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我记录感动瞬间艺术赏析 |
专横、娇纵、怪诞的小荑是二蔓的反衬。受着父亲宠爱的小荑仗势欺人,对二蔓有着过分的敌视和欺侮。她当然看不了二蔓的美丽。当二蔓在六·一儿童节演出归来,受着村支书和一村人的赞扬时,小荑嫉妒得抽风了。以至于这种抽风延续到她的失踪。美丽总是在破坏之后才被人们认识。二蔓连一片止疼药都没吃上就离开了这个世界的事实,曾经在一段时间唤起了那个男人作为父亲的良知。因此,他对小荑的近视和抽风一度感到了厌倦。小荑因此而失宠。又一个悲剧从此开始。小荑和父亲的平和演变成了矛盾和战争。小荑拒绝给父亲去打酒,又摔碎了父亲心爱的酒瓶子。然后不愿意被父亲“种到地里与二蔓作伴儿”毅然决然地离开了这个家庭。这是一次闪光的出走,这是一次闪光的反叛。二蔓是父亲的牺牲品,从某种意义上说,小荑同样是父亲的牺牲品,但小荑毕竟是勇敢的,她敢于抗争,富于反抗,也许她的出走是她人生的一次大转折,也是她的大幸运。
与早夭的二蔓和出走的小荑相比,作为大姐的小萼无疑是幸运的。她靠着自己的努力,走出了乡村,来到了城里上学,留在了城里上班。她的走出乡村,走进城市,实际上也是一种逃遁,对那个没有多少留恋的家庭的逃遁,对那个自私、偏执、暴虐的父亲的逃遁。小萼与家庭的联系方式只是在每个假期回家看看。然而,小萼仍然不能摆脱父亲的阴影。上学的时候,她的最美好的初恋就毁于父亲之手;工作以后,她又不得不忍受父亲一次又一次的要挟和干扰。无奈之下,小萼只得又一次逃遁,匆匆忙忙结了婚。她的婚礼是简单的,她的婚礼是寂寞的,她的婚礼是孤独的。60块钱就完成了自己的人生大事,不能不说这是婚姻的悲哀。这种逃遁是以付出一个少女的幸福、欢乐为代价的。然而悲剧却并没有停止。父亲就像一个幽灵一样跟踪着她,扰乱着她的生活。面对这样的父亲,小萼无计可施,只得忍让、宽容、退缩。为什么?因为“他是我父亲啊!”
父女关系,按生命学的角度,其实是一种偶然。可就是这一种偶然,铸成了一种无法改变的必然。因此二蔓、小荑、小萼的悲剧就由此产生。父亲把他的孩子当成了一种私有财产来支配,当成奴隶来驱使,当成物件来摆布,而惟独没把她们当成人来对待。父亲是这个家庭王国里的暴君,他的封建桎梏、精神枷锁、身体奴役使这个家庭、这个家庭的所有成员都失去了民主和自由,失去了做人所应有的权力和追求。一个没有民主和自由的家庭是无法维持的,一个不能唤起家庭成员奋斗、追求精神的家庭是没有希望的。同样,一个没有民主和自由的民族也是没有活力和希望的。我想,这正是宋子平透过她浸满泪水的温润的叙述向我们提示的深刻内涵。
“妹妹”活在阳光里,“妹妹”应该活在阳光里。然而没有。“妹妹”其实是活在一片湿润的阳光里,是活在阳光的阴影里。一切美好、善良、真诚随时都因遭到风霜雪雨的侵袭而如花朵一样枯萎凋零。可美好、善良、真诚却又无处不在:它就在那明媚的阳光里,它就在那蒸腾的雾气里,它就在那天边的白云里,它就在那温柔的轻风里,它就在那静谧的花香里……
这就是女作家宋子平用她湿润的表达细针密线地织成的一个湿润的故事。我被这个湿润的故事所浸泡,我的眼睛、键盘、电脑,还有我的思想都变得湿润起来。我推开窗子,寻找那一片阳光,真的发现那阳光也因了这一个故事而变得湿润起来。
但愿这种湿润只是出现在故事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