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到春运,仿佛全民都在焦虑。好在我家现在除了姐姐在广东,离家很远,其他人都在疆内,几个小时的车程,要团聚,难度不算太大。
我刚参加工作是在20多年前。我作为单位的第一个大学生,可以用受宠若惊来形容。领导经常来宿舍问寒问暖,当然也经常安排一些文字方面的工作,尽管我并不在秘书科。也许还算合格吧,我明显感到领导对我越来越器重。
我工作的城市据距家并不远,不到百公里。可是二十多年前的交通状况,实在和现在不能同日而语。因为家在兵团农场,我们这座城市与兵团没有关系,就没有直接的交通往来。长途班车要到相邻的那座兵团城市去坐,而且班车只到团部,要到连队的家只好走路。北疆的冬季,气温常常在零下30度左右,到相邻城市、买长途车票神马的就不用说了,长途车有一段是土路也不用说了,反正都被冰雪覆盖着,只是从团部到连队的几公里,实在难过。一路上,人是见不到几个的,路上也鲜有车辙和脚印,就必须那么深一脚浅一脚地往家的方向挪。所以过年回家是很令人头痛的事。上大学的那几年,四个寒假只回去一次,就是这个原因。
随着工作后第一个春节的临近,怎么回家是摆在面前越来越紧迫的问题。开完总结表彰会,单位领导来到我们科,给科长说,大年三十派个车,把大学生送回家吧。科长也呆在那里了。其实那时单位只有两辆说得过去的车,一辆是北京212,一辆好像是仪征越野。这可都是领导的宝贝,不要说普通员工,就是那些科室长,有幸能用到的也没有几个。当时我就有些“肝脑涂地”的意思。
二十多年过去了,专车送我回家过年也就那么一次,而且之后也没谁能享受这个“待遇”,但现在回想起来,我对领导一直“感恩戴德”,拼命工作。那位领导退休了,我每年都要去看望几次。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