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虎门重奖”不能成为普遍的经验

(2010-09-03 22:57:44)
标签:

教育

高考

黄绮琪

虎门重奖

杂谈

分类: 百姓时评

    在一些地方,为了显示对教育的重视,对考上名校的学生以及所在中学、班主任老师进行奖励,基本上已经不能算是新闻。然而,最近爆出的虎门女学生因为音乐特长而被清华大学录取,当地政府、所在学校共奖励60.5万元,被人称作“一夜暴富”,无论如何不能不引起人们关注。

    据南方网报道,广东东莞虎门外语学校今年考上清华的学生黄绮琪将获得60.5万元奖励,其中虎门镇政府奖励30万元,南栅社区奖10万元,虎门外语学校奖励20万,还有西头村委也奖励其5000元。

    要说呢,人家虎门镇的规定也不是一天两天了,黄绮琪不过是第一个领取大奖的罢了。早在2006年,就有报道说,虎门镇制定了一个奖励中考、高考考生的方案。出台的原因,是因为虎门镇每年中考的优秀生源绝大部分都离开虎门,选择东莞的其他名高中就读。长期下来形成恶性循环,对虎门的整体教育事业影响较大。因此,虎门镇关于奖学奖教的对象有个重要前提,就是中考获奖者必须是在虎门读初中,并在虎门参加中考的虎门籍学生;高考获奖者必须是在虎门读高中并在虎门参加高考的虎门籍学生。根据方案,虎门高考考生考取清华大学、北京大学者,镇政府一次性奖励每生30万元;考入全国前十名高校者(以高考前一年的排位为准),每生奖励5万元;考生获东莞市高考单科前三名者,每生分别奖5万元、3万元、2万元;考上重点本科者,每生奖励2万元。之所以现在才那么轰动,是因为至今才有考上北大清华的考生。

    从某些方面看,虎门镇重奖中考、高考考生的作法也是不得已而为之。虎门镇不是一个太大的地方,拥有的教育资源也很有限。教育资源不足,优秀生源流失,是大多数县级以下地区共同面临的问题。好在虎门镇有钱,能够以这种方式吸引教师和学生,有钱的虎门尚且如此,其他地方呢?

    乡村学校在不断萎缩,教育资源不断向大城市聚集,这是一个普遍的现象。如何破解这个难题,“虎门重奖”绝对不是一个具有普遍价值的经验。一是重奖考生的效果究竟如何,恐怕还有待观察。一项措施持续了5年,终于有了突破,是巧合还是必然?二是并不是所有的小镇或者县城有这么雄厚的经济实力。三是假如“虎门重奖”成为经验,那么教育资源将会变得更不平衡!

    重奖高考成绩优异者,一点也不低俗,更说不上有什么错。“虎门重奖”本来是为了制止优质生源流失,促进地方教育事业,但是只奖励尖子,不帮助多数,其效果未必可靠。其一是进一步强化“一考定终身”的意识,其二是进一步强化“高分名校”意识,引导学生往独木桥上走,可能忽略了多数学生的实际需求和可能发展。如果一所学校只有少数尖子生有前途,其他学生只是陪衬,恐怕也是不可持续的。

    我无意指摘“虎门重奖”,毕竟每个地方有每个地方的利益,指望一个城镇挽救全国的教育是不可能的。我希望教育主管部门高度重视,尽快采取措施,落实国家教育中长期规划,促进教育公平,实现国家制定的目标。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