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贯彻新课程标准中,如果说课堂是主阵地,那么作业就是分战场。它是学生巩固基础知识、形成基本技能的主要途径,也是学生学习自主性的体现,随着新课程的日益推进,我们关于作业的布置、设计的探讨和实践也越来越深入,作为一线教师,我们在设计课外作业时常常会遇到诸如题量多少、题型如何选择、难易程度如何把握、作业的布置方式等一系列的难题,下面我就数学课外作业设计谈谈我的看法.
一、数学课外作业的设计应遵循以下原则
1、针对性原则
即所设计的课外作业应该符合新课标对某一知识点的要求,要依据本节课的教学重难点来设计课外作业,要达到训练重、难点的目的,
2、差异性原则
在同一班级中,学生的学习能力也不同,因此数学课外作业的布置不能一刀切,应该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性,设计具有设计具有不同梯度的课外作业。
3、适度性原则
课外作业的设计在数量上不超过3道题,难易程度上要适中,时间设置控制在30分钟以内,切忌搞题海战,额外加重学生的课业负担;也应避免课外作业过于简单或重复课内的例题,使学生的能力得不到提高,同时也要防止设计的作业过难过偏,超出学生的能力范围。
4、反思性原则
课外作业的优化设计,要利于学生反思总结,每天布置的作业有2道是巩固本节所学,还有一道题是学生经过预习才能完成的,也可以通过整理错题等形式,便于学生反思总结。
二、数学课外作业的设计应考虑多样方式
1、设计多样性作业
课外作业的设计要形式多样,内容丰富多彩,既要设计巩固概念、公式等基础知识的选择题和填空题,也要设计培养学生综合能力的综合提高题和拓展学生知识视野的思考题,要利用多样的课外作业对学生进行多方位的能力训练,能提高学生解题的灵活性,更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
2、设计分层性作业。
苏霍姆林斯基肯定了这样一个事实:各个学生的智力发展水平是不相等的。老师们也都承认学生之间有差异,但往往布置作业时还是搞“一刀切”。新课程要求我们的教育“面向全体,关注每一个学生的发展”,所以我们在布置作业时应当考虑到这一点,并尽可能根据学生的不同程度布置不同层次、不同要求的作业。例如,必做题是所有学生必须完成的任务,选做题是学困生根据需要完成,中上等学生必须完成,探索题根据中上等学生的需要自愿来选择.
3、设计生活化的作业
数学来源于现实生活,当然要回归生活,要引导学生利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现实的问题,所以设计问题要结合教学内容创设生活情趣较浓的问题.
4、设计趣味性的作业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有了兴趣,作业过程就有了动力.
设计数学课外作业也要注意这一点,只有这样学生才能积极、愉快的保质保量地完成作业.
5、设计开放性作业
在教学中,我们要坚持以学生为本,充分尊重学生的兴趣爱好,例如,制作教具、查阅资料等,把学生置于一个动态、开放的学习环境中,为学生提供多元、综合学习的机会,我们要大胆进行改革,摆正作业的位置,增强作业设计的开放性,真正起到抓根固本、积累应用、探究创新的作用,使学生既感到任务不重,又能自觉完成。让学生学得主动,学得积极,
总之,数学课外作业的设计,需要教师依据课标,依据教学重难点,依据学生学习的现状,依据学生差异程度,依据学生的兴趣爱好,精心设计出符合学生学习要求、巩固课堂所学、促进学生能力发展的课外作业,从而促使学生获得有价值的数学知识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