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朱温张惠故事明喜作品文化 |
分类: 【帝王篇:宫闱疑云】 |
感谢伯乐水复花明和五通庙僧将本文推荐至【草根大讲坛】专栏
(五代十国前期形势图)
一个慧心施爱的王后
朱温,宋州砀山(今属安徽) 人。朱温参加黄巢领导的农民起义军。唐中和二年(882)朱温降唐。可笑的唐僖宗竟赐朱温名全忠,意为全心全意效忠唐朝。后来,全忠与李克用等联手镇压黄巢起义军。后逐步吞并割据中原和河北地区的藩镇。天复元年(901)被封为梁王。同年,宦官劫唐昭宗到凤翔(今属陕西),依靠节度使李茂贞。朱全忠攻凤翔,李茂贞败。昭宗还长安后,朱全忠将宦官全部杀死,从此昭宗为全忠控制。天祐元年(904),全忠杀死昭宗,立其子李柷(哀帝)为帝。907年,全忠废李柷称帝,改名晃,是为后梁太祖。都开封(后曾一度迁都洛阳),国号梁,史称后梁。改元开平。
一个无情无义滥杀无辜背叛变节的人是谁帮助他当上皇帝的?
尽人皆知,他有一个高参叫敬翔,几乎所有重大决策都有敬翔参与。另一个就是他的妻子张惠。张惠对朱温所起的作用非同一般。张惠和朱温是同乡,都是砀山人。张惠家在当地是有名的富裕之户,父亲还做过宋州的刺史。张惠生于大户人家,既有教养,又知书达理,从小受父亲教育很深。
在刚柔相济、聪明机智的妻子面前,朱温的狡诈反而显得粗浅,暴躁反面变得温顺。凡遇大事不能决断时就向妻子询问,张惠所分析预料的又常常切中要害,料事如神,朱温醍醐灌顶。有时候朱温已率兵出征,中途却被张惠派的使者赶上,说是奉张夫人之命,战局不利,请他速领兵回营,朱温就立即下令收兵回营。
朱温本性狡诈多疑,加上战争环境恶劣,藩镇之间你死我活的争夺,更使朱温妄加猜疑部下,而且动不动就处死将士。这必然影响到部队的凝聚力和战斗力,张惠对此心如明镜,就尽最大努力来约束朱温的行为,使朱温集团内部尽可能少地内耗。朱温的长子朱友裕奉命攻打朱瑾,但没有追击俘获朱瑾,回来后朱温非常恼怒,怀疑他私通朱瑾,意欲谋反,吓得朱友裕逃入深山躲了起来。张惠为让父子和好,就私下派人将他接了回来,向父亲请罪。
朱温盛怒之下命人绑出去斩首。这时,张惠光着双脚从内室匆匆跑出来,拉住朱友裕的胳膊对朱温哭诉道:“他回来向你请罪,这不是表明他没有谋反吗?为何还要杀他?”朱温看着妻子和儿子,心软了下来,最终赦免了儿子。
朱瑾战败逃走之后,他的妻子却被朱温得到,张惠见朱温动了邪念,便让人把朱瑾的妻子请来,朱瑾妻赶忙向张惠跪拜行礼,张惠回礼后,对她推心置腹地说:“我们本来是同姓,理应和睦共处。他们兄弟之间为一点小事而兵戎相见,致使姐姐落到这等地步。”说完,眼泪流了下来。朱温在一旁内心也受到触动,想想自己也愧对朱瑾。当初朱瑾给了自己很大帮助,这样对朱瑾已属恩将仇报,再霸占了他的妻子,岂不成了牲畜?
最后,朱温将朱瑾的妻子送到寺庙里做了尼姑,但张惠却始终没有忘记这个有些不幸的女人,常让人去送些衣物食品,或许也算为朱温弥补一点过失。
张惠和朱温共同生活了二十余年,在朱温灭唐建后梁前夕却染病去世。没有当上一天皇后。朱温得到张惠病重的消息,急忙赶了回来。临终前,张惠还对朱温劝道:“既然你有这种建霸业的大志,我也没法阻止你了。打江山不易,坐江山更难。你还是应该三思而后行。如果真能登基实现大志,我最后还有一言,请你记下。” 朱温忙说:“有什么尽管说,我一定听从。” 张惠缓缓说道:“你英武超群,别的事我都放心,但有时冤杀部下、贪恋酒色让人时常担心。所以‘戒杀远色’这四个字,千万要记住!如果你答应,那我也就放心去了。”
张惠死后,朱温悲泣而言:“敬翔为我左膀,王妻为我右臂。现在我成独臂之人,如何了得?”不仅朱温难过流泪,就连众多将士也是悲伤不已。由于朱温多疑,常滥杀属下,杀人时没有人敢出来求情,只有张惠得知后时常来解救,几句温柔在理的话就使朱温暴怒平息,因此许多被救的将士都对张惠感激不尽,更多的将士对张惠十分崇敬。如果没有张惠,因害怕被杀逃跑的兵士绝对不少;有的也许会“揭竿而起”发生哗变。
俗话说得好,一个成功的男人背后,一定有一个贤惠的女人。一个聪明的女人能成就一个男人,当然一个泼妇也许会毁掉一个精英。朱温前半生有贤妻的助推,成功登上皇帝宝座。张惠死后,朱温却放纵声色,忘了妻子临死时的忠言,后竟然和儿媳乱伦,由于不听忠言,惨死刀下,遭了报应。 (喜子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