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宋真宗皇后刘娥拨浪鼓明喜故事文化 |
分类: 【帝王篇:宫闱疑云】 |
拨浪鼓摇进皇宫
刘娥祖籍太原,生于宋太祖开宝元年(968),父亲刘通是宋太祖时的虎捷都指挥使,领嘉州(今四川乐山)刺史,刘家居成都华阳。生刘娥之时,母亲庞氏曾梦到明月入怀,醒来后便生下一女,月宫里有嫦娥,所以取名刘娥。刘娥出生不久,刘通便奉命出征,谁料牺牲于战场上,家道中落,庞氏只好带着襁褓中的刘娥寄居娘家。自幼生活清贫的刘娥,学会一手击鼗的谋生技艺,善说鼓儿词。击鼗是什么?击鼗就是打拨浪鼓。
刘娥十三四岁的时候,庞家就把她嫁给一名年青银匠叫龚美。刘娥嫁夫随夫,跟着龚美一起来到京城开封谋生。刘娥摇“拨浪鼓”补贴家用。
龚美手艺出众,又为人和善,善于结交朋友,尤其与襄王府里当差的张耆交好。襄王正是未来的宋真宗赵恒,此时他的名字还叫赵元侃,尚未被册定为太子。
赵恒当时尚未婚配,听说蜀女才貌双全,便让随从去暗暗物色一名。刘娥随夫抛头露面摇“拨浪鼓”挣钱,自有美名在外,为赵恒的随从们所知,龚美得知是王府选姬,改称是刘娥的表哥,让刘娥入王府。
刘娥天生丽质,聪明伶俐,与赵恒年貌相当,很快如胶似漆。然而赵恒的乳母秦国夫人看不起刘娥的出身,认为刘娥勾引赵恒上邪路,劝赵恒赶跑刘娥不果,只好报与宋太宗,太宗大怒,圣旨一道下来,命逐刘娥出京。并为十七岁的赵恒赐婚,新娘为忠武军节度潘美的八女儿,十六岁的潘氏受封为莒国夫人。潘氏婚后六年便死了,死时年仅二十二岁,无子。太宗又赐婚于郭氏,宣徽南院使郭守文的次女。年十七的郭氏初封鲁国夫人,不久又晋封秦国夫人。
赵恒把刘娥偷偷藏在王宫指挥使张耆家里,不时私会。这样偷偷摸摸,刘娥过了十五年。
宋太宗至道三年三月癸巳日,五十九岁的宋太宗赵光义病逝,遗诏传位于已立为太子两年的赵恒。赵恒继承大统,再也不用与刘娥偷偷来往了。
如今当了皇帝,后宫三千佳丽,赵恒却并未忘情于刘娥,很快把刘娥接入宫里。封刘娥为四品美人,正式成为后宫妃嫔的一位。刘娥终于可以正大光明地和真宗在一起了。刘娥虽然已经36岁,可是她聪慧温柔,一直获得真宗的专宠,很快晋封为二品修仪,又封为一品德妃。
此时的刘娥,为了安慰一下自己的原丈夫龚美,便向真宗提出,愿让“表哥”改姓为刘美,继承刘家香火。刘美即被委以要职。
郭皇后前后生了三个儿子,全部不幸夭折。景德四年四月十六日,郭皇后病薨,享年31岁。真宗心里虽然很想立刘娥为后,但刘娥既无子嗣又出身低微,群臣们都不赞同。真宗不悦,索性让后位空缺,不谈立后之事。
刘娥虽长年受宠,却无法怀孕。她身边的侍女李氏,突然一日梦到仙人下降为子,真宗和刘娥大喜,想出“借腹生子”的方法来。大中祥符二年(1010)四月十四日,李氏生下一子,赵受益(即后来的宋仁宗赵祯)。皇子虽然是李氏所生,却只会认刘娥为母。真宗早在孩子出生三月前,便已宣布刘娥怀孕,册封刘娥为修仪,与刘娥交好的杨才人则晋封婕妤。皇子生下之后,刘娥却没有亲自抚养,让杨氏代行哺育之职。杨婕妤亦是成都人,比刘娥小十六岁,与刘娥情同姐妹。刘娥每每晋封,也少不了杨氏的份。
然而,刘娥并未杀害真正的生母李氏。李氏又生下一女,晋封才人,正式进入妃嫔行列。不幸的是,小公主很快夭折。李氏自认命薄无福,终其一生,都并未与儿子相认。
刘娥既已“生子”,真宗便诏告群臣,欲立为后。然而不少高级官员都知道刘娥“生子”的真相,真宗无奈,几次欲“立之”,刘娥都不得不“固辞”。大中祥符五年(1012)十二月丁亥,四十四岁的刘娥终于成为大宋王朝的皇后。这真是:“拨浪鼓” 摇进皇宫,卖艺女母仪天下!
天禧四年二月(1020),真宗患病,难以支持日常政事,上呈到皇帝那里的政务实际上都由皇后刘娥处置。乾兴元年(1022)二月甲寅,54岁的宋真宗赵恒病逝于延庆殿,遗诏曰:太子赵桢即位,皇后刘氏为皇太后,杨淑妃为皇太妃,军国重事“权取”皇太后处分。而小皇帝赵桢这时只有十一岁,实际上就是由刘娥处理政务。
刘娥号令严明,赏罚有度,虽然难免有些偏袒家人,但并不纵容他们插手朝政。在大是大非面前,她更尊重士大夫们的意见,刘氏姻族也没有做出为害国家的祸事。
刘娥也非常简朴,当初身为皇后时服饰简朴,当了太后依然未改习性。宫中侍女见皇帝侍女服饰华丽,觉得自己身为太后侍女,怎么能被比下去呢?报与刘娥,刘娥不为所动,“那是皇帝嫔御才能享用的,你们哪有这样的资格。”
虽然刘娥掌权日久,不愿把权柄交给仁宗,但她却依然是个慈母,仁宗少时体弱多病,刘娥忙于政务,让杨淑妃照顾,仁宗称刘娥为“大娘娘”,杨妃为“小娘娘。”
而仁宗生母李氏,刘娥也升封她为顺容,迁往真宗永定陵,成为守陵的先帝诸妃之一。而且早在真宗年间,便寻访到李氏家人封官,真宗去世后,刘娥依然沿用李氏,未下杀手。
明道元年(1032)二月,李氏患了重病,刘娥连忙派太医前去诊治,并晋封她为宸妃。然而李氏薄命,封妃当天,便病薨,享年四十六岁。刘娥以一品礼仪将李妃殡殓,在皇仪殿治丧,并给李妃穿上皇后冠服。李妃的父亲得到追封,兄弟李用和也再次晋升。
刘娥虽不愿还政于仁宗,却并未想过自立。程琳献图《武后临朝图》,刘娥亲掷于地,道:“我绝不会做这样的事!”
刘娥表态后,群臣如释重负,仁宗也心怀感激,恭孝唯谨,更于天圣七年(1029)九月颁布诏书,将太后生辰长宁节的仪礼升级到与皇帝生辰乾元节相同的程度。
明道二年(1033)二月,举朝要行祭太庙大典,刘娥自觉天命已不久,想要在生前穿一次天子衮冕,便提出自己要着衮冕祭祀太庙。群臣大哗,却只得将皇帝衮衣上的饰物稍减了几样,呈了上去。
二月乙巳这天,皇太后刘娥穿着天子衮衣、头戴仪天冠,在近侍引导下步入太庙行祭典初献之礼。为了将这场典礼搞得功德圆满,亚献者为皇太妃杨氏、终献者为仁宗皇后郭氏。仪式结束后,刘娥在太庙文德殿接受了群臣给自己上的尊号:应天齐圣显功崇德慈仁保寿皇太后。自此,彻底还政于儿子仁宗。
三月,刘娥病重,仁宗大赦天下,四处征召名医,然而却无法挽留刘娥的命,几天后,刘娥病逝于宝慈殿,享年六十五岁。
第二日,仁宗在皇仪殿召群臣,哭道:“太后临终前数度拉扯身上衣服,可有什么心愿未了?”参知政事薛奎曰:“太后不愿先帝见她身穿天子服入葬。”仁宗恍然大悟,下令给刘娥换上皇后冠服。
刘娥死后,刘氏家族受尊崇更胜昔日。刘娥是宋朝第一位摄政的太后,功绩赫赫,常与汉之吕后、唐之武后并称,史书称其“有吕武之才,无吕武之恶”。(明喜原创,转载告知,否则必咎)
【宫闱疑云】(部分篇目)
1成为阴谋家性工具的皇帝
4被男宠及妻妹侍寝的皇帝
10活剥人皮的皇帝(图)
13仁宗哭母,苍天有知
19皇帝也行贿,意上泰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