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开大学“脱盟”让自主招生实至名归?
(2011-12-02 17:30:50)
标签:
自主招生
南开大学
北约
华约
高考
教育
|
分类:
百姓时评
|
南开大学表态2012年不再参加自主招生联考——该校是2011年备受关注的北京大学等13校联考的发起者之一。
今天下午,南开大学校长龚克在新闻通气会上介绍了该校刚刚经过教育部核准的2012年自主招生方案,宣布将自行命题,自行考试,以发现“适合南开”的优质生源。(2011年12月2日中国青年报)
这条消息多少有些出人意料。自主招生联考俨然正在变成“小高考”,虽然有越来越多争议,但北约、华约、卓越三联盟正在各自扩张,似有滚雪球的架势,越来越大,使没有“入盟”的高校很有危机感。尤其在高考录取率接近八成的现实下,优质生源已经成为稀缺资源,没有“入盟”的高校如何能够在竞争中保持生源质量,确实很挠头。在这种情况下,南开大学突然自行脱离“北约”,好像有些不合潮流。
或许,南开大学没有获得期望中的生源是“脱盟”的原因之一。在“北约”中,南开大学是发起者,最早的“缔约方”,但并不能与北大同等受益,这是和北大的超高名气分不开的。毕竟“北约”不是联合国,不会因为你是发起方就有“常任理事国”的待遇。
但是,南开大学的说明会表明,南开大学正在以自己的魄力和勇气,力图使自主招生实至名归。也许,只有一所高校“脱盟”,并不足以阻挡自主招生联考向“小高考”滑落,但这是向池塘里扔下的石块,会搅动一池清水,给人们更多的期待。
之所以说南开大学力图使自主招生实至名归,是因为现在的自主招生联考越来越偏离自主招生的本意。我们知道,全国高考是目前我国公开公正招录大学学生的主要途径,是公认的国内公信力最高的选拔人才的方式。但是高考也有许多弊端,有利于选拔出各项成绩比较平均的“通才”,却不利于某项成绩突出,整体成绩并不出众的“专才”或“奇才”,而在某一领域可能成为尖子的,往往是“奇才”。因此,教育部允许部分重点高校自主招生,目的主要是解决这个问题。当然,也还有改革、实验、探索、创新高等教育等其他更加崇高的目的,但那是教育家和教育部的事情,很深奥复杂,暂且不论。但是目前的情况却是,越来越多的有自主招生权利的高校,结成一定的联盟,一方面,在一定程度上整合了资源,节约了自主招生的成本,也在一定程度上相对减轻了考生的负担,但另一方面,弱化了选拔“专才”“奇才”“偏才”“怪才”的作用,几乎沦为优先挑选高考状元的特权,最终还是综合成绩说了算,与高考的作用越来越类似。
南开大学龚克校长强调,南开此举是针对高考一个明显的缺点——高考录取全是按照总分排队,这就抹杀了考生的专长。有些考生“随大流”按照总分进了热门专业,但后来未必喜欢。学校希望自主招生考试能够识别出学生的专长和志趣,减少这种情况。“我们想试试看能否达到这样的效果。”在脱离“北约”后,南开大学表示,在2012年自主招生考试中,文科考生语文单科成绩前十者,以及理科考生数学、物理、化学任意成绩前十者,只要高考成绩达到所在省份重点线,就可进入南开的中文或数理化相关专业。特别优秀者还可直接入选为“基础学科拔尖人才培养计划”而开的“伯苓班”与“省身班”。果真如此,南开大学确实是有意回归自主招生的本义,让自主招生真正成为高考的补充而不是重复。
从这些公布的方案里,我们有理由相信,南开大学迈出的一步,并不是盲目的。至于南开的“脱盟”到底是孤立的行为,不会动摇自主招生联盟的基础,还是会起示范效应,导致自主招生联盟分解,成为自主招生联盟解体的第一块多米诺骨牌,值得进一步关注。不过,南开的尝试应该是一个值得期许的开端。
喜欢
0
赠金笔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