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解读《红楼梦》贾探春的判词

(2018-11-16 09:30:00)
分类: 红楼梦研究

金陵十二钗正册第三首判词解读:

画着两个人放风筝,一片大海,一只大船,中有一女子掩面泣涕之状。

 

                             探春的判词

 

才自明志自高,

生于末世运偏消。

清明涕江边望,

千里东风一梦遥。

一、背景

贾探春,荣国府贾政与奴婢出身的妾侍赵姨娘所生的女儿,贾宝玉同父异母的妹妹,属于庶出。

画面里,两个人放风筝,一片大海,一只大船,船中有一女子,掩面泣涕之状。 《分骨肉》曲:一帆风雨路三千,把骨肉家园齐来抛闪。恐哭损残年,告爹娘休把儿悬念。自古穷通皆有定,离合岂无缘?从今分两地,各自保平安。奴去也,莫牵连。

原文第六十三回,宝玉搞了个生日晚宴,大观园内的多数人都到场了,众人抽花签一回,暗示了每个人的命运,探春抽到了一支这样的签:众人看上面是一枝杏花,那红字写着“瑶池仙品”四字,诗云:日边红杏倚云栽。注云:得此签者,必得贵婿,大家恭贺一杯,共同饮一杯。”然后众人说:我们家已有了王妃,难道你也是王妃不成。大喜,大喜。

七十回“放风筝”。探春所放的风筝是“软翅子大凤凰”,这无疑暗喻探春将来作王妃。更明显的暗示是这个软翅子大凤凰,被天上另一个“凤凰”绞住,正不可开交,“又见一个门扇大的玲珑喜字带响鞭在半天如钟鸣一般也逼近来”的风筝绞在一处,随着三家风筝线都断了,“那三个风筝飘飘遥遥都去了”。这一大段描写,暗示探春将来去海外作王妃,真可谓铁案如山了!

探春房间里有幅米襄阳《烟雨图》,上面有颜鲁公写的对联:“烟霞闲骨格,泉石野生涯”。是暗示探春后来以泉石为伴。颜鲁公乃颜真卿,至于要突出其“鲁公”,是不是在暗示探春与“鲁公”的渊源?(鲁公暗喻南明鲁王朱以海

以上是《红楼梦》中与探春有关的语句。读到这里,笔者自然而然地想起一个人来,这个人就是因家境艰难被董小宛收养的以妹妹相待的张惜梅。她和董小宛形影不离、亲如姐妹。(参见)董小宛作为冒辟疆的爱妾生活在如皋水绘园时,张惜梅陪同董小宛也生活在水绘园。

1644年冬天鲁王朱以海(朱以海的祖先是朱元璋)在被清军追杀的南逃途中,来到冒辟疆的水绘园中短暂休整、以待江南反清武装的接应。当时如皋不在南明政权的势力范围内,形势非常危险。鲁王在水绘园停留的一个多月里,张惜梅看到了他的志向和才华,决心以身相许、跟随鲁王投入反清复明大业。冒辟疆全家深受感动,冒辟疆父亲以义女身份将张惜梅嫁给了鲁王。1645年的元宵节当天张惜梅辞别亲人、以王妃身份跟随朱以海逃亡江南,后来朱以海以监国身份在绍兴和舟山一带建立反清政权。清顺治八年(1651)八月清军进攻舟山。舟山城陷,南明几千将士战死巷战,臣民一万八千人同日殉难,鲁王王妃张惜梅见城破,宁死不愿被清兵所俘,遂投井自尽。1662年朱以海病故于金门。

张惜梅在明朝危亡之时义无反顾地辅佐鲁王投入反清复明运动中去,其英雄壮举真该彪炳史册。此经历没有正史记载,仅来自传奇小说,其可信程度很低,但我们可以设想一下,清朝的史书有可能将这段经历记载下来吗?答案肯定是不可能,这段经历若公布于世,冒家必受到满门抄斩。但是张惜梅女侠式的壮举若不给予昭传,冒辟疆心中实在有愧,于是写作《红楼梦》的动机之一就这样产生了。

贾探春的原型是不是张惜梅呢?请看一下对比:

1、贾探春是庶出;张惜梅近似庶出。

2、南安王妃认探春为义女,远赴海外出嫁;冒辟疆父亲认惜梅为义女,远赴江南出嫁。

3、探春远嫁海外做了王妃;惜梅远嫁江南做了王妃。

4、第五十五回探春说:“我但凡是个男人,可以出得去,我必早走了,立一番事业,那时自有我一番道理!”;惜梅不畏追杀,嫁给鲁王,加入反清复明大业。

5、探春身处“一片大海,一只大船,船中有一女子,掩面泣涕之状”;惜梅追随鲁王乘海轮漂泊在舟山、金门附近的大海上,日子艰难困苦。

6、探春:一帆风雨路三千,把骨肉家园,齐来抛闪;惜梅:一帆风雨到舟山,宁死不愿被清兵所俘,投井自尽。

7、探春对内耗的痛斥论振聋发聩:“……可知这样大族人家,若从外头杀来,一时是杀不死的,这是古人曾说的‘百足之虫,死而不僵’,必须先从家里自杀自灭起来,才能一败涂地!”;惜梅所看到的南明多个小朝廷之间的内部恶斗正是从家里自杀自灭起来,以致一败涂地

8、元妃省亲时留下的一副对联“金门玉户神仙府,桂殿兰宫妃子家”,正对应鲁王最后的栖身之地金门岛。

9、脂砚斋在探春的灯迷诗后有条批语说:“使此人不远去,将来事败,诸子孙不至流散也,悲哉伤哉!”;惜梅后代身处金门,反清事败后金门仍回归中国。

    从以上九条对比可明显看出,探春的原型就是惜梅。此外,贾迎春、贾惜春、薛宝钗甚至于贾元春的爱弟,贾宝玉过生日,贾元春也没有送寿礼。唯独贾探春生日当天,贾元春不仅一大早就把寿礼送到了,而且送的礼物还不是一般的用品,而是古玩。可见贾元春与贾探春之间的关系非同一般,这也暗喻了董小宛与惜梅之间的姐妹关系。张惜梅的经历虽然没有历史记载,但冒辟疆通过大量的笔墨在《红楼梦》一书中反证了《董小宛传奇》中惜梅经历的真实性。

一本关于南明史事的纪传体史书《罪惟录》“附记卷之十九·鲁王监国附记”中则说:“定西名振扈跸远洋。监国继妃张氏赴井死,宫眷十三人从死,一内监自扼井旁以殉。”

而台湾省金门县出土的《皇明监国鲁王圹志》亦确认了《罪惟录》的说法是对的。19598月,台湾军队在金门县东门外某地炸山采石之际,发现古墓一座,便发掘之,而发现一块近于方形的长方石碑,经细考其文字,确定为南明监国鲁王朱以海圹志。该碑现藏台湾历史博物馆。圹志,即墓穴前所立记述墓中人生平事迹的碑志,又称“墓志铭”。胡适曾作《跋金门新发现“皇明监国鲁王圹志”》,高度评价此碑文的史料学价值,称:“这篇《圹志》可以考正许多旧史的错误。”关于鲁王的三位妃子,《圹志》中记叙如下:“元妃张氏,兖济宁州张有光长女,原浙之宁波人,兖陷殉节。继妃张氏,亦宁波人,舟山破日,投井而死。……仅存夫人今晋封次妃陈氏遗腹八阅月”。 从这一段记录中,可以判断,鲁王朱以海有妃子三位,其中元妃在山东兖州沦陷时就殉节而亡;继妃张氏则殉节于舟山宫井,而陈氏次妃则一直在金门陪伴鲁王。至此宫井殉节之事真相大白。笔者认为继妃张氏就是董小宛的义妹张惜梅。

《红楼梦》第一百十九回中,“果然探春回来。众人远远接着,见探春出挑得比先前更好了,服采鲜明。”此处探春的结局与判词明显不符,可见续书者未辨明《红楼梦》主旨。

二、判词解读

才自清明志自高:探春监管大观园,兴利除弊、推行改革,让人们看到了她的才华和志向。暗喻董小宛之妹张惜梅在国破家亡时辅佐鲁王反清复明的壮举。

“生于末世运偏消”:探春不得已远嫁海外为王妃,把骨肉家园,齐来抛闪。暗喻惜梅在明末清初这个末世时勇嫁鲁王为王妃,但反清复明最终以失败告终,可见运偏消。

“清明涕送江边望”:探春远嫁海外,清明时节亲人涕送江边;暗喻惜梅在元宵节泣别亲人嫁给南下的鲁王。每年的农历正月十五日为元宵节,大概在公历的二、三月份,接近四月五日的清明节。元宵节可认为属于清明前后的范围。

“千里东风一梦遥”:比喻远嫁海外,归程无期。千里东风,东风自然是指满清之风。

通过此解读可进一步看出《红楼梦》的创作意图之一就是将“行止见识皆出我之上”的“半世亲见亲闻的这几个女子”如实地“闺阁昭传”。

  

注释:

《董小宛传奇》         著作      张德义  刘培林


本文作者  冒士模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