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聚会福建行(十二)福州行之四:上下杭

(2021-08-08 14:29:50)
标签:

福建

福州

上下杭

分类: 户外休闲
福州市台江区的上杭路和下杭路及其附近街区,俗称“双杭”。指的是从小桥头到大庙路之间的两条平行的横街,这里早年是福州的商业中心和航运码头。“杭”其实是从“航”音衍化的,这里有一个地理变迁的历史过程。古时闽江水绕过大庙山,上下杭便是上下航的津口埠头。这片曾经以商业的繁华而闻名的古老街区,一直以来是民俗、史学专家们研究福州商业发展历程的重要地方。2014年5月,被认定为福建省首批9个省级历史文化街区。
聚会福建行(十二)福州行之四:上下杭
上杭街走起。从这里沿着上杭街向西走。
聚会福建行(十二)福州行之四:上下杭
上下杭历史文化街区内集聚着各类建筑,既有西洋风格,又富有传统建筑特色,是福州商贸文化的重要遗存。
聚会福建行(十二)福州行之四:上下杭
国学馆
聚会福建行(十二)福州行之四:上下杭

聚会福建行(十二)福州行之四:上下杭

聚会福建行(十二)福州行之四:上下杭

聚会福建行(十二)福州行之四:上下杭

聚会福建行(十二)福州行之四:上下杭

聚会福建行(十二)福州行之四:上下杭

聚会福建行(十二)福州行之四:上下杭
闽剧大观园。它集闽剧文化展示、闽剧表演欣赏、文创体验、大众茶馆于一体,人们可以在此逛古厝、赏闽剧、品香茗。
聚会福建行(十二)福州行之四:上下杭

聚会福建行(十二)福州行之四:上下杭

聚会福建行(十二)福州行之四:上下杭

聚会福建行(十二)福州行之四:上下杭

聚会福建行(十二)福州行之四:上下杭

聚会福建行(十二)福州行之四:上下杭
福州市商会
聚会福建行(十二)福州行之四:上下杭
福州市商务总会旧址。它占地面积3300平方米,建筑面积2200平方米,是上下杭特色历史文化街区规模最大的古厝。内有八角楼也叫魁星楼,占地面积约480平方米,坐北朝南,双层八角、攒尖式屋顶,穿斗式木构架,檐角高翘,造型优雅别致。可惜不开门。
聚会福建行(十二)福州行之四:上下杭

聚会福建行(十二)福州行之四:上下杭
漆器艺术馆
聚会福建行(十二)福州行之四:上下杭

聚会福建行(十二)福州行之四:上下杭

聚会福建行(十二)福州行之四:上下杭

聚会福建行(十二)福州行之四:上下杭

聚会福建行(十二)福州行之四:上下杭

聚会福建行(十二)福州行之四:上下杭

聚会福建行(十二)福州行之四:上下杭

聚会福建行(十二)福州行之四:上下杭

聚会福建行(十二)福州行之四:上下杭

聚会福建行(十二)福州行之四:上下杭

聚会福建行(十二)福州行之四:上下杭
社区故事会
聚会福建行(十二)福州行之四:上下杭

聚会福建行(十二)福州行之四:上下杭

聚会福建行(十二)福州行之四:上下杭

聚会福建行(十二)福州行之四:上下杭

聚会福建行(十二)福州行之四:上下杭
采峰别墅。这是福州现存最为完好的近代中西合璧民居建筑之一。建于1920年的采峰别墅由爱国华侨杨鸿斌出资建造,占地2500平方米,现为省级文保单位。别墅背对乌石山,面向藤山、方山,左有鼓山,右有旗山,采五峰之灵气,取名采峰别墅。也有一说别墅地理位置位于彩气山之峰顶,故名采峰别墅。
聚会福建行(十二)福州行之四:上下杭

聚会福建行(十二)福州行之四:上下杭

聚会福建行(十二)福州行之四:上下杭
进入采峰别墅,入门后有一条60米长、5米宽的斜坡,即“马道”,直至坊门口。进入西洋式的坊门,有一广阔的平台,由园林、假山、庭院、亭榭等组成。从平台再上十余级台阶即为别墅的主体建筑。其平面布局呈倒“凹”字形,东、西两侧耳房为八角形,设开敞式挑廊与主体建筑相连,均为上下两层。整座建筑的外部立面装饰简洁明了,门窗上部仿中国古典花格式样,下部为普通的玻璃窗,外层加装百叶窗以遮阳。
聚会福建行(十二)福州行之四:上下杭
采峰别墅将西式营造工艺与中国古典建筑装饰相结合,建筑用材多来自海外,多种材料组合使用,解决了建筑物大跨度、大出挑等技术难题。砌墙用砖系专门烧制,上有“采峰”字样,由此可见别墅建造的考究与气派。
聚会福建行(十二)福州行之四:上下杭
据了解,采峰别墅是福州现存最为完好的近代中西合璧民居建筑之一,有很高的文物保护价值,2009年公布为第七批省级文保单位。
聚会福建行(十二)福州行之四:上下杭

聚会福建行(十二)福州行之四:上下杭
大厅
聚会福建行(十二)福州行之四:上下杭
后院
聚会福建行(十二)福州行之四:上下杭

聚会福建行(十二)福州行之四:上下杭

聚会福建行(十二)福州行之四:上下杭

聚会福建行(十二)福州行之四:上下杭

聚会福建行(十二)福州行之四:上下杭
建郡会馆
聚会福建行(十二)福州行之四:上下杭
始建于清嘉庆年间的建郡会馆,是当年为来榕的建宁商人提供住宿和休闲娱乐的场所。
聚会福建行(十二)福州行之四:上下杭

聚会福建行(十二)福州行之四:上下杭

聚会福建行(十二)福州行之四:上下杭
走进建郡会馆,有座戏台格外引人注目,其两侧各有一座谯楼,戏台上方可见精美的藻井。建郡会馆是上下杭为数不多拥有戏台的古厝之一。
聚会福建行(十二)福州行之四:上下杭
建郡会馆近期正在举办“闽韵古声——茶亭十番音乐艺术展”,让福州市民和游客有机会深度了解十番音乐这一极具特色的民间音乐。
聚会福建行(十二)福州行之四:上下杭

聚会福建行(十二)福州行之四:上下杭

聚会福建行(十二)福州行之四:上下杭

聚会福建行(十二)福州行之四:上下杭

聚会福建行(十二)福州行之四:上下杭

聚会福建行(十二)福州行之四:上下杭

聚会福建行(十二)福州行之四:上下杭

聚会福建行(十二)福州行之四:上下杭

聚会福建行(十二)福州行之四:上下杭

聚会福建行(十二)福州行之四:上下杭
上杭小巷
聚会福建行(十二)福州行之四:上下杭
与上下杭垂直的隆平路上的老房子。
聚会福建行(十二)福州行之四:上下杭

聚会福建行(十二)福州行之四:上下杭

聚会福建行(十二)福州行之四:上下杭
下杭街的咸康参号。
聚会福建行(十二)福州行之四:上下杭
老字号小吃店。
聚会福建行(十二)福州行之四:上下杭

聚会福建行(十二)福州行之四:上下杭
耳聋伯店内。
聚会福建行(十二)福州行之四:上下杭

聚会福建行(十二)福州行之四:上下杭

聚会福建行(十二)福州行之四:上下杭
现在沿着河边的星安桥巷向东走。
聚会福建行(十二)福州行之四:上下杭
守艺工坊
聚会福建行(十二)福州行之四:上下杭

聚会福建行(十二)福州行之四:上下杭
舒叙茶馆。这里是致力于福州评话复苏的地方,边喝茶边听评话,古色古香,仿佛置身于一间历史悠久的老茶馆中。
聚会福建行(十二)福州行之四:上下杭

聚会福建行(十二)福州行之四:上下杭
星安桥。“一桥飞架,两铺相通”。星安桥位于上下杭星河巷三捷河上,连接旧时双杭的“福星铺”和苍霞洲的“安乐铺”,桥名各取一字而来。始建于清乾隆五十一年,距今有二百三十多年了。
聚会福建行(十二)福州行之四:上下杭
岸边的小码头。
聚会福建行(十二)福州行之四:上下杭
河对岸是永德会馆。是一座中西文化相融合的传统建筑,会馆始建于清雍正年间,重修于光绪年间,民国二十年重建。永德会馆的“永德”系永春、德化两县的简称。
聚会福建行(十二)福州行之四:上下杭
永德会馆是一座中国传统建筑风格与西方建筑元素相融合的近现代优秀建筑。坐南朝北,占地面积1224平方米,东西宽36米,9柱8间排,其中正厅两侧厢房,东厢1间、西厢4间;进深7+2柱,长度34米。一、二层高度各4.5米,西式建筑元素居多。第三层歇山顶,层高5.5米,面积400多平方米,纯属清代古建筑,系民国20年重建时将清代福州会馆建筑中的厅堂部分依原样搬建在顶层,形成中国传统建筑与仿西洋建筑叠加的独特风格。大门门额嵌大理石刻镏金牌匾,榜书“永德会馆”。 长期以来,永德会馆被作为福州永德商帮堂会、商会、同乡会的活动场所。福州解放后,永德会馆作为公产。
聚会福建行(十二)福州行之四:上下杭
会馆地址命名“硋埕”真实记载着永德人长期在此经营瓷器的史实。
聚会福建行(十二)福州行之四:上下杭

聚会福建行(十二)福州行之四:上下杭
张真君祖殿,坐北朝南。供奉唐代末年道士张慈观。始建于宋代绍兴年间,至今已有八百余年的历史。
聚会福建行(十二)福州行之四:上下杭

聚会福建行(十二)福州行之四:上下杭
街面组画
聚会福建行(十二)福州行之四:上下杭

聚会福建行(十二)福州行之四:上下杭

聚会福建行(十二)福州行之四:上下杭

聚会福建行(十二)福州行之四:上下杭

聚会福建行(十二)福州行之四:上下杭
“敕建水部尚书庙”,巍峨轩昂,供奉着南宋末年抗元忠烈陈文龙。陈文龙,莆田人,福州兵败后,回到兴化被俘,史书记载:“文龙指其腹曰,‘此皆节义文章也,可相逼邪?’去兴化即不食,至杭饿死……”明永乐年间,陈文龙被追封为“水部尚书”,成为福州民间保佑航运、渔民的神明。“敕建水部尚书庙”原址在坞尾街,2004年搬迁至三通桥头。
聚会福建行(十二)福州行之四:上下杭

聚会福建行(十二)福州行之四:上下杭
尚书公陈文龙雕塑。
聚会福建行(十二)福州行之四:上下杭
在三通桥上看尚书庙,古朴与现代重叠在一起。
聚会福建行(十二)福州行之四:上下杭

聚会福建行(十二)福州行之四:上下杭

聚会福建行(十二)福州行之四:上下杭

聚会福建行(十二)福州行之四:上下杭

聚会福建行(十二)福州行之四:上下杭
三通古桥位于下杭路东头,曾是福州一景。始建于清代嘉庆丙寅年间(1806年),石构拱桥,二墩三孔。桥墩为船形,颇具气势,长度为三十六点七米,宽为三点一米。所谓“三通”,是指城内三条小河通过此桥,东通小桥,西通三保,南通新桥仔。
聚会福建行(十二)福州行之四:上下杭
现在沿着下杭街向西走。
聚会福建行(十二)福州行之四:上下杭

聚会福建行(十二)福州行之四:上下杭

聚会福建行(十二)福州行之四:上下杭

聚会福建行(十二)福州行之四:上下杭
南郡会馆。位于下杭路92号。清末,由泉州、漳州、厦门等闽南籍商帮集资建造。会馆坐北朝南,占地面积约2000平方为,四面红砖清水墙。中间大门为青石门框,横匾刻“南郡会馆”四个大字。两边仪门为拱形门框,上面各有一青石额刻“河清”、“海晏”,墙裙为4块浮雕,典雅别致。整个门面保存尚完好。进门依次为戏台、天井、大殿、厢房鱼池。大殿为重檐歇山顶,穿斗式木构架,雕木贴金,富丽堂皇,殿中祀天后妈祖。廊柱和柱础场用青石,雕刻十分精致,出自惠安名匠之手。于山白塔寺的青石圆雕龙柱便是由此移去的。内仅存“六港集樯帆,波平大海”一根石柱残联。现在是上下杭幼儿园。
聚会福建行(十二)福州行之四:上下杭

聚会福建行(十二)福州行之四:上下杭
金典馆。位于下杭路96号,该院落建于民国二十二年(1933年),为福州钱庄业巨商杨仲端、宋景焰、洪发绥等人发起设立的福州商业银行旧址。
聚会福建行(十二)福州行之四:上下杭

聚会福建行(十二)福州行之四:上下杭

聚会福建行(十二)福州行之四:上下杭

聚会福建行(十二)福州行之四:上下杭

聚会福建行(十二)福州行之四:上下杭
福州非遗展示馆,位于下杭路181号省级文保单位罗氏绸缎庄内。
聚会福建行(十二)福州行之四:上下杭

聚会福建行(十二)福州行之四:上下杭

聚会福建行(十二)福州行之四:上下杭
福州脱胎漆器
聚会福建行(十二)福州行之四:上下杭
福州脱胎漆器是具有独特民族风格和浓郁地方特色的传统艺术珍品,与北京的景泰蓝、江西的景德镇瓷器并称为中国传统工艺的“三宝”,享誉国内外。它质地坚固轻巧、造型别致,装饰技法丰富多样,色彩明丽和谐,可谓集众美于一体,具有非凡的艺术魅力。 福建脱胎漆器产于福建省福州市,已有180多年历史。采用脱胎即漆器制成后去掉器胎的方法。
聚会福建行(十二)福州行之四:上下杭
源于明代的雕漆。清乾隆年间(1736--1795年),由制漆艺人沈绍安(1767--1835年)始创,是脱胎技艺与髹漆艺术相结合的产物。其质地轻巧坚牢,造型古朴典雅,色彩鲜艳明亮,纹理清晰秀丽,自成一格,与北京景泰蓝、江西景德镇瓷器,合誉中国传统工艺的“三宝”,另外也与福州纸伞、角梳合誉为传统“福州三宝”。清宣统二年(1910年)以来,参加美国圣路易斯博览会、意大利觉兰多博览会、德国柏林卫生展览会、英国伦敦博览会和在美国芝加哥、日本东京,以及菲律宾、比利时、巴拿马等地举行的国际博览会,多次荣获特等金牌奖、头等金牌奖和最优奖等多种荣誉,曾被誉为“珍贵黑宝石”和“东方珍品”。
聚会福建行(十二)福州行之四:上下杭

聚会福建行(十二)福州行之四:上下杭

聚会福建行(十二)福州行之四:上下杭

聚会福建行(十二)福州行之四:上下杭

聚会福建行(十二)福州行之四:上下杭

聚会福建行(十二)福州行之四:上下杭
寿山石雕
聚会福建行(十二)福州行之四:上下杭
福建寿山石雕,为中国玉石雕刻百花园中的奇葩,在海内外享有盛誉。寿山石雕是传统的民间雕刻艺术,以产于福州北部山区北峰的寿山石为材料,通过特殊技艺制作出供人玩赏的小型雕刻。寿山石雕十分注重依石造型,因而有"一相抵九工"之说,其技艺主要流传在福州市晋安区鼓山、岳峰镇、象园、王庄街道和寿山乡。
聚会福建行(十二)福州行之四:上下杭
寿山石雕技法丰富多样,精湛圆熟,又在发展过程中广纳博采,融合了中国画和各种民间工艺的雕刻技艺与艺术精华。其技法主要包括圆雕、印钮雕、薄意雕、镂空雕、浅浮雕、高浮雕、镶嵌雕、链雕、篆刻和微雕等。寿山石雕作品题材广泛,有人物、动物、山水、花鸟等品类。由于这些原因,寿山石雕的社会影响面极广,具有“上伴帝王将相,中及文人雅士,下亲庶民百姓”的艺术魅力,深受国内外鉴赏家与收藏家的好评。寿山石雕在中国传统玉石文化中占有突出地位,相关雕刻品已成为高雅、精美、凝重和睿智的象征。寿山石雕追求既雕既琢的艺术效果,故以“相石”为重要环节,讲究利用石形石色,巧施技艺,以达到“天工合一”的境界。
聚会福建行(十二)福州行之四:上下杭

聚会福建行(十二)福州行之四:上下杭

聚会福建行(十二)福州行之四:上下杭

聚会福建行(十二)福州行之四:上下杭

聚会福建行(十二)福州行之四:上下杭

聚会福建行(十二)福州行之四:上下杭

聚会福建行(十二)福州行之四:上下杭

聚会福建行(十二)福州行之四:上下杭

聚会福建行(十二)福州行之四:上下杭
软木画。福州软木画,又称木画,福州市软木画是中国著名的传统工艺品,也是中国在国际上独有的雕画结合工艺品。福州软木画是“榕城三绝”之一,以栓树皮(俗称软木)为材料,快刀作画,雕镂粘结成亭台楼阁、树木花草、小桥流水、回廊曲径以及人物鸟兽等挂屏、屏风、大小摆件。福州软木画作为世界上独一无二的中国民间手工艺品种,被称为“民间艺术精品”。
聚会福建行(十二)福州行之四:上下杭
福州软木画以松软柔韧、富有弹性栓树皮层为材料,削取薄片,运用浮雕、圆雕、透雕等技法,精雕细镂成花草树木亭台楼阁、栈桥船舫和人物,再用通草作成白鹤、孔雀、糜鹿等鸟兽,根据画面设计,粘在衬纸上,配制成立体、半立体的木画,装在玻璃框里,就成了独具一格的艺术品。它借鉴我国园林“框景”艺术手法,构图新颖别致,画面层次分明,色调纯朴典雅,形象逼真动人。软木画内容除反映锦绣河山、名胜古迹和花草虫鱼、先贤故居等以外,还可按创作者意图,设计雕刻出世界各地风光和私邸家园等,其风格之独特,工艺之精湛,形态逼真,而且具有轻便、不变形、不脱胶、抗腐蚀等优点,使人有如亲临其境之感觉,咫尺之内能瞻万里之遥,方寸之中可辨千里之秀,恍惚置身于大自然之中。
聚会福建行(十二)福州行之四:上下杭

聚会福建行(十二)福州行之四:上下杭
咸康药行(咸康参号),是民国时期张桂荣、张桂丹兄弟经营的一家大药铺,与回春、四省、华来同为福州四大药店。1956年公私合营后,改为福州医药站第三经营部,后因年久失修而关闭,作为药品公司的仓库,后为某印刷厂使用。 咸康药行现有沿街建筑为抗日战争后在原址重建。咸康药行后住宅部分是从倪文彬宅购入后,重新建造,至福州解放时尚有部分装修未完工。
聚会福建行(十二)福州行之四:上下杭
药行采用中西结合的建筑风格,墙壁四面和屋顶都安装大玻璃窗,咸康药行当年铺设的精美的地板砖至今完好。
聚会福建行(十二)福州行之四:上下杭

聚会福建行(十二)福州行之四:上下杭
“苍霞人家”生活馆依托区级文物保护单位曾氏祠堂而建设,位于下杭路198号的曾氏祠堂,由“唐宋八大家”之一曾巩的后人、福州第一大纸行“曾长兴”土纸行创业者曾文乾购置、建造,是福州较有代表性的家祠建筑之一。
聚会福建行(十二)福州行之四:上下杭
可惜现在是中午休息时间,下午才开门,故没能参观。
聚会福建行(十二)福州行之四:上下杭
路过一家煎包店,里面不少当地人,中饭就在这家解决了。没想到这家全福州没有分店的煎包点,做的煎包真好吃,皮薄、肉瘦、量足,口含好。看到过我有写哪家东西好吃吗?
聚会福建行(十二)福州行之四:上下杭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