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陶渊明“不为五斗米折腰”是反邪教吗?

(2007-03-27 01:59:02)
标签:

文化

谈天说地

感悟随笔

于丹

陶渊明

邪教

孔子

论语

分类: 随笔篇

陶渊明“不为五斗米折腰”是反邪教吗?

 

看了一篇文章,对于丹的论语心得有了新的批判。焦点在于对“不为五斗米折腰”的解释。原来,经过人家的考证,这句话竟是陶渊明不参加“邪教”的表态。有点意思,现摘录如下:

于丹的书中说:“陶渊明说,我不能为五斗米折腰。就是说,他不愿为了保住这点做官的‘工资’,而向人低三下四,于是把佩印留下,自己回家了。”以“不为五斗米折腰”来说明一个文人的清高,已成为一种传统的赞美,如此理解“不为五斗米折腰”也不犯法,也说得过去,虽然又有读书人“酸溜溜”的味道。

陶渊明是有酒就喝,没酒找酒喝的诗人。“折腰”就是鞠躬的意思。鞠个躬就能得到五斗米,以此来换酒喝才符合他的嗜好。此公不为五斗米折腰与清高无关。

陶渊明生活的时代,佛教已经传入,道教已经产生,他的家乡九江一带佛佛道道,十分热闹,但陶渊明是无神论者,对任何宗教都不赞同。有个惠远和尚宣扬“形尽神不灭”,陶渊明雄辩地以组诗批驳之,其中“神释”一诗写道——

三皇大圣人,今复在何处?

彭祖爱永年,欲留不得住。

老少同一死,贤愚无复数。

陶渊明很唯物,这首诗比范缜写《神灭论》还早了一百多年。在陶渊明的家乡盛传“五斗米教”又叫“五斗米师”或“鬼道”“天师道”,此教是早起道教的一派,入此道者须先缴五斗米,所以才有此道名。陶渊明根本不信任何宗教,必然对“五斗米教”不屑一顾,不向该道折腰(即鞠躬、顶礼、膜拜),所以后来人才有“陶渊明不为五斗米折腰”之说。这个解释比于丹的说法更令人信服,因为陶渊明任彭泽县令时的“工资”是年俸“秩米九百斛,俸帛四十五匹”(十斗为一斛),五斗米实为小菜半碟,谈不上折腰不折腰。

难道陶渊明的“不为五斗米折腰”真的是因为不肯加入“五斗米教”吗?您觉得呢?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