乞者

标签:
乞者电子琴老太太杂谈 |
http://baike.soso.com/p/20090723/20090723100405-2140401986.jpg
没想到省会火车站附近的乞者会那么多。我和朋友和女儿在车站门口谈着话,一个老太太就过来了,严格来说,还不算老太太。也就是不到六十的样子吧。端着个小盔,到了我们的面前也不说话,或者是说话也听不出来,颠着小盔,盔里的硬币还一响一响的。没人理她,她就不走,在那里你说话都说不了。好像是强迫人必须给似的。后来好心的朋友给了,给了我就问那准老太太,你这年纪也不算大,看起来身体也硬朗,精神也不错,怎么不找个活计干干呢?老太太连忙把胳膊上擓着的黑皮包敞开,拿出来一个塑料袋说,你看我常年高血压心脏病,天天吃药,怎么能干活呢?就靠要点钱买药吃啊!
在地下通道门口,还看见一个男的,趴在洋灰递上,裸露着黑漆漆的左腿,左腿膝盖以下部分都没有了,很瘆人。那男人一声也不吭,就在冰凉的地上趴着,有人往他身边的茶缸里投一些硬币,他甚至连动也不动一下。好像不光腿和身体,就连精神都麻痹了。
这是简单的乞讨,直接,不讲究形式。还有文明的乞者。
一个戴眼镜的女孩子,在马路边,双腿抱膝,长长的头发盖住了脸。前面地上是用粉笔写几个大字:我的钱被偷,请好心人给两元钱饭钱。看那字,写的很好,也有劲,不像是女孩子的笔迹。这让我想到了在北京西站,也是冬天,一个戴眼镜的男人,在小雪飘飞的天气,抱着一个女孩子,在马路牙子上坐着,一言不发,也是写着类似钱被人偷了,要好心人给点路费之类的话。我看那人像是有学问的读书人,就给了10块钱。可等我下次去北京,有看到了那个戴眼镜的男人,还是在那个地方抱着孩子坐着,一言不发。我只是望望那人一眼,就匆匆地赶火车去了。我搞不明白这事了。
如果说这是低级的乞者,那么下面就算高级一点的了。一个残疾青年,推着一个女人。他在闹市中摆摊吟唱。唱的很深情,大概是首爱情歌曲。前面有喷绘的广告:说是男的是残疾人,女的是他妻子,得了脑瘫,男的为凑够给妻子治病的三万块钱,才这样来卖唱的。众人都很感动。可我看着他的口型,又听听他的音箱。旁边有人就说,别看了,假唱,对口型的,唱了有一些日子了……
无独有偶。在纪念碑广场附近。一群人围上了一个流浪的吉他歌手。这歌手是真唱,而且唱得不错。他不仅有吉他、很好的音箱,还有电子琴。并且还有一个漂亮的女电子琴手给他伴奏。面前地上的喷绘广告上,是他的简介和一家报纸上发表的报道。大概意思是:这歌手叫王寻,是黑龙江鸡西的,爱好音乐,原先开了个美发屋,后来又不愿意干了,就踏上了漫漫的流浪唱歌的征途。为了心中的梦想,为了伟大的音乐,即使成功不了,但一定励志远行。在浙江遇到了知音寒寒(就是那个漂亮的电子琴手),一起搭档,为梦想而流浪演出。看了这些,我好感动。但接下来,就有些茫然了。王寻唱完,人群就开始后退。原来有一个小伙子,端着那个装吉他的空盒子,开始从南向北转圈,也是一言不发。啥意思?哦,明白了,也是要听众和路人掏钱啊!赚了一圈,所收不多,那小伙子就笑笑,和漂亮的电子琴手说了几句话,也听不清。
我不知这是艺术的乞讨,还是乞讨的艺术。但这是乞者的一个很高的境界,尽管实质上是一样的。我想:当我们这个社会发展到一个人没有钱就注定活不下去的时候,有些事情、有些行为我们还是应该宽容的。其实,一些可怜、同情,一些微不足道的帮助,是救不了这个人群的,重要的是自己怎样在这个有些人生存的如鱼得水、有些人生存的如行走在岸上的鱼的世界上找到自己的生存之路。光靠乞讨、行吗?可不行,又能怎样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