舌尖上的危险
(2014-05-25 11:45:27)
标签:
舌尖上的危险文化 |
分类: 杂文 |
这个夏天,中国,被吃感动了!
纪录片《舌尖上的中国》及同名书显然是粗糙的,错处颇多。例如有概念错误,片中认为甜是五味之一,其实我国古代称的五味中没有甜,有的是与甜相近的甘。《神农本草经》序录中写道:“药有酸咸甘苦辛五味,又有寒热温凉四气。”例如片中说:“吃豆腐的人能安于清贫”,显然是逻辑错误,同是吃豆腐的人,其中有安于清贫者,也一定还有追求富贵者!还有史实上的错误,片中说云南大理食品乳扇是元朝传入的,解说词说:“在800多年前,忽必烈时期的蒙古人远征到云南,定居至此的蒙古人也带来了遥远家乡的奶食味道。”其实大理人食用奶制品才100多年,清末云南才引入了奶牛。类似导游们的忽悠性讲解词过多地被该片引用了。
当然,吃也是一种文化。不过,“食文化”把中国文化拖累成“身体化”、“口腔化”的文化,过于唯物,过于现实,过于世俗,过于感性。
《舌尖上的中国》纪录片和图书必将掀起一个吃的狂潮。人们照本宣科地吃动物,吃植物、吃资源……
其实吃的已经不再是安全食品,该片几乎每一集介绍的食品都不安全。
例如第一集《自然的馈赠》中推荐的美食野生菌松茸,早在2009年就两次检出农残超标,当年松茸猛降价。这一集推荐了冬笋,去年6月13日重庆查获毒竹笋。这一集还推荐黄豆酸笋小黄鱼,今年5月18日广州查出含有柠檬黄染色小黄鱼,对肝肾胃有严重伤害。这一集推荐了马鲛鱼,去年7月28日广西检验检疫部门查获6吨变质冻马鲛鱼。
第二集推荐西安泡馍,早在2005年7月18日就公布出西安泡馍大王店长期使用未检肉。还推荐兰州拉面,今年2月22日银川两家面馆老板因生产销售罂粟拉面获刑9个月。还推荐水磨年糕,今年3月22日瑞安市质监局抽查年糕加工作坊,查封了4300多斤“白卵”大米。还推荐饺子,去年12月9日三全、思念、湾仔码头等速冻水饺被查出金黄色葡萄球菌超标。
第三集首推豆腐,2010年4月1日长沙查出7家黑店用污染河水做豆腐。今年3月2日北京房山查处一家豆腐黑作坊,用工业石膏做豆腐。还推荐黄酒,今年4月23日福建宁德查处一起货值百万元违法勾兑生产黄酒案件……
每一集舌尖上的美食都有相对应的舌尖上的毒物。例如佛山致癌酱油、福州霉变腊肠、海南问题酸菜、广州甲醛白菜、广东沥青拔毛农药腌腊鸭、东莞农药泡病死猪腊肉肠、武汉致癌鳜鱼、金华敌敌畏火腿、山东病死鸡、石家庄臭水爬蛆臭豆腐、河北苏丹红鸭蛋、山西勾兑防腐剂陈醋、镇江致癌香醋、湖南临武毒辣椒、重庆加色豆瓣、济南石灰水泥制造的花椒……
《舌尖上的中国》是想宣扬美食文化,事实上宣扬的美食我们已经几乎吃不上了,能吃上的大都不安全,不如拍一部揭露影响和损害健康的食品的纪录片,可以叫做《舌尖上的危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