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 书评影评 |
世界杯凭什么就比超女高级?
文:子夜的昙
文:子夜的昙
周围有太多看世界杯的人。而我不看,真的不喜欢,所以不看。有男同事问我,你不看世界杯呀?答,不看。又问,那你看什么?再答,我看超女。男同事露出鄙夷的神情:不可思议,你竟然看超女!好象意犹未尽,又补一句:我要重新审视你,想不到你竟然看这么低级的东西!
只好反唇相讥了:凭什么看世界杯就比看超女高级?同事理直气壮:世界杯当然比超女高级得多!我逼问:高级在哪?同事无语。我终于可以如他一般理直气壮了:看世界杯与超女,都是娱乐,不存在谁比谁更高级,谁比谁更低级,就如同在酒吧泡妞的BS打麻将的一样,半斤八两,谁也不要BS谁!
其实,看世界杯与看超女,都是看门道的少,看热闹的多。那到底是什么一样东西在左右着大众的从众观看心态?那肯定是媒体,更深层次一点讲,是导向。比如超女,去年都总决赛了,我才知道超女到底是一个什么东西,也才明白我老爸老妈和儿子每周五期待着看的就是一种歌手的选秀。有一天,自己的报纸突然出了一个特刊,厚厚的一叠新闻纸,全是讲超女的,最喜欢文化部才女刘杜鹃写的娱评:天下掉玉米。这篇娱评让我认识了李宇春,也就在那个周五的晚上,我第一次看超女,那是总决赛的十进七,或许我天生就是那种蛮庸俗的人吧,很快就被吸引了,并且成了一名忠实的玉米。蛮喜欢李宇春,很喜欢她那干净澄彻的眼神,很无邪。反正听歌也是外行,她的歌唱得如何倒是懒得去理会了。
到办公室很炫耀地告诉大家:我现在是玉米了。办公室里嘘声一片:老土,才成为玉米呀?仔细一看,才发现好几个同事的办公桌前,都有李宇春的图片。那一段时间,整个成都的媒体充斥着对超女的狂热,所有的媒体都不惜大版面,写超女,吹超女,报社从总编到普通记者,每天津津乐道,还是超女,每周最好的,最大的版面,也是给了超女。而那时的媒体,也沉浸在成都超女的大获全胜带给大家的喜悦之中,那时的超女,是媒体的宝,她们,是为成都这座城市扬名和争光的英雄。
世事总是难料。央视终于忍无可忍,开始抨击超女的低级,随后,宣传部门向媒体下指示:禁止炒作超女!对超女的褒扬瞬间而止。那一次成都评选名女人,李宇春竟然得票最高,张靓颖第三,媒体如实报道李宇春获得了第一,第二天便被宣传部下文批评。就在这样一个官方组织的评选中,虽然李宇春最终得了第一名,但在最终公布结果的报道中,除在文中一笔带过以外,主标和副标,虽然都浓重推出了第二名,但都没有提到第一名得主是谁。
直到现在,超女,李宇春,已经成为成都媒体的敏感词,她们是不能浓黑重彩的人物,也不是应该正面宣传的人物。就在这样一种导向之下,以前很多喜欢超女的人,突然之间就变成了BS超女,而以前从来没有看过超女,也理直气壮地BS超女,理由只有一个:低级!我不知道自己的庸俗是否真的过分重于很多人,我看超女的时候,真的没有看出庸俗在哪,尤其是今年的杭州赛区,我觉得很高雅,很有欣赏的东西。
今年的世界杯,在中国的火爆程度,高于任何一届。我其实并不是一个不懂足球的人,父亲是一个真正的球迷,我从小从听世界杯开始,再到看世界杯,只是后来中国足球的黑幕,让我失掉了对足球的兴趣。从来不觉得看世界杯可以高级多少,可以高雅多少,对谁来讲,都是爱好,仅此而已。好友老潘从来都不是球迷,他看不懂,但今年,他就假打了一把,逢赛必看,今天突然看到他MSN的签名:从来都看不懂足球,可却要看世界杯……令人忍俊不禁。
今年的世界杯,媒体炒得太火,火得过度,总给人一种不看世界杯就是落伍,就是不高级的感觉。大家的从众心态被媒体引导到了极致。按宣传部门的习惯,每每遇到这样的活动,大都是不会支持大炒特炒的,稳定要紧,不能让大家放弃八荣八耻去看没有中国半席之地的足球,但这次例外,任媒体无限制地炒。这可不是宣传部门的大度,因为最高领袖古月先生讲了:我也要看世界杯。这谁敢限制炒作呀?
我觉得湖南电视台应该走走上层路线,让古月先生也说:我也要看超女!那还有谁敢限制炒作超女,谁还敢讲超女是低级的呀?
那一天,与一位朋友讲到超女与世界标,我问去年玉米今年是球迷的她:如果突然媒体狂轰滥炸讲世界杯是世界上最低级庸俗的运动,你还会看世界杯吗?她很惊讶地看着我,我大笑!
媒体和导向的力量是无穷的,数年前,可以把日本炒作我们最亲密的朋友,甚至现在很多二十来岁的女孩子,名字后面都还有一个“子”。同样也是媒体和导向,数年后,可以把日本炒成全中国的敌人,对中国威胁最大的人!
成也导向,败也导向!
前一篇:为什么要用别人的错误惩罚自己
后一篇:干嘛不准叫“状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