际学术研讨会,培养了一批研究蒙古帝国的年轻学者。
该项目组举办的国际学术研讨会有:
2014年,在以色列耶路撒冷希伯来大学召开“移动和转型:蒙古及欧亚大陆的经济文化交流”国际学术讨论会。会议由希伯来大学和韩国首尔大学主办。来自以色列、中国、美国、英国、法国、德国、匈牙利、瑞士、俄罗斯、塞浦路斯、日本、南朝鲜等国家的80多名专家学者参加。
2017年,在耶路撒冷希伯来大学召开“蒙古欧亚大陆的移民:人、思想、手工制品”国际学术讨论会。会议组织者为项目组成员迈克尔·比兰和乔纳森·布拉克。
原计划2022 年
在德国慕尼黑举办“众望所归或分而治之:帝国及其精英”国际学术研讨会,因故推迟。
(三)项目组成员
奥尔·阿米尔(Or
Amir),耶路撒冷希伯来大学伊斯兰和中东研究系任教。2009年在耶路撒冷希伯来大学伊斯兰和中东研究系获得学士学位。2013年在耶路撒冷希伯来大学伊斯兰和中东研究系获得硕士学位,论文题目:《苏菲派和马穆鲁克人:巴勒斯坦伊斯兰化中的一章》。2018
年耶路撒冷希伯来大学获得博士学位,论文题目:《马穆鲁克埃米尔与苏菲谢赫:统治者与圣人之间关系之研究》。著作有:《马穆鲁克早期加利利的苏菲派和圣徒崇拜》,《尼扎穆丁:伊尔汗和马穆鲁克的宫廷艺术家》。
纳阿马·奥·阿若姆(Na'ama O.
Arom),耶路撒冷希伯来大学伊斯兰和中东研究系任教。2004
年在特拉维夫大学人文学院以色列历史和东亚研究系获得学士学位。2008在伊兰大学以色列土地和考古学系获得硕士学位,论文题目:《马的人与书的人:13世纪和14世纪蒙古人与犹太人的联系》。2017
年在耶路撒冷
希伯来大学伊斯兰和中东研究系获得博士学位,论文题目:《超越弓箭射程:蒙古对外关系在中东的形成》。著作有:《犹太人和蒙古帝国》,《帐篷“内部”和“外部”交往:伊尔汗国与蒙古及外部世界的接触(1260—1282)》。目前,正在从事个人项目研究:“通往东方的桥梁:伊尔汗外交研究”。
乔纳森·布拉克(Jonathan
Brack),在美国密歇根大学历史系作博士后研究员。2007
年耶路撒冷希伯来大学伊斯兰和中东研究系和历史系获得学士学位。2010年在耶路撒冷希伯来大学伊斯兰和中东研究获得硕士学位。2016年在美国密歇根大学历史系获得博士学位。著作有:《蒙古公主朝觐:伊儿汗阿八哈公主忽鲁赫(1265—1282)传记》。
弗朗西斯卡·菲亚舍蒂(Francesca
Fiaschetti,汉名方斐蒂),耶路撒冷希伯来大学马丁布伯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协会研究员。2005年在意大利罗马大学汉学系获得学士学位。2008年在意大利罗马大学汉学系获得硕士学位。2015年在德国慕尼黑大学汉学系获得博士学位。2014
年后在耶路撒冷希伯来大学马丁
布伯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协会任研究员。著作有:《归属的界限:元朝时期的异域概念》,《蒙古世界帝国历史词典》(合著)。曾在我国复旦大学中华文明国际研究中心作过访问学者。
约翰·吉布弗里德(John
Giebfried),耶路撒冷希伯来大学博士后学者。2008年在加拿大新斯科舍省圣弗朗西斯泽维尔大学获得历史文学学士学位。2009年至2010年在加拿大多伦多大学和英国伦敦大学皇家霍洛威学院和玛丽女王学院分别获得中世纪研究文学硕士学位和十字军研究文学硕士学位。2015年在美国密苏里州圣路易斯市圣路易斯大学获得历史哲学博士。学术兴趣:十字军东征和蒙古人的征服。著作有《想象中的君士坦丁堡皇帝鲍德温二世帝国》。
马塔尼亚·吉尔(Matanya
Gill),耶路撒冷希伯来大学伊斯兰和中东研究系任教。2012年在内盖夫本古里安大学中东研究系获得阿拉伯语言和文化学士学位。2015年在
耶路撒冷希伯来大学伊斯兰和中东研究系获得硕士学位,论文题目:《伊本·伏瓦提 (1244-1323)
传记词典中的商人和伊尔汗国贸易》。学术兴趣:中世纪特别是蒙古时期伊朗和伊拉克的文化、政治、经济。
雷切尔·霍夫曼(Rachel
Hoffman),耶路撒冷希伯来大学伊斯兰和中东研究系任教。2009年在耶路撒冷希伯来大学伊斯兰和中东研究系和国际关系获得学士学位。2012年在耶路撒冷希伯来大学获得硕士学位,论文题目:《主要穆斯林资料显示的公元
638
年耶路撒冷被征服》。2017年在耶路撒冷希伯来大学获得博士学位,论文题目:《叙利亚马穆鲁克人城市中的集市监督员(Muhtasib)》。
谏早庸一(Yoichi
Ishahaya),日本东京大学博士后研究员。2005 年在日本神户大学文学院获得学士学位。2007
年在日本神户大学人文研究生院获得硕士学位,论文题目:《帖木儿时期的十二年生肖》。2015
年在日本东京大学艺术与科学研究生院获得博士学位,论文题目:《关于两种星光科学的对话:纳西鲁丁·图昔(Nar al-Dn
al-s)与中国圣人傅孟质(Fu Mengzh),以及他们在《伊利汗积尺》(Zj-i lkhn)中的中国历法(约公元
1272 年)》。著作有《塔比特·伊本·库拉(Thbit ibn Qurra
)对欧几里得数据的恢复》。
伊沙亚胡·兰达(Ishayahu
Landa),耶路撒冷希伯来大学亚洲研究系任教(目前在波恩大学汉学系任教)。2010在耶路撒冷希伯来大学伊斯兰和中东研究系和东亚研究系获得学士学位
。2013获得伊斯兰和中东研究硕士学位,论文题目:《欧亚移民和游牧身份:13世纪—14世纪的卫拉特部落》。
2019年在亚洲研究系获得博士学位,论文题目:《蒙古帝国的驸马们(13世纪—14世纪)》。学术兴趣:中国近现代史和帝国史,蒙古历史和民族学,中亚史。著作有《忠勇不渝:元代政治架构中的鲁王》。
阿米尔·马佐尔(Amir
Mazor),耶路撒冷希伯来大学博士后研究员。2001年在耶路撒冷希伯来大学阿拉伯语言文学系和伊斯兰与中东研究系获得学士学位。2005年在伊斯兰和中东研究系获得硕士学位,论文题目《古达米的<叙利亚征服志>(Kitb
Futh
al-Shm):作为关于征服叙利亚的传统传播的案例研究》。2012年在伊斯兰和中东研究系获得博士学位,论文题目:《马穆鲁克苏丹国的曼苏里耶(1290—1310):政治、社会和文化方面》。曾在美国新泽西州普林斯顿大学近东研究系、德国波恩大学作过研究学者。著作有《-一个穆斯林军团的兴衰:早期马穆鲁克苏丹国的曼苏里耶》。
维莱德·舒拉尼(Vered
Shurany),耶路撒冷希伯来大学亚洲研究系任教。
2010年在耶路撒冷希伯来大学东亚研究和国际关系系获得学士学位。2014年在耶路撒冷希伯来大学亚洲研究系获得研究生学位(其中2011年—
2012 年在中国天津师范大学进行中国研究),论文题目:《蒙古统治下的宁夏伊斯兰化:阿难达王子的生平与时代》。2018年在
耶路撒冷希伯来大学亚洲研究系获得博士学位,论文题目:《元朝军队(1271—1368)》。
乔阳(Qiao
Yang),华人。耶路撒冷希伯来大学伊斯兰和中东研究系任研究员。2006
年在北京外国语大学阿拉伯与伊斯兰研究系获得阿拉伯语言文学学士学位。2015
年在耶路撒冷希伯来大学伊斯兰和中东研究系获得硕士学位,论文题目:《满天星斗:蒙古欧亚大陆的天文学家》。2019
年在耶路撒冷希伯来大学伊斯兰和中东研究系获得博士
学位,论文题目:《蒙古欧亚大陆的科学交流:蒙古帝国的天文学家和医生》。著作有《解读元朝的天空——色目天文学家与元代文化交流》。
此外,参与项目研究的还有曾在耶路撒冷希伯来大学进修和访问过的外国学者,即所谓校友,其中包括我国复旦大学历史系邱轶皓博士和南京大学历史系乌罕奇博士。
(四)著作
专著
米哈尔·比兰:《海都与中亚独立蒙古国的崛起》(1997年)
哈尔·比兰:《欧亚历史上的喀拉契丹帝国:中国与伊斯兰世界之间》(2005年)
米哈尔·比兰:《成吉思汗》(2007年,有蒙古语土耳其语译本)
编辑文集
鲁文·阿米泰和米哈尔·比兰:《
蒙古人、土耳其人和其他人:欧亚游牧民族和世界》(2005年)
鲁文·阿米泰和米哈尔·比兰:
欧亚游牧民族作为文化变革的推动者(2015年)
米哈尔·比兰:《为可汗服务:蒙古欧亚转型中的精英》(2017年)
米哈尔·比兰:《流动与转型:蒙古欧亚大陆的文化交流》(2019年)
米哈尔·比兰等:《亚洲的动物与人类社会:历史、文化和伦理视角》(2019年)
米哈尔·比兰等:《蒙古欧亚丝绸之路沿线:将军、商人和知识分子》(2020年)
米哈尔·比兰等:《普遍规则的局限性:欧亚帝国之比较》(2021年)。
喜欢
0
赠金笔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