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收到了两本书,一本是上海徐如麒先生主编的《微型小说新世界》,上面选编了我的五篇小小说。另一本是山东作家高军的评论集《小小说内外》,就是高海涛先生说的那本。上面也选了高军先生为我小小说写的7篇评论,下面是其“作家论”中的一篇。
生存的深层追问和艺术的新鲜形态
——浅论蔡楠近期的小小说创作
高军
河北作家蔡楠开始小小说创作已经有10多个年头了。早期,他追求隽丽的语言,清新的意境,以白洋淀的地域特色观照现实与人生,这是他早期作品的重要特征。事实上,蔡楠也正是以这些作品而为人所知。但是,相对于整个人生现实和人类精神世界而言,这种特点又有其局限性,必然会牺牲其它题材、其它艺术主题。所以进入上世纪90年代中后期,他的小小说发生了十分明显的变化。他以强烈的探索意识和创新精神,大胆创新,开创出了一片新的小小说天地。
一是具有了强烈的人类意识。在小小说创作中,人类意识不是理论上的阐释,而是关于人类的全方位思考和心灵的观照。应该说,对生命历程的体悟是他的小小说人类意识的基础,作家把一个个具体的生命当成人类历史长河中的一个个现象和过程,让读者去体验和感受。《我看到孔木哭泣的眼睛》,写苦难是一种人生体验,人们无法逃避苦难的处境,当人们被苦难的处境挤压得无能为力的时候,对处境的体验被最大限度的突现出来,孔木由一个纯情诗人被挤压成一个广告人,作家强调的是“那是一群孔木哭泣的眼睛”。《飞翔或者冰清化蝶》是写生命的死亡的,而其实是面对死亡写生存的,把当代社会中人的迷惘、失衡、异化表现得极为深透,直面人生的无奈、痛苦、悲怆。《生死回眸》是把一个人的生存令人惊心地解剖,在时光的倒流中,现在的堕落和以前相比,杜君人格发生了严重的裂变,能带给我们有关生命的价值和终极意义上的反思。小说切入的视角非常重要,蔡楠置于人类意识的大背景上,在评判人生时,就有了更多的更可靠的参照,使小说有了深厚感、凝重感。对人类意识的观照使作家洞视了更多的心灵密码,使他的小说摆脱了单一和单薄,进入一种开阔的境界。
二是具有了强烈的生存思考。小说艺术在表现生存的时候,有自己的独特方式,必须得力于感悟人生的深度和理性的思维,观照的是作家所认识的生存世界和独特思考。这样,作品就不是封闭的、与世隔绝的。《行走在岸上的鱼》尽管写的还是白洋淀,但表现的深度和由此体现的生存深度、广度已绝不局限于白洋淀了。一条可爱的小红鲤和一条白鲢历经坎坷终于相爱,但在无数鱼船和密匝的电网的围剿下,小红鲤的伴侣惨遭捕杀,水里已无鱼类的生存之地,于是,陆地上出现了一群行走着的鱼。如果生态环境被破坏殆尽,人类将何处逃遁?《我爹长在果园里》的“我爹”生存得是多么被动,栽果树,必需破坏麦苗,“我爹”阻挡不住。刨果树建汽车配件市场,仍阻止不了。最终的结果是自己长成了一棵果树。就小说的发展历史来说,过多的与现实结合不一定会受到最终认同,因为现实毕竟会远去,而成为断代的历史事实,最终会被新的现实所遮掩。但是,于现实中表达出来的那种具有深度和特色的生存认识,却能较多的为后人所接受。小说是以传承精神、塑造人物为主的艺术形式,关注生存是题中应有之意。
三是具有了强烈的人文关怀。人文关怀是作家穿透生命现实之后的对生命所进行的一种拯救。穿透生命现实是探索生命的第一步,是对生命现状的描述,但是,生命的现状并不是生命的本质状态,在穿透之后更需要作家的审美评判。蔡楠的小说正是于困顿中寻找着理想的光亮,寻找着生命的解放和拯救,并力求改变现实生命中的种种非生命因素。《我发现你头上有把刀》中“我”一再提醒着局长哥哥头上悬着一把刀,就是一种不懈的拯救,表达了生命的艰辛与凝重,更包含着生命的力量与亮色这样的小说能让人沉思而不是作家自己的空喊。《自杀有罪》中,妩似是慕容颜的细胞复制的,象征着欲望,而慕容颜则隐喻着消除贪欲。读小说我们为慕容颜的对生命拯救的努力而心动。拯救的失败更体现了作家人文关怀的清醒认识和热切追求。这些小说是鲜活的,有一种内在的力量,能让人认识世界,认识生命的本质。对生活的爱,是人文关怀的核心。
蔡楠的小小说近作在艺术上也进行了大胆的、有益的探索,突出表现在结构的精巧和超现实手法的运用上。《飞翔或者冰清化蝶》,人物依次出场叙述,表现纷繁复杂的世态人情,展现人物鲜活的内心世界,引发读者的多方联想和思考。《过程一种》在结构上,简直是一个迷宫,前边一本正经的叙述,后边断裂塌陷地颠覆,何真何假,让读者自己去解读。《叙事光盘》把人生故事浓缩在A、B两张光盘上,读小说就像在放光盘一样。可以说,蔡楠近期的小说每篇都在结构上有新的追求。同时,在超现实手法的运用上,他也不是生吞活剥,生硬地套用,而是灵活地运用荒诞、隐喻、象征、时空倒置等,融现实于其中,折射深厚的内涵。
总的来说,蔡楠近期的小小说创作的探索之路是正确的、有成效的,在表现生活的广度、深度和传达手段方面都作了新的尝试,并取得了不俗的成绩。
失去的时候就是得到的时候。但是,有时有得又必有失。我曾写过多篇文章,充分肯定了蔡楠的新追求。但对于蔡楠的探索,我总感到也有一些不尽如人意的地方。他近期创作的部分小小说,在表现上有概念化的倾向,在思维上有平面化的问题。写作中,有形式主义的操作,理念的操作,纯个人化的情绪的操作。有时好似是凭一种热情,凭一种理念,不自觉的走到了他努力要避免的东西上,使本来应有的魅力被削弱了。我想,他若能抛开理念主义的扯肘,走上真正感性生命的舞台,他的小小说一定会更精彩。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