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贫而无怨难,富而无骄易?

(2007-06-08 18:10:54)
标签:

读书

随笔

感悟

论语

孔子

分类: 论语心得
  本文参加论语心得征文,欢迎贫而无怨难,富而无骄易? 谢谢
 

贫而无怨难,富而无骄易?

 

好读书,不求甚解。有时只是乱翻翻,类似于抽烟的人拿根烟。有一天,无事,翻论语,见这么一句:

子曰:贫而无怨难,富而无骄易。

初看,无难解之处,就从眼前滑过。翻到后面,想起什么,又回过来,再看,就看出了一点想法。

我一直以为,贫而有怨是孔子所鄙视的。比如,论语的学而篇,子贡曰:“贫而无谄,富而无骄,何如?”子曰:“可也;未若贫而乐,富而好礼者也。”连“无谄”,不逢迎巴结,才“可也”,最好是“贫而乐”, 要求多高啊!但是,等看到这句话,我明白,我错了。孔子虽然提倡最好是“贫而乐”,但对贫者发发牢骚,抱怨几声并没有鄙视。“贫而无怨难”,一个“难”字,体现了孔子对贫者的理解和宽容。

是啊,安贫乐道,那是君子,或者贤人的境界。孔子曾经感叹:“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那是颜回,孔子最得意的弟子,我们一般人可做不到。物质终究是基础,穷则思变,要造反的。就是现在,我们已经基本解决温饱问题,很多人开始奔小康了,可是,生活保障那么脆弱,一场大病,或者子女不能就业,就可能让一家人立即进入相对甚至绝对贫困状态。所以现在,要说我们已经“不贫”或者“富”,恐怕还有一定距离。况且,“不患寡而患不均”,连国家统计局局长都说,当前影响社会安定与社会和谐的一个重要因素,是一定程度上存在“马太效应”,穷者愈穷,富者愈富。(见524日《新京报》)所以要让贫者无怨,的确难。消怨,不能靠封堵言论,不能靠截访。根本的,一是做大盘子,垫高底子,让贫者不贫。二是尽量“均”,争取实现社会公平正义。需要说明,据说这“均”, 当作“分”解,康有为《论语注》:“均,各得其分”,即按不同等级或者身份而有不同的分配,并不是绝对平均主义。

一直认为,能够做到富而无骄,也是很不容易的。远的不说,大的也不讲。我的一个女亲戚,曾经没有工作,靠丈夫挣钱维持生活。后来,找到一个稳定的职业,比丈夫收入高,夫妻两人在家中的地位就变了。这还是对自家人呢。举目四望,人一阔,脸就变,为数不少。而为富不仁,慈善意识缺失,好像是新贵的通病。尤其在中国,富且贵者历来鲜见,让穷贯了又暴富的人乐善好施,似乎更难。所以“富而无骄”何易?说易,我怀疑是孔子的“小聪明”,给富人增加心理负担:你看,富而无骄,易,你却做不到,缺德呀。

所以,一“难”一“易”,我觉得,孔子还是有一定倾向性的。贫而无怨难,富而无骄易?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