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四节气新解:惊蛰禁忌早知道

标签:
惊蛰禁忌民俗养生星座 |
分类: 新浪专栏-24节气禁忌 |
惊蛰禁忌早知道
2013年3月5日18:14分,太阳到达黄经345度,进入二十四节气的第三个节气“惊蛰”。
“惊蛰”原名“启蛰”,为避汉景帝“刘启”的名讳而改称“惊”,可想而见潜藏之物,被震天春雷“惊而出走”的跃动之势。
虽然2月4日就已经立春,但真正意义上生机勃发的烂漫春光,应始于惊蛰。这是因为早春之时,乍暖还寒,呈现的还是一派“水雷屯”的景象--“震雷”被困屯在“寒水”之下,阳气的生发非常艰难。直到惊蛰之时,雷出水上、春霆发响,从此桃花红、李花白,黄莺鸣叫,燕飞来。
惊蛰运势早知道
前些时候,新闻报道已有茶叶店老板亮起招牌,吆喝“早春茶上市了!”物以稀为贵,许多不明就里的顾客,以为“早春茶”就是“明前茶”,竞相尝鲜。实际上这种产于惊蛰之前的“早春茶”,与惊蛰至清明之间采摘的“明前茶”,无论在品质还是口感上都有很大区别,从五行上也可以得到解释。
惊蛰之后,甲寅月就进入了乙卯月。卯宫只藏有一个天干“乙木”,与本月天干比肩而立,强强联合,木气正旺。此外,甲木为参天之木,乙木则为低小或花草之木,显然后者更宜茶树。
茶事聊完,该月的五行能量强弱已经浮出水面,关键词就是“木旺”。
根据起名通研究中心的统计,本月出生的宝宝,需要补木的与上月一样,依然为“零”。需要补水的约为0.83%,需要补火的为13.8%,需要补金的为30%。由于木克土,导致需要补土的最多,为55%。
乙卯月会对运势起伏造成怎样的影响?“寅午戌”的桃花在“卯”。本月属虎、属马、属狗的人,在你们的“桃花月”可要好好把握时机,浪漫邂逅走起来。
从五行喜忌看,本月从头至尾,都是八字喜木、喜火之人的福音。喜水之人能者多劳,难免体力、脑力透支,但从另外一个角度来看,这也正是施展才华的好时候。所谓几家欢乐几家愁,喜土之人整月都会感觉不给力,不如放平心态,“深挖洞、广积粮”,为将来大放异彩储备足够的能量,也可以多穿红衣给自己提振士气。喜金之人也有压力大,志向难以伸展的问题,自我调整的方式同上,只是不能穿红衣,避免火上浇油。
惊蛰民俗早知道
惊蛰前后10天,正是自古赏梅最好的辰光。
凡是看过《甄嬛传》的,都会熟背甄嬛独自前往倚梅园,祈福时念的那句“逆风如解意,容易莫摧残。”
踏雪寻梅,自是古雅。不过寻的是腊梅,而非“梅花”。根据李时珍《本草纲目》的记载,“蜡梅”色似蜜蜡,并不属于“梅类”。真正的梅花,开在初春,花瓣柔软、香味清甜。最有名的赏梅之地当属苏州邓尉山,繁花似雪、暗香浮动,弥漫30余里,身在其中仿若仙境,人称“香雪海”。
如何赏玩?且看《梅品》推荐:“淡云、晓日、薄寒、细雨、轻烟、夕阳、微雪、晚霞、清溪、小桥、竹边、松下、明窗、疏篱、林间吹笛、膝下横琴。”
以上为极雅。惊蛰之时,也有极俗之事,如香港盛行的“打小人”。每到惊蛰日,便有神婆应客人要求,于阴暗之地,将“小人”痛打一番,以求新的一年事事顺意,也可以算是一种心理安慰。实际上这种“打小人”的风俗,起源于古人防虫的意识。由于天气渐暖,草虫渐生,人们就选择在惊蛰这一天,用香草熏房,或者在门槛外面撒上石灰,防止蚂蚁小虫上门。
惊蛰养生禁忌早知道
惊蛰之后,很多人的“春困”也会更为明显,这是因为人体没有跟上春天阳气的生发,需要好好的补补阳气。此时应多吃些偏阳性的食物,比如韭菜、蒜苗、洋葱头、青椒。如果依然感觉四肢寒凉,还可以来一杯高粱酒暖身。
由于此时的空气仍然比较干燥,细菌却开始加快繁殖,人们容易口干舌燥、外感咳嗽。此事调理的要点为清火,而不能伤元气。
从滋阴清热的效果而言,民间素有“惊蛰吃梨”的习俗,以熟制的“冰糖蒸梨”最佳(不适宜糖尿病患者与夜尿频繁者,脾胃虚寒者少食。)
这个月常见的症状还有食欲不振、肝胃不和。脾胃五行属土。不妨多到室外爬山、郊游,踩踩泥土,补补地气。在饮食口味上,也应少吃酸,多吃甜,如味甘补脾的大枣。
前一篇:二十四节气新解:立春禁忌早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