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广州公交线路调整杂谈 |
分类: 时评随笔杂谈诗歌 |
近日,广州市交委会对全市面公交线路进行了一次大调整。此次调整涉及线路达31条,由于方法主要是拆分和截短线路,线路调整后相当于日均减少经行公交车5712车次。同时,由于线路的拆分和截短导致转车增加,市民出行成本也因此而增加了一倍左右。(据4月10日《新快报广州调整31条公交线路,市行出行成本增加一倍》)
据称,此次调整是为了减少广州公交公司的亏损,但调整方案不仅遭到市民的猛烈抨击,也受到了公交公司的强烈反对。多名公交公司负责人坦言,调整方案不仅损害了市民的利益,增加了市民的出行成本,而且会使广州的交通拥堵情况更为严重。更令人啼笑皆非的是,本是为公交公司经济利益“着想”的线路调整,却被多名公交公司负责人指为“反会使成本大大增加”。
相关部门的如意算盘是这样打的,截短路线和拆分路线,就会使市民转车的次数增加,比如以前坐一次公交可以直达的地方,现在由于拆分和截短,市民就只有二次或三次转车,最终达到目的地.这样一来,本来只需2元钱可达目的地的,就变成了4元甚至6元才能解决问题。公交公司的利润由此提高,也就可以减亏了。
如此的线路调整还真是闻所未闻。
公交线路调整,本该是一件利民好事,之所以会出现这种几方都不买账的尴尬局面,应该是拜官员的“不专业”所赐。一厢情愿、想当然地认为用拆分和截短线路的方法增加市民出行转车率就可以提高公交公司收入,此为“不专业”之一;公交线路调整,不是以市民出行便捷为主要考虑,为“不专业”之二。“不专业”的出发点,导致了线路调整方案的不科性,受到公众的激烈反对,也是理所当然。
广州的交通拥堵已成城市痼疾久难解决,众所周知,要解决一个城市的道路拥堵情况,唯一的方法是发展公共交通,只有便利舒适的公共交通,才能吸引更多市民上下班乘坐公交车,以减少私车对道路的浪费和占用。日本和欧美不少国家便是利用完善的公共交通来成功解决城市拥堵的问题的。相比日本的大城市,广州的公路更宽更大,但交通拥堵问题却无法得到解决。公共交通的滞后不解决,广州的交通拥堵情况只会越来越严重下去。公交车难赶上、车厢内的拥挤,让公共交通根本无法体现其便利、舒适和节省的特点,这只会让越来越多的人趋向于利用私家车上下班,广州的拥堵问题也只会愈发严重。可以这样说,这次公交线路调整提高了市民出行成本,增加了出行时间,只有让市民更加惧怕乘坐公交车。
据有关专家称,目前广州的公交线路规划是比较科学的,那么,不管用大批量调整线路的方法“止亏”还是缓解交通压力,都不算是好的办法。这就有待于相关部门另外寻找好的办法解决实际困难。
这么不科学的调整,说得轻点是“不专业”,说得严重一点,那其实是官员缺乏最基本的职业精神。公交线路本该是为市民出行和解决城市拥堵而调整的,但却被利用来为公交公司“减亏”,这种拆东墙补西墙的做法,不仅破坏了东墙,还让西墙更破。公共交通本就是公益事业,避免公交公司亏损的办法,除了线路优化,恐怕政府补贴应该是最主要的方法。但相关部门却将公交公司减亏的算盘打在了靠公交出行的市民身上,以损害市民利益的方法来逃避自己应该承担的责任,这不得不说某些部门的官员很是缺乏职业道德。
“执政智慧”是近年来屡被提起的一个词语,执政智慧的提高,除了官员要加强学习,提高自身专业素质以外,更需要官员有一个正的心术,有一个良好的职业道德。虽然此次公交线路调整引来骂声一片,但好在相关部门还在征求市民的意见。希望征求意见不是走过场,不是做秀,而是实实在在听取市民的心声和意见,最终运用科学专业的方法改善交通拥堵和市民出行难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