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区块链
区块链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20,453
  • 关注人气:177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抢银行的故事

(2010-03-05 07:13:59)
标签:

金库

预案

军事原则

硝化甘油

暴力美学

美国

杂谈

分类: 钰解商道《红色境界》

抢银行的故事

     早期抢银行没有什么技术含量:一般在天黑以后进行,趁着夜色用炸药或者硝化甘油(有可能把钱烧着)炸开金库拿钱走人。从 1920 年左右开始,美国的银行业发生了技术进步:普遍安装了报警系统和水泥加固的防炸金库。一时之间黑帮没什么办法,但很快抢银行也技术升级了。
     新的劫匪改在白天抢银行,劫匪们钟表般的专业精神连警察都佩服。这个技术进步归功于外号“男爵”的 Herman Lamm。Lamm 是德国人,曾在普鲁士陆军服役,被开除后移民美国。1917年在犹他监狱内服刑的时候,他想出了一套抢银行的新思维:使用军事原则。他认为抢银行不是枪和胆量的问题,而是技术问题。他发明的这套系统后来被称之为 “Baron Lamm Technique”:提前几周的准备;1.首创 “casing”: 去银行踩点,画图,甚至假装记者去了解内部运行;2,给每个人分工:谁放哨,谁在大厅,谁干金库,谁开车;3,事先用仓库演习;4,严格执行时间,规定的时间一到不管拿没拿到钱都必须离开;5,侦查确定不同天气情况下的逃跑路线,并计算时间;6,在车的仪表盘上粘贴精确到十分之一英里的地图;
     Lamm 把抢银行变成了艺术。从1919 到 1930年,Lamm 集团在全国范围内抢了数十万美元。其中1922年在Denver 的联邦造币厂90秒钟内抢走20万美元一役,可能以单位时间抢钱最多而永载史册。这是一套极其成功的,一直到今天还在使用的系统。这套暴力美学的精髓,是事先不厌其烦的准备工作。所有可能性都要考虑到,一切意外都有预案。最专业的高手从不指望临场发挥,随机应变是外人看见的一种错觉。
     最后有必要介绍一下Lamm 是怎么死的呢? 1930 年,他在印第安纳州 Clinton 镇抢完一家银行撤离时,车胎爆了。对这样的小意外,Lamm 显然早有预案。他和其他三人很快抢了一辆车,但这辆车很特殊上面有个限速装置时速不能超过35英里。于是他们又抢了一辆车,但这辆车的水箱漏了。他们又抢了一辆,但这辆只剩
下一加仑汽油。最后在警察追车过程两人投降,Lamm 和司机被击毙。 当然,准备得最完美的计划也可能有失败。我们称之为点儿背,或者叫天意,但是如果没有预案和演练又将会怎么样呢?那意味着更大的失败的可能,我们叫做搏傻或者运气.the story from: <The Talent Code>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