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亚五国行(十三)希瓦初印象

标签:
中亚五国乌兹别克斯坦希瓦古城夕阳夜景 |
分类: 异国风情 |
过关到达乌兹别克斯坦境内,三天前送我们出关的乌兹别克斯坦导游已经在关口等待大家,很亲切,有种回家的感觉。

“我愿出一袋黄金,只求看一眼希瓦。”古老的中亚谚语道出了希瓦古城的迷人风貌和辉煌历史。

希瓦古城建立于公元4世纪,是丝绸之路商队的必经驿站;曾为花剌子模的首都,16世纪时为希瓦汗国的都城,这里有宫殿、清真寺、宣礼塔、经学院、民居等数十处重点保护历史文化遗迹,具有重要的历史、文化和艺术价值,1990年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是乌兹别克斯坦第一处世界文化遗产)。但由于战乱频仍、年久失修,部分古建不同程度受损,“明珠”一度蒙尘。
2014年4月,中乌双方决定在希瓦古城选择文物古迹共同开展保护修复工作。“援乌兹别克斯坦花剌子模州历史文化遗迹修复项目”具体由中国文化遗产研究院承担,内容主要包括希瓦古城内的阿米尔·图拉经学院、哈桑·穆拉德库什别吉清真寺的保护修复及其周边相关环境综合整治。

作为中国在中亚地区实施的第一个援外文物保护修复合作项目,希瓦古城的保护修复项目既是亚洲文化遗产保护行动的具体实践,也是“一带一路”文化遗产合作保护的典范,为促进“一带一路”多元文化相通共融、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发挥了重要的积极作用。

作为中国在中亚地区实施的第一个援外文物保护修复合作项目,希瓦古城的保护修复项目既是亚洲文化遗产保护行动的具体实践,也是“一带一路”文化遗产合作保护的典范,为促进“一带一路”多元文化相通共融、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发挥了重要的积极作用。

中国和乌兹别克斯坦联合修复项目以及中国专家的匠心巧思,如今的希瓦古城恢复了原有风貌,光彩再次绽放在世人眼前。

希瓦古城的受保护区域被称为“伊钦·卡拉”,即乌兹别克语“内城”的意思,完整坚固的土坯砖墙保留有8座清真寺、31座经学院、14座宣礼塔、12座陵墓和6座王宫,面积达26公顷。各类建筑呈现了17世纪以来不同年代的风格,具有重要的历史、文化和艺术价值。更为可贵的是,老城内至今仍有不少当地居民,往往景点旁边便是由当地民居改建的商店、餐馆和民宿,浓厚的生活气息让前来的游客仍能感受到这里的活力。

后一篇:中亚五国行(十四)希瓦古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