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毒豇豆”更毒的是什么?
(2010-03-03 08:07:19)
标签:
毒豇豆钟南山潜规则 |
分类: 生活篇 |
“毒豇豆”事件再一次让人们对食品安全揪心、担忧。虽然已经过了很多天,但人们却并没有松一口气。没能松口气的原因,是人们看到食品安全屡屡出现令人震惊的事件,却并没有看到能够避免类似事件的机制,而暴露出来的问题,却更加令人不安。正如全国人大代表、中国工程院院士、著名医学专家钟南山所说:“‘毒豇豆’事件的发生,让我们再次看到我国食品安全监管的‘体制之痛’。”
然而钟南山只说对了一半。
“多头管理、多龙治水”是当前我国食品安全监管的现状,各环节由不同的部门承担监管的责任,农业、卫生、工商、质检、交通运输等十多个部门,只要有一个环节监管不到位,就有可能给消费者造成损害。在现实生活中,往往是大家都管的事情,实际大家都不管,推诿扯皮难以避免。
“地域分割,地区保护”则是我国食品安全监管的另一个障碍。农产品全国生产、全国销售的大流通格局已经形成,但如何在不同地域间实施统一标准、统一规范的检测体系却并未解决。建立强有力的、统一的主管机构,把主要的监管环节纳入一个部门体系内运行、实施,或许是需要探索的有效方法。
比“毒豇豆”更毒的,是一些监管者的职业道德。而这,是钟南山没有看到,却令人心寒的。据报道,海南的一些本该为食品安全担负起把关责任的官员,不仅仅是“腹诽”,简直是明确指责武汉质监部门违反了所谓的“潜规则”,不该将“毒豇豆”曝光,不该破坏彼此“和谐”的气氛,扰乱“正常”的流通秩序。呜呼!原来广大消费者就是在这样的环境下生存。也许,我们应该感谢海南官员透露了“潜规则”,不然人们可能还不知道自己的食品究竟处在怎样的安全监管之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