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史上最贵”金鸡百花为何还是鸡肋?

(2010-10-16 17:35:12)
标签:

金鸡百花

电影

娱乐

分类: 百姓时评

    据《扬子晚报》报道,本届金鸡百花电影节的举办经费没有用财政一分钱,而是来自于89家企业“捐献”的5500万元,堪称史上最贵。不仅如此,这届电影节明星的待遇可谓超好,不论大大小小的明星只要来都有五星级酒店住。另外,这次电影节赞助的车辆也很上档次,共有30辆宝马750i,20辆新款奥迪A5,其中3辆是敞篷轿跑车,还有60辆商务车。举办电影节的江阴,以其热情细致周到的服务给媒体留下深刻印象。

    照理说,不差钱,接待规格高,怎么也得群星闪耀,记者如云,观众如堵吧?可惜满不是那么回事。不敢说五千万打水漂,但金鸡百花几成明日黄花,星光寥落,人气惨淡。电影节期间记者们一直流行的段子就是:“一篇是今年下不下双黄蛋,一篇是开幕式星光黯淡,哪年不写这两篇稿?不写这个你写啥?”道出了如今金鸡百花的窘境。

    当下,中国电影产业产量日增,票房不断攀升,正在迎来蓬勃发展的春天;金鸡和百花,一个是专家奖,阳春白雪,一个是观众奖,下里巴人,可谓是雅俗共赏,珠联璧合。无论从形势还是形式,金鸡百花电影节都不该是每况愈下、要死不活的状态。但是道理归道理,事实就是事实。为什么会是这样?

    一是没有“根据地”。上海电影节、长春电影节有自己的地盘,但她们是局部的国产片加上邀请的外国片参与评选,还有一些商业元素。金鸡百花主要是全国电影的竞赛,或许再扩大为全球华语影片的评选,没有突出的地域性,但全国的电影节也不能全国范围打游击,打不好就成流寇了。每一届都不一样,往好里说是常办常新,但谈何容易,没有固化的程序,没有传统的积淀,那不“都是浮云”了?奥斯卡都放眼全世界了,举办地点也还是固定的啊。

    二是间隔太长,参评的影片都快成“历史片”了,自然了无新意。电影说到底是娱乐的艺术,流行的艺术,不能像文学作品那样沉淀一段时间,让它成为经典再评奖。一部电影在撤下档期之后,基本就不再成为话题。金鸡百花两年一评,记者和观众觉得无趣,而那些尘封的电影没有任何票房的意义,业者的兴趣也大大降低,自然成不了“香饽饽”。

    三是缺少悬念,缺少话题。电影节标志性的“双黄蛋”早已成为令人反感的笑柄。不用列举,哪一届不是一大堆“双黄蛋”?这次又在盛产双黄鸭蛋的江苏举办,有没有“双黄蛋”也算是话题,但总归是无奈的话题。其实娱乐界需要话题,电影节更需要悬念作话题。候选电影是经过近两年时间的沉淀筛选出的,已然少了一些悬念,再加上“双黄蛋”甚至“三胞胎”,凡是可能的,都获奖了,既然是意料之中的,有什么可关注?其实不用怕争议,有争议才有话题,才有关注度。

    四是定位不清晰。金鸡百花奖在国内算是历史比较悠久的,原本特点鲜明。但现在和政府的华表奖区隔不明显(请对照华表奖影片和金鸡百花入围影片),而其参评范围一直在大陆地区还是两岸三地之间游移不定,或者说放的不够开,本来应当理直气壮成为华语电影的最高奖,反而畏首畏尾,风头甚至不及台湾金马奖、香港金像奖。

    五是奖项设置不合理。近日,包括《建国大业》编剧王兴东在内的几位编剧在网上联合发表文章《百花奖没有理由排斥对编剧的奖励》,称本届百花奖“集资5000万、花大钱、造大势,并用大势造成一个规范——中国电影根本就不需要编剧”。王兴东还言辞激烈地炮轰:“这是一次集体的忘恩负义,一个业界的过河拆桥,一次违背科学发展观的评价,一次对百花奖历史的背叛!”而事实上,中国电影的瓶颈,公认的是编剧。奖项不鼓励消除瓶颈,是很奇怪的一件事。

    金鸡百花马上就要揭晓,电影节即将落下帷幕。本次电影节成功与否,让我们拭目以待。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