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应该把英语拉下教育的神坛

(2013-03-12 18:30:46)
标签:

英语

教育

分类: 百姓时评

    在全国政协十二届一次会议讨论会上,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社会科学院信息情报研究院院长张树华认为,重视和学习英语只是一种手段,是基于我们改革发展的需要,一些教育部门和机构却本末倒置,将它当作了唯一的目的。学生在学习英语的过程中深受其害,荒废正常的学业,使整个中国的教育质量遭到毁灭性打击,汉语也遭遇前所未有的危机。(中国网2013年3月11日 《今日中国》供稿 http://news.sina.com.cn/c/2013-03-11/212526500035.shtml?bsh_bid=203327531

    虽然说“学英语使整个教育质量遭到毁灭性打击”有些言过其实,但张树华院长的一席话仍然引起了我强烈的共鸣。

    语言是工具,工具是要用的。用不上的东西却拼命去学,难道不是很愚蠢的事吗?我们的母语是汉语,但在高考指挥棒、考研指挥棒、评职称的指挥棒的指挥下,不管社会需要不需要,不管本人愿意不愿意,不管专业是不是用得着,必须参加英语考试,这就是一个以母语为汉语的国家,一个十亿人使用汉语的国家的政策。对于大多数、甚至绝大多数人而言,学英语仅仅是为了应付考试,英语对于他们的工作、生活一点用处都没有。鉴于语言环境、师资力量等因素,人们学英语的时间与精力都普遍远远高于汉语。如果有什么成效,比如大部分人能用英语读书、写作、搞科研、进行国际交流等等,那也不算白学,但实际上,大多数人在经历12年中小学教育、4年的大学教育之后,过不了多久仍然是英语的文盲。中国人学英语成为世界上投入产出最不成比例的、最没有效益的、“性价比”最不合算的事情。虽然如此,在社会舆论以及教育和用人等政策的影响下,英语居然成了我们在这个社会生存的一个资格和门槛。

    人的精力是有限的。全民学英语的教育方式已经弱化了对汉语言的学习。中国是文明古国,是唯一用文字完整记录历史的国家,中华文明也是世界上唯一从来没有中断的文明,浩如烟海的历史古籍,是人类最宝贵的财富。作为中国人,学好汉语当然是第一要务。可是,英语在考研、评职称“一票否决”的特殊地位,耗费了人们太多太多的精力,必然影响汉语的学习。一个明显的事实是,在当今社会,很多大学生能够通过英语四级、六级考试,却不能用中文完整准确写一条信息、一篇报告、一份材料!过去,初中文化程度的可以当文秘,而现在,研究生毕业的能用汉语通顺地写文章的也不多。《中国青年报》社会调查中心的一项民意调查显示,80.8%的人确认当前存在汉语应用能力危机。受访者中,54.4%的人具有大学本科及以上学历。国内的教育环境缺乏对母语的热情,国人的汉语日渐退化,这不能不说是一种莫大的讽刺。

    客观地讲,学英语不是错,错的是把英语推到了“神坛”。当今世界,英语是一种强势语言,大部分先进的科技成果是用英语写就的,而要吸取人类共同的文明成果,包括政治、经济、文化、科技等等,一部分人学英语或者别的语言不仅应该而且必需。但对全中国的老百姓肯定不会是一种必需。那么,对包括英语在内的外语学习不应该一刀切。比如那些从事中医、古汉语、二十四史研究等工作的,就不必有外语水平方面的要求。高考、研究生考试、职称评定具有风向标的作用,在这些方面降低英语分值,或者按照实际需求不考察英语,自然就会把英语拉下“神坛”。对于有出国需要、学术需求、国际交流需要的,可以采取措施进行强化,各取所需,不是很好吗?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