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先生:白洋淀情结
(2010-08-07 20:26:21)
标签:
红鲤
情结
白鲢
水家乡
蔡楠
白洋淀
文化
|
分类:
评论家言
|
白洋淀情结
——读蔡楠的小小说
e先生
读蔡楠的小小说作品,我们会发现作家有无限浓郁的白洋淀情结,这不单单是作家的大量作品的背景都是白洋淀,而是作家的语言、故事、人物似乎都离不开白洋淀的深沉与美丽,即使背景不是白洋淀,这种深沉与美丽依然存在。蔡楠的小小说作品犹如白洋淀盛开的荷花,或娇或艳,或亭亭玉立,或姿态万千。无论《水家乡》《行走在岸上的鱼》等等,都让我们感受到白洋淀给人的无穷艺术魅力。
一、语言之美
我阅读的小说作家中,没有那位小小说作家象蔡楠那样注重语言。蔡楠小小说的语言,正如著名作家汪曾祺所说的那样:“小说的语言是浸透了内容的,浸透了作者的思想的。”蔡楠的小小说语言极富情感。这种情感就来自于对白洋淀无限深沉的爱恋。请看《水家乡》:“我飞过浩渺的水面,飞过远接百里的芦苇荡,来到了荷花淀。我看见了满淀的荷花艳丽无比,我看见了成群的鱼儿跳出水面闻香戏荷,我还看见了一群姑娘划着小船唱着渔歌采摘莲蓬。我落在一片硕大的荷叶上,将我鹰般的身体缩成了一只鸭的模样,我锐利的嘴被眼前的美景磨圆了。我忘记了自己是一个捕鱼高手。我想就是现在饿死,我也不愿破坏眼前的宁静啊。我呆了,我醉了。”这里无论叙事还是抒情,无不让我们看到作者的白洋淀情结,否则那会有如此深情、凝重而又美丽的语言?
二、故事之美
鱼儿离不开水,鱼儿只能生活在水里。可是,由于过分深沉的白洋淀情结,蔡楠让美丽的红鲤到岸上行走。《行走在岸上的鱼》给我们讲述了沉重而又悲壮的故事,故事不乏爱情的的美好以及人性的光辉,我们的心也就跟着鱼儿一起在岸上走起来。“红鲤红,白鲢白,藕花映日,荷叶如盖。红鲤和白鲢在无数个白天和夜晚听渔歌互答,看鸥鸟飞徊,享鱼水之欢。白鲢就对红鲤说,天空的鸟自由,也比不过我们呢,它们飞上天空,不知被多少猎枪瞄着呢!红鲤就提醒说,我们也不自由呀,荷花淀外的渔船一只挨一只,人们各式各样的渔具,都在威胁着我们,说不定哪一天我们就会成为网中之鱼呢!”“红鲤逃离白洋淀,开始了在岸上的行走。她的背鳍、腹鳍、胸鳍和臀鳍便化为了四足。在炙热的阳光和频繁的风雨中,红鲤细嫩的身子逐渐粗糙,一身赤红演变成青苍,漂亮的鳞片开始脱落,美丽的尾巴也被撕裂成碎片。然而红鲤仍倔强而执著地行走着,离水越来越远。”
三、人物之美
蔡楠小小说中的人物大都与白洋淀有关,他们离不开白洋淀,因为他们的根在白洋淀深处。《水家乡》中的陈瞎子、老等,尤其是老等这只鸬鹚,表现出的对白洋淀的爱无人能比。“我终于没能飞出白洋淀。尽管我曾是一只野生的鸬鹚,可我一点也找不到从前的野性。我已经融入了这方水土。白洋淀就是我的家乡。我在这个小岛上筑巢而居。我在干旱的淀边,凝望着天空,凝望着远方。我伸长了脖子久久地等待。我愿意做白洋淀最后的一只鱼鹰,最后的一个守候者。一直等到水的到来,一直等到鱼的到来。”此外,《马涛鱼馆》中的马涛,《芦苇花开》中的鱼雁,《蓼花吟》中的何承矩,《盒子炮》中的我等等,无不被浓郁的白洋淀情结浸染着。
蔡楠小小说魅力无穷,确有值得研讨之处,我感受至深的是他的白洋淀情结。水平有限,也许只说到皮毛之处,还望批评!
通联:河北省赤城县第一小学
(陈宝)(075500)
喜欢
0
赠金笔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