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乌山道山亭程师孟曾巩道山亭记旅行 |
分类: 三山 |
道山亭 程大卿师孟作。前际海门,回览城市,宜比道家蓬莱山。元丰二年曾巩《记》、林希书。
从乌山的东南麓乌山路拾级登山,顺台阶到最高处就是道山亭。现八角型的道山亭是1955年重建的,高4米、直径4米,上部重檐翘角,仰面四层叠井,六向设美人靠,木构加纹绘。1980年又修饰一新。
此亭最早是宋代福州知府程师孟于1070年所建,并立了道山亭题刻。
当时他还约请前任福州太守兼福建路兵马领辖、唐宋八大家之一的曾巩作《道山亭记》。由于曾巩文章的张扬,道山亭更驰名远近。
《道山亭记》记述乌石山的风景和福州山川形势,风土民情。由书法家林希书写勒碑。《道山亭记》共600多字,文中写道:
"福州……其地于闽为最平以广,四出之山皆远,而长江在其南,大海在其东。其城内外皆涂,旁有沟,沟通潮汐。舟载者,昼夜属于门庭。……城之中三山,西曰九仙山,北曰越王山。三山者,鼎趾立。……程公以谓在江海之上,为登览之观,可比道家所谓篷莱、方丈、瀛洲之山,故名之曰道山之亭。"
但南宋后期,政治黑暗,国势江河日下,诗人刘克庄写了一首《道山亭》诗,感叹曰:
“银袍子”即有钱人,不读书,有几人来赏读曾碑?
元代黄镇成的《道山亭晚憩》对这一带景色曾有过这样描写:
"平池雨初晴,日暮春水深。
浅霞坠空阔,规月光已沉。
惊波跃潜鱼,过影窥翔禽"。
明万历初,提学使胡安,清道光年间,神光寺僧妙兢先后重修。
08年在道山亭北面重建了《道山亭记》碑。
程师孟(1015~1092年),苏州吴县(今江苏苏州市)人。生于官宦之家。宋景祐元年(1034年)进士,治平元年(1064年)入京任三司都磨勘司,管理河北四榷场事务。熙宁元年(1068年)九月,以光禄卿出为福州知府。翌年四月,动工修建子城城墙,并扩建其西南隅,又以余力疏浚河湟,修造桥梁。熙宁三年(1070年),师孟在庙学内建厅舍,州学教授有厅自此始。程师孟提倡植榕,绿化福州。同年六月,调任广州知州。福州人民为程师孟建生祠于乌石山千福寺,在祠旁立石碑,镌刻他的诗作。程师孟在广州6年后,入京为给事中,集贤殿修撰、都水监、将作监,又移知越州、青州。后以年老辞官归里,进正议大夫。著有《奏稿》1卷,《续会稽掇英录》20卷、《广平奏议》15卷、《诗集》20卷、《长乐集》1卷。
曾巩(1019-1083),南丰人。北宋散文家,“唐宋八大家”之一。嘉佑二年(1057)中进士后,熙宁二年(1079)先后在齐、襄、洪、福、明、毫等州任知州,守正不阿,颇有政声。元丰四年,任史馆修撰,编纂五朝史纲,未成。著有《元丰类稿》五十卷、《续元丰类稿》四十卷、《隆平集》三十卷。曾巩的散文创作成就很高,《唐论》是代表作,可与欧阳修的《朋党论》媲美。著名有《墨池记》、《越州赵公救灾记》、《寄欧阳舍人书》和《上福州执政书》。
刘克庄(1187~1269) 南宋诗人、词人、诗论家。福建莆田人。他一生“前后四立朝”,但时间都很短暂,多数时间被贬斥出守外郡。他的词以爱国思想内容与豪放的艺术风格见称,在辛派词人“三刘”(刘克庄、刘过、刘辰翁)中成就最大。〔贺新郎〕《送陈真州子华》、〔沁园春〕《梦孚若》、〔玉楼春〕《戏林推》等词,是他的代表作。
黄镇成(约1260---约1334年)元代诗文家、学者,福建邵武人。著有诗集《秋声集》。
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