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四节气新解:立春禁忌早知道
(2013-02-21 10:11:51)| 标签: 吉凶禁忌节气养生星座 | 分类: 新浪专栏-24节气禁忌 | 
2013年2月4日零点31分,太阳到达黄经315度,进入二十四节气的第一个节气立春。表示春季已经开始,万物即将展现勃勃生机。
很多在立春之后、春节之前出生的人,都有一个纠结的问题:自己的属相究竟是什么。有媒体去求助所谓的“民俗专家”,对方一番云山雾罩,反而更让读者摸不清头脑。其实这个答案很明确,属相的实质乃是地支,地支有12个,依次为“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相应的,也就有了民间的12属相之说。比如生于壬辰年,辰就是龙;生于癸巳年,巳就是蛇。而历法上前后两个干支纪年的交界点,正是立春,而非春节。比如2013年2月4日立春之后,壬辰年就变成了癸巳年,自然立春之后出生的孩子,就不再是龙宝宝,而是蛇宝宝。
 
立春运势禁忌早知道
还未进入蛇年之时,有条“禁忌”已经在网上不胫而走,煞有介事称“2013年是火蛇年,忌穿红色,本命年的人都不用买红的服饰,包括袜子和腰带,否则对命运不好。”
天文学家出面批驳,说法则为,“癸巳”年,其中癸是天干,属北方水,颜色属黑,所以“癸巳年”其实是“水蛇年”,而不是“火蛇年”,忌穿红色服饰的说法很荒唐。
但在笔者看来,双方观点各有对错。
仅以“癸巳年”第一个月份甲寅月出生的宝宝为例,经过起名通研究中心的测算,357个时辰中(从2月4日2点到3月5日18点),由于甲生寅月,正临旺地,并通根于寅宫,木气极足,其实是没有一个人需要补木,而不是没有一个人需要补火。需要补水的也较少,只占到约为2.2%,需要补火的占到6.4%,需要补金的占到33.9%。因为旺木对土气造成了克制,导致需要补土的最多,占到了57.4%。
从这个统计可以看出,“本命年的人都忌穿红色”的说法确实太武断。但癸巳年,巳中藏干依次为“丙、庚、戊”。癸水临胎地,也保留一些力量,而丙火则是地支中的主力。从干支力量分配的角度来看,癸巳年确实火旺。仅以天干属水,来否定“忌穿红衣”,就有点像“关公战秦琼”了。
聊完坊间传言,接下来再看看我们正经历的这个“甲寅月”,会影响哪些人群的运势起伏。
寅宫中藏有甲、丙、戊三个天干。随着时间的变化,这三种天干能量的强弱气势,也在发生着变化。根据口诀“寅宫戊丙各七朝,十六甲木方堪器。”立春后,戊土七日,丙火七日,后十六日是甲木气势最强。
如果是八字喜火之人,经过短暂的过渡之后,从2月11日开始,运势便打开了上升通道升。喜木之人,旺运贯穿月全月始终,仅在2月8日到2月11日之间略有消耗。喜水之人,月首有些压抑,从2月11日开始豁然开朗,下半月天时继续不给力。但由于水的余威仍在,整体的起伏感并不会太明显。喜土之人上半月的幸福感会比下半月强烈。喜金之人,除了月初有些短暂的喜悦,其他时间可能都会有点不太顺心,不如蛰伏蓄势,以待破土。
 
立春民俗早知道
 
1913年7月,当时的内务总长朱启钤向大总统袁世凯建议,“我国旧俗,每年四时令节,即应明文规定,拟请定阴历元旦为春节,端午为夏节,中秋为秋节,冬至为冬节,凡我国民都得休息,在公人员,亦准假一日。”但中华民国成立之时提出了“五族共和”,显然不适合以“端午”、“中秋”这些明显的汉族节日作为全国节日,于是袁世凯仅批准了以正月初一作为春节,1914年开始实行。
我国古代将立春的15天分为三候。“一候东风解冻,二候蛰虫始振,三候鱼陟负冰。”每年立春这一天,都会举行“打春、咬春、闹春、迎春”等一系列的民俗活动。
“打春”的习俗,从周代就已经开始了。据康熙朝《济南府志·岁时》所载,“凡立春前一日,官府率士民,具春牛、芒神,迎春于东郊。作五辛盘,俗名春盘,饮春酒,簪春花。里人、行户扮为渔樵耕诸戏剧,结彩为春楼,而市衢小儿,着彩衣,戴鬼面,往来跳舞,亦古人乡傩之遗也。立春日,官吏各具彩仗,击土牛者三,谓之鞭春,以示劝农之意焉。为小春牛,遍送缙绅家,及门鸣鼓乐以献,谓之送春。”而打碎的土牛,人人争而抢之,谓之”抢春”,据说“宜桑宜畜,得春为吉”。
 
立春养生禁忌早知道
立春养生,关键点是一个“生”字,顺应春季的阳气生发。在五行里,春属木,与肝相对应。这个季节的养生,主要是护肝。肝主情志,所以在这个季节,要保持心情的愉快,防止肝火上升。
在饮食上,辛味食物的发散功能,有利于生发和保护阳气,可以多吃点萝卜、韭菜。在冬季禁食的韭菜,在春菜里,则有“第一美食”之誉。春韭不仅最为鲜嫩可口,而且辛温发散,可以健胃提神、养生补气。在中医里,韭菜还有“壮阳草”之名,堪称“天然伟哥”。酸味食品则要少食。因为酸味入肝,有收敛的作用,多食会阻碍肝气疏泄。

 加载中…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