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为开拓团立碑的另一种解读

(2011-08-01 18:31:16)
标签:

方正县

立碑

开拓团

以德报怨

杂谈

分类: 百姓时评

   30日,一则关于“黑龙江方正县为吸引日商投资花了70万为侵华日军逝者立碑”的微博在网上迅速发酵。该微博称,为了GDP和政绩,黑龙江省方正县花费70万元为侵华日军逝者立碑,以求吸引日商投资,并把这一事件称之为“中国式碑剧”。
  截至31日下午16时,该微博已被网民转发8.1万次,评论超出1.8万条。网民“深蓝的海”说:“如此gdp要它何用?如此换来的投资与乞讨何异?难道诺大的中华民族为了不一定能挣到的小日本的那几个臭钱就要摇尾乞怜,甚至忘记国耻,放弃尊严?”

    网民“纠缠的麻花”说:“正视历史才能面向未来,而不是为了所谓的友好而歌功颂德、去立碑,那些默默牺牲的英雄给立碑了没?这是讨好,不是友好!”(据新华网)

    这条消息对方正县来说,绝对是负面的评价居多,正面的评价甚少。因为不管方正县真正的动机如何,始发微博已经把人们的情绪引导到其为吸引日商投资不惜忘记国耻、放弃尊严的方向。

    然而,立碑的作用只有怀念和褒扬或者说“歌功颂德”吗?

    中国人历来是重论述轻实证的。就像南京大屠杀,我们的历史书,我们的地方志,都记述了这一史实。我们认为客观存在,无可质疑。然而到了上世纪九十年代,日本右翼开始极力否认南京大屠杀,我们批驳的同时,返回头来看,竟然没有遇难者名单,缺少严谨的证据和准确的数据,所以痛定思痛,迅速访问幸存者,记录口述历史,征集遇难者名单,征集实物,建立了南京大屠杀纪念馆。

    日本的所谓“开拓团”实际就是侵略中国、对我国东北进行殖民统治而进行的移民。日本“开拓团”向中国移民始于1905年,分为“试点移民”“武装移民”“国策移民”三个阶段,移民人数不断扩大。从“九一八”事变到日本战败投降,日本在中国东北十余年的殖民统治中,除农业移民外,还有政治移民、工业移民、商业移民、文化移民等,总人数达百万以上。这段历史当然不堪回首,但是我们又绝对不能忘记。同样的,这一段历史也不能仅仅是论述而没有实证。否认南京大屠杀的历史告诉我们,在适当的时候,日本某些人物一定会否认殖民东北这段不光彩的历史。所以,为开拓团立碑,能不能解读为将日本这一段历史刻在耻辱柱上?

    之所以这个碑立在了方正县,也是事出有因。据方正县外事办同志介绍,日本战败投降后,尚在东北的各开拓团老人、妇女和儿童纷纷结队出走,寻找回国途径,当时部分开拓团民集结在方正县,人数达1.5万人。因长途跋涉、体力耗尽,加上传染病流行,开拓团民纷纷倒毙,死亡人数超5000人,其尸骨被方正人民收集起来合葬在现在的方正地区日本人公墓。部分开拓团民辗转回国,但仍有4500多名日本妇女和儿童滞留方正县,方正人民则“以德报怨”收养和照顾了这些开拓团民,方正县逐渐演变成黑龙江省华人华侨和归侨侨眷人数最多的县。所以,据方正县常务副县长洪振国介绍,这次方正县投资50万元一共建了两个碑,一个是“日本开拓团民亡者名录”另一个是“中国养父母逝者名录”,并已经得到国家外交部的允许。我对这个做法报以理解的态度是因为,对于方正县而言,国仇并不一定是家恨,理智与情感互相纠结,人性与政治互相交织。

    但我不得不说,我并不赞成以德报怨。对于军国主义,对于殖民主义,怎么能够以德相报?我对方正县老百姓救助走投无路的开拓团民充满敬意,那是多么宽广的胸怀,那是人性的光辉。开拓团固然是侵略者的一部分,是帮凶,但他们也是平民,最终也是军国主义的受害者。收养和照顾陷于绝境的平民,无论如何不能算是以“德”来报军国主义的“怨”。正如对俘虏给予人道主义的照顾,不能说是对敌人的纵容一样。所以,我也不认为方正县的老百姓是在“以德报怨”。洪振国副县长说,政府通过立碑,一方面是让来参观的日本人可以找到养父母的名字,另一方面也是为了方便中日后人了解真实的历史,感受中华民族“以德报怨”的胸怀。我看,了解真实的历史可以,感受中华民族“以德报怨”的胸怀就不必了,因为“以德报怨”本身就是善恶不分的代名词,不是什么正确的态度。请不要混淆人道主义与“以德报怨”的本质区别!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