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4日,一条令人瞩目的新闻:
今天,距离我国签署《烟草控制框架公约》五周年仅余5天。
作为该公约的缔约方,我国承诺今年1月9日前在室内公共场所和室内工作场所实现100%禁烟。但时至今日,我国仍无一部国家级的无烟立法,且囿于相关部门政企不分、烟草涨税不涨价、烟草文化难以改变等原因,履约5年内,不仅全民吸烟率没有下降,二手烟的受害者却在3年内增加了2亿人。
中国失约,已成定局。(京华时报)
不知道别人怎么看这条新闻,反正我觉得,禁烟失败,让中国蒙羞。
中国历来很注意国际形象,一诺千金!甚至有时候会觉得有些迂腐。中苏论战后关系恶化,恰逢天灾人祸,中国宁肯饿死百姓也要咬牙及时还债。对印自卫还击战,在对方溃败时主动后撤,放弃收复的领土,只为告诉世人我们是被迫反击,是希望和平解决问题。不去评判正误得失,仅说话算数一条,就显得一身正气,铁骨铮铮。而禁烟一事,签署了国际公约却当儿戏,实在与大力塑造的负责任大国形象相去甚远,让中国禁烟成为笑柄。
专家们分析得有道理,如:政企不分阻履约进程;烟业变相广告无法可禁;美丽烟盒误导吸烟“健康”;烟草税价尚未实现联动等等。但要我说,还是不够重视。中国是政府干预非常有力的国家,中国的特点是能够集中力量办大事,党常说世界上怕就怕“认真”二字,我们就最讲“认真”。所以,神马政企不分,神马无法可禁,神马美丽烟盒,神马税价联动,都是浮云!政企不分,政府下责任状,做不到,免了他!无法可禁,立法!我们人大比外国的议会效率高多了!美丽烟盒?更是小菜一碟,三条禁令或者五条禁令就OK了。至于税价联动,只要重视,设个什么委员会不就统一领导了?
实际上,上述问题还只是初步的,我们连初步的还没做。其实更困难的,是法律制定以后的执行。我们建设法治国家,我们的执法却是软肋。但不论怎样,我们起步晚了,连最简单的都没什么进展,失信于世人。
遥想当年林则徐虎门销烟,香烟虽然不是大烟,但危害也是公认的,靠发展烟业换来GDP,可不是血淋淋的吗?与科学发展观明显背道而驰。唉,我这个“非烟民”什么时候能呼吸到新鲜空气啊?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