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各省的高考成绩相继公布,25日公布了高考分数的广东省今年一反常态,没有公布高考“状元”,以引导民众理性对待状元现象。(中新网)
每年高考结束,学校的“状元”是谁,地区的“状元”是谁,省区市的“状元”是谁,几乎已经成为固定的节目。对此我们早已习惯。媒体和商家更是把炒作“状元”当作一个盛大的节日。广东忽然让“状元”躲起了猫猫,怪不习惯的。据报道,广东省教育考试院有关负责人表示,今年不再公布高考“状元”是为了避免高考“状元”遭炒作。真可谓用心良苦。然而此举并没有让媒体停止“状元”炒作,当地一些媒体仍以“高分七人”等形式,发布了专访。
高考不是娱乐,关系到莘莘学子的前途命运。人们关注高考“状元”,总比关注凤姐、犀利哥、马诺、刘著要严肃一些,“高雅”一些吧?高考成绩不是国家秘密,也谈不上个人隐私,公众应该有知情权。高考“状元”固然有偶然的成分,可是如果没有实力,幸运女神也不会眷顾,就像中国足球,再偶然,也不会获得大力神杯。有人说,炒作高考“状元”是助长了应试教育畸形发展。但应试教育问题是整个教育体制的问题,公布几个高考“状元”就成了帮凶,实在有些莫名其妙。中国人的“状元情结”至少也上千年了,我不认为争做高考“状元”有什么错误。炒作高考“状元”,比炒作凤姐、兽兽,价值取向未必就更不道德。教育部门、考试部门应该做的,是怎样更加全面测试评价学生,让各种才能的学生能够有自己提升才能、施展才华的舞台,而不是扼杀个性和创造力。这恐怕不是让“状元”隐身就能办到的。
人们说炒作高考“状元”,其实主要是集中在高考“状元”做广告上。前几天,央视《新闻1+1》关注了5名高考状元代言杭州某内裤的新闻。这5名高考状元的肖像被印在了内裤的包装盒上,谁买内裤还搭赠状元考试秘籍。有人对此很伤感,堂堂状元郎竟然沦为商家的“玩偶”,成为商业把玩的对象,慨叹考场上所向无敌的状元们,怎么能甘愿成为商业把玩的羔羊,一点骨气、清高都没有。
高考状元能不能做广告?影视明星可以做,体育明星可以做,高考“明星”做广告也不违法,为什么不能做?难道高考“状元”比他们低贱或者就该“君子固穷”?所以,问题的关键,不是“状元”可不可以做广告,关键是做什么,怎么做。以上述广告为例,状元和内裤本是八竿子打不着的,被神通的商家给硬扯上关系,其实说白了就是个虚假广告。虚假广告不管谁做都是违法的,都是不允许的。那些明星代言产品的广告,特别是药品广告,不也因此被查处了吗?是不是也要禁止明星做广告呢?因此,要治理高考“状元”被操作,根本不是公不公布高考“状元”名字的问题,而是要严格管理商业广告的问题。这里面,一是高考“状元”及其家人应当自爱,不该利用“状元”的身份,违反道德,把没有用过的说经常使用,或者把成绩归结为代言产品的功劳,欺骗消费者;二是商家借助高考状元的影响,应当以赞助学费等塑造有社会责任的形象为主,不能利用人们尊崇高考“状元”的心理,弄虚作假推销商品。三是关键在监管部门缺位。推销内裤也罢、“聪明水”也罢,明摆着骗人,工商管理部门,承揽广告的媒体并不弱智,为什么听之任之?监管部门到哪里去了?这才是要害。如果这个环节不能发挥作用,那么正如广东没有公布“状元”,而炒作依旧发生那样,是治理不了乱像的。况且,没有高考“状元”,也会有歌舞“状元”、体育“状元”、网络红人,哪个不能炒作呢?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