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的大逻辑
(2012-07-19 23:05:11)
标签:
财经银行信用评级国家政权国家信用股票 |
分类: [金融资本栏:James期股财经] |
金融的大逻辑
人们过度消费,贪婪的欲望将会导致无法还款。很有可能会引起银行出现大量坏帐。但是既然有一半的公民把存款放在了银行里,最好的办法就是不要关闭,因为关闭银行就等于先期承认了损失,储户一旦出现了损失就很可能发生挤兑现象,引起很大的恐慌,并产生连锁反应,国家也无法承受失去信用的风险。
唯一可行的办法就是保证所有存款的安全,在发展中等待着解决问题的方法。政府接管部分不良资产,然后降低利率让银行重新运转,使银行重新盈利。毕竟虽然是银行出现了呆账、坏帐,但是毕竟收回大家的房子带来的混乱将会更大,所以只能让那些贷款的人还欠着,过着紧张而不算悲惨的日子,慢慢地还钱。更重要的还是银行毕竟也为王室提供了大量的经费,为国民经济提供了税收,为经济做出了贡献。
新会计准则下,资产和负债按市值计价,银行只需要购买大量的信贷保险,资产就不会有贬值的风险。而另一方面,下调的信用评级将会导致债券的价格下跌百分之四十多,我们的不良资产的负债价值就会出现下降,减少的负债也就成为了利润。市场对于银行的破产预期越大,银行帐面的利润反而越多?而当银行的信用评级提升时,利润反而会下降,但是我们的借债成本会降低,这样也会增大我们未来的利润改善能力,毕竟有了很便宜廉价的钱做本金去赚取更多的钱的机会更大。
只要国家政权不停地印钞票,银行系统就能持续创造货币。发放的贷款越多,就意味着能为银行赚取更多的利润,银行人士自身也能获得更高的奖金。这就叫银行利用了国家信用和评级的力量。国家政权印钞的数量代表着政权的负责任程度(政府债券),代表着政权的信用程度。钞票的数量同国家信用呈现出负相关的关系。政府债券的30年期利率低于银行的银行间拆借利率,也就意味着政府为银行提供了担保和廉价钞票本金。这种情况以前从未发生过,债券的定价虽然具有技术性,但这种结果意味着市场对于30年内国家政权破产的概率要高于银行的破产概率。毕竟市场相信,政权花了那么多的钱去救助银行,那么,银行怎么会倒掉呢!除非政权倒台。也就是说在一定时期内,银行自然会比整个国家的财务状况更健康。当然,实际上一家银行的信用评级怎么可能会比它所在的主权国家还高呢?哈哈。预期毕竟还是预期,市场预期也有犯错的时候,我们怎能为了这样的预期而耽误了今天的生活和发展的契机呢?
不过也不要过于担心,评级也是可以人为操作的,呵呵,当然,掩耳盗铃的把戏也只能玩一会儿,真正的评级就在那里,纸是包不住火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