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主观而诗艺的感悟——浅谈蔡楠小小说的艺术真实性

(2011-07-21 07:09:14)
标签:

荆轲

易水

燕太子丹

社会生活

文化

分类: 评论家言

主观而诗艺的感悟

­                         ——浅谈蔡楠小小说的艺术真实性

                             辽东学院师范学院 孙新运

     文学是理解、反映和阐释对象世界的认识活动,旨在其蕴藉中创造认识与审美相统一的形象体系。文学的两大价值功能一是认识,一是审美,而文学的真实性是文学这两大价值功能产生、实现的基础和前提。当然,文学要求的真实是艺术的真实,它与生活真实和科学真实有着明显的不同。它以假定性情境表现社会生活内蕴的认识和感悟,它对客体世界的反映具有主观性和诗艺性。蔡楠的小小说创作可以说题材广泛,形式多样,他非常擅长处理生活的真实,从中体现出艺术的真实,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谈谈蔡楠小小说的艺术真实性。

一、内蕴的真实

艺术创作以现实生活的真实为出发点,但是,艺术创作不是对生活现实的客观的描摹和再现,而是透过生活真实的表层,去感悟其中深藏的内蕴,这里需要有理智的认识,更需要直觉的感悟。艺术家对社会生活内蕴的把握也分不同的层次。

1.真相事理层面

真相事理层面就是作者透过生活真实的具象,揭示出事情的真相和事理。《乐园颂》中,“我”是一只鸟,“也许是白鹤灰鹤丹顶鹤,也许我是白鹳黒鹳白天鹅,也许我是夜莺大鸨秋沙鸭。我是鸟。也许是雄鸟,也许是雌鸟。也许是一只鸟,也许是一群鸟。我觉得这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我是候鸟,我离不开飞翔。”作者在一开篇就隐去了生活事实的具象,做了许多假设,最后得出一个内蕴的真实,那就是——我是一只鸟,一只可以代表任何一只鸟的鸟。这里的鸟就是一个总体的概念,它具有了普遍性,具有所有鸟所具有的属性。它的遭遇也具有了普遍性,是所有鸟的遭遇。它逐水草而居,在这里培养爱情、繁衍后代。但是它不仅面临着无数自然灾害的侵袭,更面临着最大敌人——人类的捕猎。它受了伤,是女孩把它救了,在她事迹的鼓励下,人们开始有了爱鸟的意识。国际社会缔结了《湿地公约》,还有了世界爱鸟日,它高兴地唱道:候鸟枝头亦朋友,芦苇水面皆文章,大家应和着,“就这样,一只鸟,或者一群鸟,从乐园出发,又向乐园飞去。”作者通过对这个故事情节的叙述,透过了生活真实的表层,对社会生活的内蕴做了真相事理层面诗意地揭示:那就是鸟类是我们的朋友,我们要保护鸟类。类似的作品还有:《金月亮》、《狮舞》、《青花》等。

2.历史文化层面

文明只有在历史浸润下才会根深叶茂,文学只有历史文化的沃土中才能焕发永久的魅力。时代精神来源于传统的历史积淀,人文精神扎根于厚重的文化土壤。白洋淀数千年汇聚于这片土地的文化,交融冲撞,形成了沉郁厚重的文化底蕴,成为当代作家渊源不绝,用之不尽的文化宝藏。蔡楠的许多小小说具有文化的慧智与历史的厚重,有许多小小说就取材于历史题材,对社会生活的内蕴做了历史文化层面的阐释。

《秋风台》、《易水殇》和《断魂筑》是取材于战国时期燕太子丹派荆轲刺杀秦王的历史故事。《秋风台》讲述的是燕太子丹重用荆轲,并派他去刺杀秦王,失败后荆轲悲壮献身。《易水殇》讲述的是在荆轲刺秦王失败后,太子丹的父亲燕王喜为求苟安,不惜杀丹媚秦,割下了丹的头颅,仍然为秦所破。《断魂筑》讲述的是高渐离在荆轲死后,又听说燕太子丹也被他父亲割掉头颅后,带着当年送荆轲的筑隐姓埋名的生活着。在给秦始皇弹奏的时候,把筑砸向了秦始皇,可惜没砸到,而他也被送上了绞刑架。

这三篇小说取材于荆轲刺秦王的历史故事,古易水分为南、北、中三条,都流经保定安新县的安州流入白洋淀。在战国后期这里正是燕国和赵国的分界线,有燕南赵北之称。在安新县也发现了古秋风台遗址和刻有古秋风台的石碑,在石碑的背面刻有详细介绍荆轲别燕太子丹的经过。可以断定当年惊心动魄、惊天地泣鬼神的易水送别就发生在此地。蔡楠选取这个故事来作为小说创作的生活原型,并不是原原本本地把这个故事搬过来,重新叙述,而是借着现代通向远古的记忆的通道,透过汤汤的易水,伴着铿锵的筑声,和着铮铮的誓言,去感悟其深层内蕴,去阐释这浸润着燕赵悲歌的历史文化。读罢给人以荡气回肠之感,沉郁之气、雄浑之气扑面而来。

3.哲学意味层面

文学的不断深入就进入了哲学的境界。文学的终极目标是关注人类终极关怀、生命价值、人类文明发展与环境之间的关系、追求和谐、追求永恒等,能够超越民族、超越时空。 但是文学是艺术,作家往往不是直截了当地表达自己对世界本源人生根本的理解,而是透过生活现实的表层,间接地诗意地表达自己对这个世界的认识和感悟,表达出具有哲理意味层面的内蕴。

《行走在岸上的鱼》中的红鲤,为了躲避老黑的魔爪,遇到了白鲢,和白鲢演绎了可歌可泣的爱情,后来白鲢被渔人捕获,红鲤决定离开水上岸,在一个暴雨如注的夜晚,腹内已经有了白鲢种子的红鲤上岸了,那个夏天以后,陆地上出现了一群行走着的鱼。这篇小具有很强的哲理性,浸润着作者对人类生存环境、生存现实、生存前景的哲理的思考。红鲤是同类中最招喜爱最受羡慕最出类拔萃的宠儿,她美丽动人,她能力高强,她忠于爱情,她不畏强暴……她闯过无数难关,当看到自己挚爱的白鲢丧命于渔人之手,最后毅然决然地打破鱼离不开水的神话,行走在岸上。表现了红鲤的坚强与果断,但是不由得再一次引起人们的进一步思考,鱼离开了水,和以前的生活环境决裂,但是上岸后就会安全?就会自由?就会幸福?当时捕杀白鲢的渔人就生活在岸上,岸上可能还有比老黑更冷酷的恶魔,可能还会有想象不到的更可怕的敌人。离开了她赖以生存的环境,会有比以前更美的前景等着她吗?离开了同类到另一个环境中生存,会不会被当做异类,生活更加悲惨?如果不离开,她和孩子们将怎样生存?读完这篇小说,使人不得不想到这些问题,想到人类的自身,想到人类的昨天、今天和明天,想到宇宙的世界的过去、现在和未来。人们通过这篇小说所讲述的故事,对自身乃至对社会对宇宙对世界进行了深入地哲理的思考。

二、假定的真实

追求社会生活中内蕴的事实,是艺术真实的内在要求,艺术情境的假定性是追求艺术真实的外在特征和必要手段。艺术的假定性要求把握的事物本质、主流和规律,在呈现这种本质、主流和规律时,总是通过特殊的审美心理和艺术形式造成一种距离感、超越感和自由感,同时也造成一种审美的愉悦感。以假定性的艺术情境反映和表现社会生活,是一切艺术创造的共同规律。

现实型文学是一种侧重以写实的方式再现客观现实的文学形态。现实型文学偏重于对客观现实的冷静观察和理智分析,直接揭示现实矛盾,触及人生。但是现实型作品虽然更多地保留着社会生活的原生态,形象是具体真实的,但是它们的艺术情境也是虚构的、假定的。《熏鱼》讲述的是抗日战争时期老舱的抗日壮举。老舱利用给日本人做熏鱼的机会,下毒药死了整个炮楼的鬼子。是现实型的小小说,但是其中的具体情境是假定的真实,是经过主观构思和艺术加工而成的。

浪漫型和象征型作品艺术情境的假定性就更加明显了。《存在的另一种方式》把现实中的下岗赋闲在家以及家庭、妻子等真实情境,和想象中的对面楼上的红衣女子以及又矮又老又胖的男人的荒诞的情境融汇在一起,创造了一个亦真亦幻的荒诞的情境世界。《鱼图腾》完全抛开了现实的形象,而以虚幻的意象世界取而代之,更为人们创造出恍惚迷离的荒诞的世界。总之,假定性情境是艺术情境是艺术真实存在或实现的基本的、普遍的形态。

三、主观的真实

文学是站在人的生命体验与审美感受以及社会人生关注的立场上看待客体世界的,因而它对客体世界的认识、感悟与表现带有浓厚的主观性。《元妃荷》是依据金代真实的人物原型而创作的,由于年代的久远,记录得很少,作者在此基础上,加入了主观的合情合理的想象,创造出李师儿栩栩如生的形象,给人留下了难以忘怀的深刻印象。在蔡楠的小小说中,有许多以历史上真人真事为原型而创作的作品,为我们塑造了生动感人的艺术形象。《蓼花吟》中导山陂泽,贮水屯田,抗击契丹,安国富民的何承矩;《六郎星》中修堤以御水,设桥以度兵马,筑“望马台”以瞭敌兵马的杨延昭;《静修院》中成为“不召之臣”,隐迹乡野,收徒讲学,安于清贫,静以修身的刘因;《忠魂补》中不畏强暴,铁骨铮铮,视死如归,感天动地的杨继盛。作者对这些主人公的塑造,不囿于历史上真人真事的局限,而是加入了主观的理解、感悟和加工,创造了生动鲜活意象,使其更具有典型性和表现性,给人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四、诗艺的真实

文学的目的是按照审美的方式把握客体世界来激发人们的情感,引起共鸣,给人带来审美的愉悦感受,所以作家表现生活现实,塑造人物形象必然讲究艺术技巧,也就是我们所说的“诗艺”。文学作品一般采用比喻、夸张、拟人、变形、反讽、暗示、象征等“诗艺”,来创造出生动的情境,塑造出鲜活的意象,反映深刻的内在意蕴。蔡楠的小小说或者利用广泛的叙事内容、多变的叙事节奏、不同的叙事视角来完成摇曳多姿的叙事;或者通过音节的变化、修辞手法的运用,表现语言的对称之美、艳丽之美、灵动之美,来完成蕴藉而诗性的诉说;或者利用情景交融、虚实相生、韵味无穷的手法来塑造空灵悠远的意境;或者通过暗示性、荒诞性、朦胧性的阐释,为我们展现朦胧而深广的象征。《白洋淀》(《千万别当小说读》)作者采用了多种视角来叙述故事情节,分别从荷花、芦苇、小鱼和水的角度来叙述,抓住了每个角色的具体特点,用不同的叙事节奏,把所要叙述的内容娓娓道来,既丰富了小小说的内蕴,又拓展了读者视野,引发读者去思考去想象。这篇小说的语言很有特色,作者大多采用四字词语,读起来琅琅上口,优美顺畅。作者还采用对偶、排比、拟人多种修辞手法,是语言具有了无穷的魅力,体现出作者语言的对称之美。作者在这篇小说中还运用了许多形容词和动词,表现出作者语言的艳丽之美和灵动之美。不论是荷花的叙述,还是芦苇和小鱼的叙述都充满了感情,为我们描绘了一幅幅求婚、结婚的情景交融、虚实相生的场面,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特别是水的叙述,虽然少,但是给人以无限的遐想,韵味无穷。作者在这篇小说中还用了许多暗示性的语言和细节,用荒诞的情节表现了具有朦胧性的、多义性的象征的意味——这四个人之间的关系象征着现今社会中人们之间的爱恨交加的、令人纠结的情感,小鱼的出国,水的离开,都给人留下了多种的思索和猜测。作者在这篇小说中,用了多种诗艺,为我们创造了艺术的真实。

蔡楠以自己独特的眼光,以特有的审美角度,依据自己对客观世界的体验和认识,以高超的诗艺性的创造,在营构的假定性的情境中,来揭示社会生活的内蕴,表达自己对社会独特的认识和感悟。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