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的地点,当然以书房为正宗,据说读某些“雅书”还要洗手焚香才配。读书并且“红袖添香”
,很多人非常神往,仿佛那就是读书的最好环境了。只是如果真的那样,心思在读书还是读人,恐怕就不好说了。总之,读书是非常有追求的高雅的活动。难怪过去人们常说“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
我也希望读书的环境更好一些。在我们家,书房是一有条件就专门设立了。可惜我把书房变成了书库,很少在里面看书。主要呢还是境界和修养不够,觉得在书房正襟危坐,总得看点深奥的书才相宜。而我是随性乱看,以兴趣为主,谈不上什么雅与俗。既然书是随意的书,所以看书的地点也随意。斜靠在沙发上,躺在床上,甚至坐在马桶上,都行。也许,这样对待高尚的读书活动,让那些文人雅士们很不舒服。
其实读书真的不必那么正规隆重。我也听说过读书的地点有“三上”:马上、枕上、厕上。现在行路不靠马,靠车,所以,“马上”改成“车上”才妥当。不过,公共汽车太挤,摆不开书,我们这里又没地铁,这“车上”读书基本没有机会。临睡之前看看书,过去也是经常的事。自从开了博客后,上床很晚,不能再开灯打扰家里人睡觉,在“枕上”读书竟也罕见了。只是每天如厕不变,坐在马桶上,随手翻翻书,成为我的读书习惯,也是我读书的常态。
小时候,每天的排泄问题要到公厕解决。在早晨,有时候甚至还要排队。带小半张旧报纸或旧杂志,既可以打发时间,也可以暂时忘记刺鼻的臭味,还可以揉搓软化后作手纸用(二三十年前的生活水平就是如此),真的是一举多得啊。也许这就是我“厕上”读书的源头吧。
厕所固然不雅,可要成为厕中可读之书却不易。厕上读书,毕竟时间有限。所谓读书,恐怕以随意翻翻为主,就像看电影的“片花”。如果在厕所预览的时候不感兴趣,那这本书什么时候能提上“议事日程”,就不好说了。实质性的阅读也有,选择就更严了。首先是篇幅问题。长篇大论几分钟看不完,一般不选。不过,像《红楼梦》这类书,从哪里看都行,看多少都无所谓,可以入选。其次要吸引人。坐在马桶上,快离开了还没看进去,总是无趣。所以小小说、杂文、散文常常是“厕上宾”。有一次,同学要送我一本他写的书,我告诉他,他的书一定会成为我厕所里的常客,其实是对他的恭维。也许他有些误会吧,至今没送给我。
我的女儿也喜欢“厕上”读书。不过,我们家没有“双卫”,卫生间就有些紧张。于是,我们就吓唬她,说是“厕上”读书容易得痔疮。刚开始有些效果,她怕得病,就收敛了一些。不过后来发现,大人们似乎并不遵守,也就“故态复萌”。
现在工作忙,应酬多,闲暇时又要上网,看书的时间越来越少。把如厕的时间利用起来,读几页书,不是很好的事吗?况且和过去相比,家里的卫生间没有寒暑之变化,没有刺鼻之气味,没有“蹲坑”之艰难,厕上读书,不亦乐乎?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