该个人修养的,政府帮你学不来
(2011-03-20 10:36:42)
标签:
抢盐国民性安全感杂谈 |
分类: 时评随笔杂谈诗歌 |
文/子夜的昙
大凡被多数人认为“独立特行”的人,实际上都是一群正常人。之所以与大家不一样,是因为大家不正常得太久,把不正常当正常,正常人反而成为了另类。这就是悲哀之所在。
比如说不溜须拍马,不送礼买官,这本是做人和为官的基本道德,但不这样做的人,会被评价为不会来事;心直口快,有一说一,连父母都会为你担心,怕你得罪领导过不上好日子。生活本来就是一张白纸,想让它保持原样,尽量像一开始那样白,那不行,周围的人都在纸上抹了乱七八糟的颜色,你因此成了另类,成了与大家不一样的怪人。
中国的文化从来都不包容“独立特行”的人,所以才有“枪打出头鸟”的成语,那实际上不是谁想出头,你既然同大家都不一样了,即便你不想出头,你也算出头了,那么,打的就是你。
不敢独立特行,这或许,就是从众和跟风的缘由。抢板蓝根,大家都抢你不抢,你就二了。抢盐也是,所以才会不管不顾成箱成箱往家搬。据说有的人抢回家的盐,把一家子都做成腌肉,一年做一次,一辈子都还用不完。
有人把“抢盐”的根本原因归于国民曾经物质匮乏所以“不安全感”相随上来。我历来把“不安全感”归于心理问题,是精神层面的事情,不是物质问题。不可否认,物质匮乏时期也会有精神充实,但在物质根本不缺的年代,不也发生了“抢盐”事件么?所谓的物质匮乏带来的“不安全感”,根本上讲就是源于人内心的极度贪婪,想得到的太多,而得到的远比想得到的少,才有了所谓的“不安全感”。所以,人们会习惯性地以物质多寡来衡量一个人的快乐与否,幸福与否。我们会天然地认为农民工感受不到幸福,当有调查认为农民工的幸福感超过城市白领时,白领们表现出来的多是愤怒,多是为农民工不平,认为农民工兄弟们“被幸福了”。
把零用钱存起来买一本小人书,是儿时最为幸福的事情。但现在钱可以买数不清的小人书了,我们却不再买书了。缺乏阅读,缺乏思考,更缺乏独立的人格和思维,精神缺得越多,便会感觉物质越为匮乏。
很多评论都把“抢盐”归罪于信息的不对称,归罪于政府和媒体的公信力太差,所以老百姓宁信谣言,也不信辟谣。这些因素或许有,但我不认为这是占主要的原因。实际上要评论这件事情,切入点很难找,但找来找去,还是政府的错,那就对个体太为宽容了。这个民族最悲剧的地方在于:不懂反省,总是能够找到各种各样的客观理由为自己开脱。不仅仅是政府,包括众多的国民。当然,会有人觉得,有不好的政府,因此才有了不好的国民,但为什么同样的国民里,也会有那么些懂得反省的人?也会有那么些不跟风抢盐的人?难道他们的精神都是上天赋予?若学不会反省,前次是板蓝根,这次是盐,下次还不知道会抢些什么呢?
就算把一切责任推给了国家又如何?娶不到老婆会归罪于国家政策对房价的控制不力,但现实是,有大把大把没房没车也娶了老婆的人,你只认准有房才嫁的,真是你自己活该倒霉了。那简直是自寻烦恼,自讨苦吃。
政府需要改进,但并不意味着个体就该坐等其成,等着政府的改进给自己带来改进。该个人修养的,就该个人去修养,这些东西政府帮你学不来。制度的改进可以惠泽个人,推动整个国家的进步,但有了个人的觉醒,国家和制度的改进才更为顺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