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特色律所文化,创优质律所品牌

标签:
文化律师律所质量时评 |
分类: 法律研讨 |
建特色律所文化,创优质律所品牌
——张克锋在“推动我省律师高质量发展座谈会”的发言
律所文化,是创建品牌律所和优秀律师的灵魂所在,只有加强律师事务所和律师文化建设,方能更好促进中国律师业的发展,提高律师行业竞争力,应对时代要求与挑战。
司法部在《2004年中国律师业发展政策报告》就提出:“要将文化建设为核心的管理理念引入律师行业,大力倡导律师文化建设”。
在2019年召开的河北省律师协会律师行业发展战略委员会第一次会议上,战略委主任宋振江律师也提出:以“文化+科技”为战略发展方向,推动我省律师事务所向智慧型、品牌化发展。
这次召开的战略委第二次会议,将“律所文化和律所品牌”作为“推动我省律师高质量发展座谈会”的议题,并讨论制定《河北律师品牌和文化建设指引》。我非常认同,我们律所是这么做的,十几年坚持下来,律所规模、口碑和影响力逐年提升。实践证明,律所文化建设是正确的、必要的。
我认为,文化不是口号,更不是虚无的,律所文化是有形的、立体的、多彩的,律所文化要不断创新,才有生命力。下面,结合本所文化建设的实践,简单谈三点体会,请大家指正。
一、律所文化要特色
律所以及律师文化的魅力,在于其鲜明的独特性。律所文化的差异性、个性化,更有助于提升律所品牌。
河北张克锋律师事务所在2006年成立之初,就把“文化建设”作为办所立足点。先是在市区显著位置购置自有产权写字楼,并进行现代化装修,设置专门的律师办公区、律师洽谈室、多功能会议室、律所档案室、律师调解室、模拟法庭、图书角、文化墙,并购置装备组建篮球队、骑行队定期进行健身,将一个现代化、有实力、有品味的律所呈现在世人面前。
为突出特色,我们请书法家题写所名,请专家设计所标、前台及背景墙,设计统一标识的律所信笺、信封、名片、手提袋。尤其要说明的是,我们的律所“理念”不抄袭千篇一律的“专业、敬业、诚信”等通用口号,创造性提出了“理性、良知、秩序”六字律所理念,并将其印制在律师名片上,而且我们律师名片上不标注繁多的“社会头衔”,只标注“律师”字样,以突出律师职业和文化内涵。
我所最特色的文化建设,当属本次会上律所品牌展示中的我所《走廊法雨》刊物。这是我所2006年成立时同步创办的所刊,依法取得新闻出版局核准。所刊以传播法律知识和法律交流为宗旨,所刊稿件不局限于本所人员投稿,面向所有法律人约稿,对于优秀稿件,我们还会推荐主流媒体发表。而且,我们的所刊不做封面人物,不收取广告费或版面费,以追求律所刊物的规范。
经过多年的努力,我们的《走廊法雨》一步步走向成熟,现已成为律师业内熟知的律所文化载体,赢得了良好的口碑。2014年,省司法厅推荐我所《走廊法雨》参评全国优秀律师事务所所刊。2015年,中华全国律师协会召开“律所文化建设经验交流会”,我所《走廊法雨》作为典型经验,河北省司法厅推荐参加了经验交流。
除了所刊《走廊法雨》,2021年5月,在我所成立15年之际,我们又创造性的编印了《河北张克锋律师事务所2006-2021年社会责任报告》,并以纸质版和电子版向社会发布。时下,我国及省内律所发布社会责任报告的,少之又少,“中国网”直通京津冀作为头条,进行了专题报道。2022年9月,司法部律师工作司及全国律师协会领导来我所考察,对我所的社会责任报告和《走廊法雨》等特色律所文化建设,给予了充分肯定。
二、律所文化要持久
《诗经》里有这样一句名言:“靡不有初,鲜克有终”,意思是,任何事都有开头,但很少善始善终的。同理,作为律所文化建设也是如此,只有坚持和持久,方显本色。
不可否认,很多律所的文化建设缺乏持久性,有的律所刊物出了几期就停止了,有的律所网站和公众号很少持续更新,有的律所组织公益活动也是三分钟热度,缺乏持久性........
我们的《走廊法雨》刊物,做到了自2006年创刊从未间断,至今坚持了16年,已经连续出版62期。现在,《走廊法雨》不仅发展提升了律所发展,也提升了律所口碑。2018年,市司法局律师工作指导处组织律师参观我所时,肯定了我所律所文化和《走廊法雨》的成功经验,号召全体律师学习张克锋律所的“靡不有初、鲜克有终”的韧性精神。
我所的微信公众号(张克锋律所),是2013年第一批创建的,每年安排新来的实习律师进行维护,通过编辑和管理律所公众号,拓宽了实习律师的学习机会,提速了实习律师成长。10年来,我们坚持每年每周一至周五更新律所公众号,每天的第一个栏目为《每日一法》,以喜闻乐见、短小精炼的方式宣传各类法律知识,至今已经累计超过二百六十余期。《每日一法》公众号,已经成为我所另一文化名片。
2018年,我所创新律所文化,举办“法律沙龙”,不限本所律师,还邀请所外法律同行参加,分享法律成果,进行法律交流,提升律所文化。截至2022年,我所累计推出“法律沙龙”已经累计22期。主题涉及《律师法律文书撰写方法和技巧》《律师获得委托人的几点技巧》《年轻律师的成长历程》《谈谈律师自媒体》《律师社交礼仪和出庭礼仪》《律师会见注意事项》《汉语词语测试》《茶艺和插花才艺》等,深受广大律师尤其是年轻律师的欢迎。
我所还坚持传承传统文化,每年组织“写春联迎新年”活动。自2007年开始每年不断,至今已经连续16年,每年邀请本地书画家为律师和律所关系单位和朋友写春联,并带动孩子们参与书画学习,提高了律师们的文化修养和传统节日乐趣。
三、律所文化离不开专业
“空谈误国,实干兴邦”。律师只有多办案、能办案、办好案,才能赢得口碑,才能获得当事人及社会的信赖。
“我们办的不仅是案子,更是当事人的人生”。我所注重案件质量,摒弃商业化,不论案件大小,都要认真对待,并分配专业的律师团队办理。
十几年来,我所承办了大量案件,取得了很多成功案例,刑事辩护已经获得三个无罪判决和多个无罪化处理案例,民事典型案例分别入选最高人民法院典型案例、河北省优秀案例、河北省典型案例。我所律师分别受聘市政府和多家区县政府及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法律顾问。
我所注重优秀律师和优秀案例的培养。截止2022年,我所已经进行两届“十佳优秀律师案例”评选,累计有16名律师20个案例获奖,推进了律师高质量发展,也提升了律所的口碑。
我所倡导专家型、学者型律师。我所律师现分别担任: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法学院
最后,我以2006年《我的律师发展观》片段,作为结束语:
律师业的发展,最重要的莫过于律师行业的品行和文化建设。律师应该博学多才,睿智执着。律师应该温文儒雅,对社会充满爱心,对客户充满热心,对生活充满童心,对个人能力充满信心。律师不可能是不计较收入的“政治人”,也不应该是单纯追求利益的“经济人”。律师应当成为由一定知识结构所支撑,受一定价值支配的文化人。只有文化人式的律师才有广阔的发展前景。律师应当多一点哲人的气质,少一点商人的习气。律师的品行,决定着民众对这个职业的认可程度。不能设想,一个没有文化底蕴和文化积淀的律师群体会有期望中的社会地位。我们倡导忠实于法律、健康向上、积极进取的专家型、学者型律师。
注:张克锋,河北张克锋律师事务所主任,一级律师。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法学院法律硕士研究生导师,河北省律师协会理事,廊坊市律师协会副会长,廊坊市法学会副会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