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福建福州马尾罗星塔公园 |
分类: 户外休闲 |
路过马尾港。

罗星塔公园位于闽江下游马尾港的罗星山,面积2.88公顷,她既是座秀丽的江岸园林,又是福建船政文化的展示园,有着丰腆的历史文化神韵。罗星山原为江心岛屿,俗称磨心岛,几经沧海桑田,磨心岛与陆地相连。屹立在山上的罗星塔,相传是宋代柳七娘所建,原为木塔,于明万历年间毁坏。明天启四年就地重建,改石砌,七层八角,塔座直径8.6米,高31.5米。罗星塔是世界航海图中著名的港航标志,有“中国塔”之誉。“歼酋沉舰闽江口,将士英雄吏未醒。”公园前开阔的江面是当年中法马江海战的古战场,望西而去,福建船政十三厂的遗址跃然眼前。园内栩栩如生的雕塑展示出百年船政的辉煌。另有罗零基准点、郑成功试剑、郑和弈棋等典故遗址,自然与人文景观相互辉映。园内四时花木繁茂,风景宜人,古榕参天,郁郁葱葱。拾阶登塔,纵目四望,心旷神怡,远观闽江两岸的风光,近看港区新貌,一幅幅色泽鲜明的图画,水天一色,山秀物新,尽收眼底。

船政时空步道。

据有关资料介绍,旧时罗星山位于江心,俗称磨心岛,罗星塔因此又俗称“磨心塔”,历过数百年沧海桑田变化,原本是江心岛屿的罗星山与陆地相连。

磨心。

船政成功。船政雕塑中规模最大的青铜浮雕。

左沈共襄。左宗棠、沈葆桢共襄船政,设厂造船,筹建海军,开办学堂,培育人才,为福建船政做出突出贡献。左宗棠在福建福州马尾创办造船厂,尚未来得及开工,就被调往陕甘任陕甘总督。临行前左宗棠上疏说:非沈葆桢不能任其职。所以沈葆桢一上任即建船坞及机器厂,并附设艺童学堂。造成船舰20艘,分布各海口。同治七年(1868年)正月,又创办艺圃,学制5年,培养监工人才。


罗零基准点。罗星塔零点标高(简称罗零标高)作为福州市及东南沿海的高程系统,从清朝后期一直沿用至今,已有一百多年的历史。罗星塔零点设在福州马尾罗星塔公园,以闽江罗星塔段最低水位的水面作为基准面,是建国前及建国初期福建省的高程主要起算点。1952年底确定了“罗零”标高为黄海高程 -2.179米。


萨镇冰视察。

严复晨读。严复在船政学堂期间,刻苦学习、晨读晚练的场景

船政十三厂全景图。

柳七娘与罗星塔。船政群贤石雕遍布公园。园内四时花木繁茂,风景宜人。几株参天古榕,紧紧相挨,郁郁葱葱,像一座绿色的城墙,环抱着柳七娘塑像和巍巍古塔。

明朝《闽都记》记载,岭南妇女柳七娘,捐资建塔,替亡夫祈福。因此,民间至今流传着众多柳七娘建罗星塔的美丽故事。

广东奇女子柳七娘貌色双全,被当地恶霸看上,欲强行抢为妻妾,七娘忠贞,宁死不屈,恶霸串通官府,设计加害其夫,其夫被发配福州,途经闽江口遇风浪,不幸葬身水中,让七娘很伤心。她变卖家产,在此建造一座石塔,为亡夫祈求冥福。由于塔下山突立水中,回澜砥柱,水势旋涡,若“磨心”,所以也称“磨心塔”。

罗星塔形势险要,有古人这样描述:“地拟瞿塘看艳蓣,江同扬子见金焦。”1559年戚继光部下参将尹风把守马尾、痛击倭寇,到1656年郑成功北上抗清,在罗星塔筑堡训练水师,再到1884年中法马江海战,约800水师官兵殉难的壮烈悲剧,都是历史的见证。所以《福建通纪》有述:“重山环抱,层层锁钥,固七省(从辽宁至广东)形势最胜之区”。

罗星塔,原为木塔,初建于南宋。明万历年间,罗星塔被海风推倒。明天启四年(1624年),著名学者徐渤等人倡议在原塔基上复建。重建的塔为7层8角仿楼阁式石塔,以花岗石砌筑,中空,通高30米,塔座为须弥座,直径8.6米,一层朝西南设门,二层以上周围设栏杆,塔内有石阶,通连至顶,原檐角上均镇有八方佛和泻水檐,塔顶嵌塔刹。第二层有一方塔铭,铭中把罗星塔的形势和作用概括为“中流砥柱,险要绝伦,以靖海疆,以御外侮”。塔前的对联可以解读为:“朝朝潮,朝潮朝汐;常常涨,常涨常消”,展现江水天天潮涨潮落的壮丽景象。

清朝末期罗星塔又是国际上公认的海上重要航标之一,是闽江门户标志,有“中国塔”之誉。世界邮政地名称为“塔锚地(Pagoda Anchorage)”,过去几百年中,从世界各地邮到马尾的信,只要写上“中国塔”就可寄达。 塔顶原有一小窗,就是用来供守塔人点灯导航用的。 清末一次台风把塔顶刮走了,重建时,人们特地造了一颗直径近7米的铁球嵌在上面。由于外国船来福州都在罗星塔下抛锚,外国水手把罗星塔称为中国塔;即使没到过福州的海员,也知道这座古老的宝塔。罗星塔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9年后,不再向游客开放,游客不再能登塔远眺参观。2015年,全国首届青运会圣火在罗星塔下点燃采集。

罗星塔形势险要,有古人这样描述:“地拟瞿塘看艳蓣,江同扬子见金焦。”从塔内拾阶而上,旋至塔顶,视野突然开阔,纵目眺望,罗星山下辽阔的江面上浮屿点点,沙鸥翔集,闽江、乌龙江与东海在此汇合,潮涨潮落,江流与海水冲激于塔下,形成怒涛奇观。

同舟共练。表现船政后学堂首届驾驶班学员航海实践的场景。

怒火填膺。表现了中法马江海战中,我军不畏强敌、浴血抗战的悲壮场景

澳大利亚画家的作品《在闽江上》。重现了1896年夏天,罗星塔下桅杆林立,中国商船与外国运茶帆船自由贸易的繁荣景象,见证了马尾作为海上丝绸之路重要节点的历史地位。

前面这片开阔的水域,就是当年烟火弥漫的中法马江海战的古战场。

望江楼(也叫中山阁)是一座两层的阁楼。前面就是闽江(也叫马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