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能起死回生的三国神医与“杏林”精神

(2010-06-23 06:52:00)
标签:

东汉

董奉

张仲景

华佗

杏林

中医文化

喜子

故事

文化

分类: 【风骚篇:文官故事】

长笑老师将本文推荐至文化博客读书随笔栏目

 

三粒神药起死回生,杏林精神流传千古

 

董奉(200-280220-280),东汉建安时期名医。又名董平,字君异(君平),号拔墘,侯官县董墘(一说董厝)村(今福建省长乐市古槐镇青山村)人。董奉与南阳张仲景、谯郡华佗并称“建安三神医”。

三人中,华佗年龄最大,他被害时董奉仅8岁;张仲景次之,他逝世时董奉19岁。虽是同时期人,三人并未谋面。从知名度来看,董奉远不如华佗、张仲景。华佗虽未当官,但曾为曹操、关羽等权臣、名将治病,已卷入政治漩涡,《三国演义》又加以渲染,因此得以出名;而张仲景曾任长沙太守,进入了官场,坐堂行医,收徒授学,著书立说,因此名扬四方。而董奉年青时,曾任侯官县小吏,不久归隐,隐居庐山,不事张扬,扑下身子为当地百姓治病,具有平民医生特色,因此历史上记载不多,《三国演义》也不曾提及,想来这与董奉未参与当时的政治、军事活动、同名人结交甚少有关。

董奉在其家村后山中,一面练功,一面行医。方圆百里来看病的人便川流不断了。董奉也是来者不拒,而且是送礼不收,请酒不到,分文不取。但是,他立有一条规矩,病人前来就医,大病治愈后,必须在银山上栽植杏树十棵;小病治愈以后,得在银山上栽植杏树一棵。病家无不欣然从命,纷纷抱着感激的心情,到山上栽植杏树。俗话说:“桃三年,杏四年,李子栽上就赚钱。”三四年功夫,银山上上下下就栽满了杏树,形成漫山遍野的杏树林。麦子黄时,杏子熟了,金果累累,平时不苟言笑的董奉,这时也喜上眉梢,尽情采撷杏子奉送附近乡邻。也可用谷子自行交换。再将所得之谷赈济贫民,供给行旅。后世称颂医家后人怀念他的医德,把他称之为“董仙”。这也是以后各地中药铺悬挂“杏林春满”或“誉满杏林”牌匾的由来。

董奉为什么让人们种杏树?杏树原产于我国,历史十分悠久。春秋时代的《管子》、《礼记》和《山海经》等书中,都有关于杏的记载。杏味美酸甜,营养丰富。俗话有“端午当吃杏,健胃少得病”之说。杏含有多种维生素和胡萝卜素、烟酸、糖、蛋白质、钙、磷、铁、苹果酸、柠檬酸等,有生津止渴、润肺定喘等功效。最近研究,杏中含有一种叫做维生素B17的成分,有抑制细胞癌变的作用。岛国斐济无癌症患者,与当地居民喜爱吃杏,并且以杏干为主食有很大关系。杏仁是中医最古老的、常用的止咳化痰药,称它“既有发散风寒之能,复有下气除喘之力”,大有“止咳必用”之势。而且杏仁与桑叶等配伍,可以防燥去火;杏仁还有润肤养颜的功效。董奉种杏,必与杏的医用价值有关。

董奉也出行在南方一带行医。他所到地方除了治病赈济以外,还遍访名山大川,采集野生植物制成丹药给人治病。有一次到交州(今广东、广西、越南北部一带),恰遇交州太守杜燮(一说交州刺史吴士燮)病危,垂死已3日。董奉把3粒药丸放入病人口中,用水灌下。稍后,病人手足能动,肤色逐渐转活,半日后即能坐起,4日后能说话,不久病愈。董奉住燮府中,后燮阴谋反叛朝廷,担心董奉泄漏其密谋,欲害之。董奉利用气功装死,骗过燮后逃走。

董奉晚年到豫章(今江西)庐山下隐居,继续行医。《浔阳志·董奉太乙观》记载:“董奉居庐山大中祥符观”。《真仙通鉴》记载:“奉在人间百年,其颜色常如三十许人。”张景诗云:“桃花漫说武陵源,误杀刘郎不得仙。争似莲花峰下客,栽成红杏上青天。”说的是董奉在庐山成仙的传说故事。

也有人说,董奉年青时就离开福建前往江西庐山学道,并为民除害。当时由于江西江河溪涧里多出现巨蟒,常危害人畜,董奉设法杀之。据《庐山志》卷七记载:“浔阳城东门通大桥,常有蛟,为百姓害,董奉治之,少日见一蛟死浮出。”

《庐山志》还记载董奉在江西行医期间,有一县官女儿得了怪病,医疗无效,请董奉医治即愈,于是县令便把女儿嫁给董奉为妻。因董奉长年累月要外出为人治病,怕妻子孤单,便收养一女为她侍候。

为了感激董奉的德行,有人写了“杏林春暖”的条幅挂在他家门口。“杏林”也逐渐成了中医药行业的代名词。董奉因居住深山,经常下山行医,环境清幽,经常锻炼,不为世事缠绕,没有苦恼忧心,所以年逾古稀时仍十分健康,步履矫健,后来在庐山成仙。据有关记载,董奉于公元280年逝世,终年80岁。

现在不少人虽不知有董奉,但却知道杏林的含义。后世以“杏林春暖”,“誉满杏林”来称赞医术高尚的医家,医学界也常以“杏林”自称。如今江西九江董氏原行医处仍有大片杏林。人们还在庐山上建有董奉馆、“杏坛”、“报仙坛”等。在董奉家乡福建省长乐市,建有“救生堂”等。在长乐市还有一座山被称为董奉山。在福州的茶亭街河上村有一座明代的救生堂。这些都是为纪念董奉这位扶贫医生而建。董奉的杏林精神内涵丰富,其精神实质既体现中华民族救死扶伤传统,又印证了灿烂的中医文化;既强调医术的高明,又提倡医德的高尚;既要治病救人,又要普救众生……体现了深厚的人文关怀,其意义深远,必将光照千秋。

   *************************************************

     强占儿媳的国君   李莲英性贿赂丑闻   朱熹绯闻门如何出笼

     情妇有五个优点     谁拐走了我的情人    换妻游戏(图)

     小姑夺走了我的末婚夫  死亡之吻    历史上的酒鬼皇帝(图)

     的哥艳遇 第一位沾上铜臭的人  贪财无情狠毒淫荡的皇后

     欧阳修乱伦     唐伯虎偷禁果     用麝香迷倒皇帝的女人

        *************************************************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