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中飞人南美四国行(二十五)布宜游之一:五月广场、议会广场、方尖碑、雅典人书店

标签:
空中飞人南美四国布宜诺斯艾利斯五月广场议会广场雅典人书店 |
分类: 异国风情 |
布宜诺斯艾利斯(西班牙语:Buenos
Aires),建立于1536年,是阿根廷的首都和最大城市,是拉美第三大都会区,南半球最大的城市之一、大西洋岸重要港口。1532年2月2日,Pedro
de Mendoza率领的西班牙远征队用“Real de Nuestra Señora Santa María del Buen
Ayre”(译为“圣母玛利亚和顺风之城”)首次命名布宜诺斯艾利斯;1541年,因为常年遭受土著攻击,欧洲定居者不得不放弃该城移居他地。1580年,Juan
de
Garay从今巴拉圭首都亚松森顺流而下到达,开始了欧洲人第二次的定居,持续至今。虽然重建时城市是以“三位一体”为城名,其港命名以布宜诺斯艾利斯,今以港名通称。1810年,阿根廷从西班牙独立出来,5月25日成为阿根廷国庆日(五月革命日)。布宜诺斯艾利斯刚独立时只是小城市,但自从欧洲化、现代化的政策实施后,吸引了许多意大利、西班牙的移民,成为南美最具有欧洲化的城市。2007年布宜诺斯艾利斯被评为全球第三最美的城市。

到达布宜诺斯艾利斯已是晚上,进入城区时是晚上八点半,可能是晚高峰,我们在这很宽的道路上走走停停,见识了世界上最宽的道路“七月九日大道”。道路两边的城市建筑被灯光映照成玫红色。不知道咋回事?

看见方尖碑,也是玫红色。


今天的行程从五月广场开始。

五月广场以“五月革命”命名,被阿根廷人视为共和国的神经中枢。前身是"大广场"或称"胜利广场",由亚松森代理总督胡安·德加赖于1580年修建,与布宜诺斯艾利斯城同时诞生,已经有400多年的历史。1810年5月25日,布宜诺斯艾利斯市民来到广场,宣布脱离西班牙统治,成立拉普拉塔临时政府,从此开始了建设独立国家的进程。五月广场不仅是布宜诺斯艾利斯市发展的历史见证,也是阿根廷共和国独立的纪念地,是阿根廷的象征。从1810年起成为国家举办所有重大政治活动的场所,是阿根廷首都的政治中心。
广场周围有不同历史时期的建筑。广场西南的建筑是市议会历史博物馆。
五月广场是布宜诺斯艾利斯的心脏。独立纪念碑矗立在五月广场中央,通身乳白色、高13米,是一座金字塔形的纪念碑,又称“五月金字塔”,为纪念1810年布宜人民为争取独立和自由发动的反对西班牙殖民统治的五月革命中献身的爱国志士而修建。


1815年5 月25 日揭幕时,在纪念碑前通过了拉普拉塔联合省(即阿根廷的前身)独立规约。1816 年7 月9 日在这里宣布了拉普拉塔联合省《独立宣言》。最初,这座纪念碑的基座是两层的,碑顶装饰着花瓶。1856 年,阿根廷著名画家、建筑师普利里蒂阿诺·普列伊顿加以改建,塔尖上竖起一座自由女神塑像。纪念碑四周有绿茸平整的草坪、四季怒放的花卉、清澈晶莹的喷泉和往来啄食的群鸽。

金字塔顶上的自由女神塑像不同于美国自由女神像,手执矛和盾,象征阿根廷人民渴望和保卫自由。纪念碑下方镌刻五月革命爆发日期:1810年5月25日。

五月广场东侧是一座西班牙式玫瑰色建筑物,这就是被称为玫瑰宫的总统府。


1815年5 月25 日揭幕时,在纪念碑前通过了拉普拉塔联合省(即阿根廷的前身)独立规约。1816 年7 月9 日在这里宣布了拉普拉塔联合省《独立宣言》。最初,这座纪念碑的基座是两层的,碑顶装饰着花瓶。1856 年,阿根廷著名画家、建筑师普利里蒂阿诺·普列伊顿加以改建,塔尖上竖起一座自由女神塑像。纪念碑四周有绿茸平整的草坪、四季怒放的花卉、清澈晶莹的喷泉和往来啄食的群鸽。

金字塔顶上的自由女神塑像不同于美国自由女神像,手执矛和盾,象征阿根廷人民渴望和保卫自由。纪念碑下方镌刻五月革命爆发日期:1810年5月25日。

五月广场东侧是一座西班牙式玫瑰色建筑物,这就是被称为玫瑰宫的总统府。
1580年,胡安·德卡拉伊(Juan De
Garay)在这里修建了一座城堡。1810年起,建成总统府——玫瑰宫。

玫瑰宫正门前是五月革命领导者之一、国旗创制人贝尔格拉诺将军骑在骏马上的铜像。


玫瑰宫是阿根廷权力中心所在地。玫瑰宫的建筑雄伟壮丽,是标准的十九世纪意大利风格的建筑。整个建筑楼高三层,但东楼加上地下一层为四层。地面以上两层是总统府,地下一层是博物馆,陈列着历届总统的塑像、他们颁布的重要法令和公告、政府重要文献以及其它重要历史文物。

几位卫兵走进玫瑰宫,可能是从布宜诺斯艾利斯主教座堂换岗回来。


总统府(玫瑰宫)因其外墙涂为粉红色而得名。它的来历可追溯到1873年,当时的总统萨米恩托为了调和两个主要政治派别的矛盾,将这个建筑物刷成粉红色一直沿用至今(红色是当时联邦派的颜色,白色是其反对派的颜色,两种颜色放在一起就成了粉红色)。玫瑰宫是总统及其属下办公所在地,是阿根廷最高行政指挥中心,是阿根廷最有历史纪念意义的建筑之一。

走进大教堂。

布宜诺斯艾利斯主教座堂在16世纪初建时颇为简陋,因此后来曾多次重建。目前的建筑是多种建筑风格的混合,有18世纪的中央走道和圆顶,以及19世纪的新古典主义立面,没有钟楼。内部保留了18世纪珍贵的雕塑和祭台装饰,以及丰富的新文艺复兴和新巴洛克装饰。


它是布宜诺斯艾利斯最大最古老的教堂,阿根廷的民族英雄、南美解放者何塞·德·圣马丁将军的陵墓就安葬在大教堂里。大教堂是典型的古罗马风格,12根高大的罗马柱上是呈15度锐角的等腰三角形,三角形形成了的人字形屋脊,三角形的墙面上雕刻着圣经故事,栩栩如生。整个教堂建筑古朴,宏伟。头顶是高大宏伟的主殿穹顶,给人庄严肃穆的感觉,脚下是历史悠久却依然清晰完好的马赛克地面。教堂的中央走道和圆顶从18世纪保留至今,还有19世纪的新古典主义里面。 中央走道尽头是布道的神坛,神坛两侧的墙面上刻着天使的雕像,还有两座管风琴。神坛后方是金碧辉煌的18世纪珍贵雕像。












教堂里的圣马丁墓,他是阿根廷民族英雄,南美南部独立战争的领袖,永远的国父何塞-德-圣马丁将军遗骸,棺木就安放在大教堂一侧的墓室,供人们瞻仰。






大教堂门廊一侧墙壁上有个日夜燃烧着的长明灯,这就是有名的“阿根廷火焰”。1950年为纪念圣马丁逝世100
周年开始点燃,到现在一直熊熊燃烧。火焰下墙体上镌刻:这里安放着圣马丁将军和独立战争中无名英雄的遗体,向他们致敬吧!每当国庆节(5
月25 日)、独立日(7 月9
日)和其他重大节日,阿根廷总统和高级军政官员都要在“阿根廷火焰”照耀下,徒步走到圣马丁灵寝前默哀致敬。


沿着五月大道到议会广场。

两议会纪念碑


议会大厦和议会广场。

这座具有罗马和希腊建筑特点的绿色尖圆屋顶的是议会大厦。大厦的主体由刻着花纹的大理石圆柱支撑着。大厦高层布满了精美的浮雕。大厦前面的广场叫议会广场,广场中心有一座纪念1813 年制宪大会和1816 年议会的两议会纪念碑。这座纪念碑是首都雕塑艺术的珍品。

阿根廷议会大厦位于议会广场西端,是阿根廷的立法机关,大厦主体有4层,以白色大理石装饰墙面,带雕饰的希腊式立柱环绕整个建筑。大厦正中高高耸起一座穹顶塔楼,塔身半腰处,一辆青铜四架马车凌空欲飞,最高处是直径20米的青铜穹顶。由意大利和比利时人设计,具有浓厚的欧洲古典建筑风格。议会大厦始建于1898年, 1906年初步落成并启用,1946年全部竣工。占地9000平方米,穹顶高80米。



青铜四架马车。

两议会纪念碑。



议会广场位于议会大厦正前面,是阿根廷首都三大著名广场之一。广场两侧分别是伊里戈延大街和里瓦达维亚大街(世界上最长的街),与议会大厦以一街相隔。纪念碑主体是一尊象征阿根廷共和国的雕塑:一名亭亭玉立的妇女手持一束橄榄枝,面前一名少男赶着一群马,马群站立在一处寓意拉普拉塔河及其支流巴拉那河和乌拉圭河的水边。纪念碑前侧是一组音乐灯光喷泉,令人流连忘返。广场正中是独石碑,象征全国公路的起始点,广场上还有“思想者”雕塑复制品等名胜(可惜没看到)。

紧靠纪念碑底座前还有一座音乐喷泉,花岗岩水池中间有一组生动的铜雕,一个男青年腰围飘逸的长裙象征着奔腾的拉普拉塔河,他身边两位捧罐倒水的女郎则代表拉普拉塔河的两个支流,在他们面前有四匹骏马从水中腾跃而起,马口设计为喷泉的出水口。














方尖碑。方尖碑是布宜诺斯艾利斯的地标,它位于七月九日大道的共和国广场上,是为了该市建立400周年而設计修建的。

七九大道。七九大道得名于阿根廷独立日,即1816年7月9日,是最重要的城市地标,据称为全世界最宽的道路,宽度达148米,双向24车道,中间还有公交专用车道和街心公园。


布宜诺斯艾利斯方尖碑是布宜诺斯艾利斯的地标,位于科连特斯大道和七月九日大道交汇处的共和国广场,为了庆祝布宜诺斯艾利斯建城400年,于1936年设计建造,碑高67.5米,其基座面积为49平方米。从它建成之日起,就成了布宜诺斯艾利斯的象征。



世界著名的科隆剧院,它被称为世界三大剧院之一,建于1908年。剧院建筑富丽堂皇,具有法国文艺复兴时期的建筑风格。这里只演出歌剧和芭蕾舞剧。它不仅是一座有3600个座位的歌舞剧院,同时还是一所艺术学院,设有音乐、芭蕾舞、交响乐等艺术小组。剧院由市政府直接领导,设布总统和市长的包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