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山西北岳恒山 |
分类: 户外休闲 |
近期因为下雨造成塌方,导致恒山的上山步道关闭,所有人上山只能乘缆车。

恒山,含狭义和广义两个概念。狭义的恒山,即所谓“北岳恒山”,亦名“太恒山”,古称玄武山、崞山,高是山,玄岳等,明末清初被确定为“五岳”之北岳恒山。位于山西省浑源县城南10公里处,主峰天峰岭海拔2016.1米,号称“人天北柱”、“绝塞名山”。广义的恒山,或称恒山山脉,是山西省大同市东南部、河北省张家口市南部,桑干河、滹沱河之间一系列山峰的总称,大致西南-东北走向延伸,东西长近300公里左右,南北宽80公里左右,最高峰为代县、应县边界处的馒头山,海拔2426米。

恒山横亘于山西北部高原与冀中平原之间,因其险峻的自然山势和地理位置的特点,成为兵家必争之地。山间河谷处的倒马关、紫荆关、平型关、雁门关、宁武关虎踞为险,是塞外高原通向太原盆地、冀中平原之咽喉要冲。许多帝王、名将都在此打过仗,古代关隘、城堡、烽火台等众多古代战场遗迹保存了下来。

鸟瞰山下的水库。

远处山峦、云雾,层层叠叠。

恒山主峰天峰岭,海拔2016.8米,距浑源县城南4公里处,是我国著名的五岳之一。主峰南面的山腰上,有北岳庙,为历代帝王臣民祭祀之地。还有“悬根松”“琴棋台”“夕阳返照”“果老岭”“步云路”“虎风口”“潜龙泉”“会仙府”“白云洞”等著名的“恒山十八景”。地险山雄,风景秀丽,景观奇妙,令人神怡,古今游人络绎不绝。


前方远处有一座“小悬空寺”(后来查到,是姑嫂崖)。

九天宫。

九天宫,又名碧霞宫,位于恒宗峰西北侧的高阜处。北依凌云阁,斗姆阁;南踏山神庙,疮神祠;东有纯阳宫,太乙庙,形成一组以九天宫为中心的祠庙建筑群,令人神往。宫西有翠雪亭遗址,翠雪亭是历代名人留恋之处,特别是明代,九天宫与翠雪亭更是文人墨客吟咏的天然灵境。

九天宫院呈正方形,正南开门。正面大殿内有九天玄女的塑像,殿两旁配有耳殿,东西两厢建有配殿和钟鼓楼,结构严谨,布局对称。宫院四周,花草繁茂,松柏森森。宫北高崖,有古松四株,象宫宇顶上的四顶华盖。置身宫院,给人以超尘清静之感。旧日九天宫曾是人们求嗣问子的香火盛处,从规模来看,也是恒山诸庙仅次于北岳主庙恒宗殿的重要祠庙。



透过树丛,看见一座殿阁隐藏在山坳中。

“悬空寺”

斗姆阁。我们从斗姆阁边上往上走,错过了关帝庙、纯阳宫等。


远处山崖上有几个字,拉过来看看。原来这就是十八景之一的石洞流云。即出云洞,位于紫芝峪东崖上。洞口旁刻有“白云灵穴”四个大字,因此又称白云洞,亦名白龙洞。传说此洞深不可测,下通地海龙宫,浑源民间流传恒山爷的女婿白龙公子掌管北国云雨,每逢降雨时,洞内吐出团团白雾,霎时漫山云雾缭绕,烟岚飘渺,霖雨霏霏。雨中登恒山,身边云雾飘飘,如置身仙境,是登游恒山可遇不可求的独特景致。

会仙府。十八景之一仙府醉月。即会仙府,位于朝殿西侧,为恒山最高庙观,传说是仙人聚会之所。置身仙府,脚下云岚飘渺,头顶云崖万状,使人顿有疑登仙台之感;秋季漫山红透时节,若夜宿仙府,或依栏望月,或挑灯夜读,恍登仙境,超尘出世之感会油然而生。

会仙府,别称集仙洞,坐落于北岳庙大西北高空会仙崖崖壁之中,依岩偃仰,合理布局恰当。仙正殿塑八洞仙人聚会像,惟妙惟肖。边上海建了玉皇阁和御碑亭。

会仙府海拔1820米,建于明代,是全山最高的一组建筑,庙内供奉神仙三十多位系明代所塑。此庙神仙最多、最灵、香火旺盛,问卦求药者终年不绝。

玉皇阁

玉皇大帝,全称为“昊天金阙无上至尊自然妙有弥罗至真玉皇上帝”。道教认为玉皇为众神之王,在道教神阶中修为不是最高,但神权最大。统领天、地、人三界神灵,管宇宙万物兴隆衰败,吉凶祸福。


误爬的险路,撞到了琴棋台,当时不知到,没有拍石刻棋盘。十八景之一奕台鸣琴即琴棋台,位于会仙府西北处,有巨石迸裂,裂石西南有一仅可容人的崖隙。沿石缝攀援而上,陡壁高处有一片风蚀岩台,台上刊棋一局。台崖上是双勾法书“琴棋台”三字,此处传说是仙人对弈弄琴之处,也是恒山诸景观中最为旷世脱俗的所在。据传通元谷是当年张果老修炼之处,因为昔日果老与仙人在此抚琴对奕,留下了“琴棋台”。

这是两颗同根生的千年油松,保护等级是一级。就像两颗高大的旗帜,展示着恒山的雄伟。

记住了,只有凌极门是上山的唯一通道,不要走错了。


金鸡石,位于朝殿西鼓楼外,有一状如古磬的青石,以石相击,声震幽谷,如金鸡鸣叫,情趣绝妙。传说是恒山金鸡捡食了三茅真君失落的仙丹变成。

十八景之一金鸡报晓。即金鸡石,位于朝殿西鼓楼外,有一状如古磬的青石,以石相击,声震幽谷,如金鸡鸣叫,情趣绝妙。传说是恒山金鸡捡食了三茅真君失落的仙丹变成。

恒宗殿

恒宗殿,亦名贞元殿,又名元灵宫,俗称朝殿,是明洪治十四年(公元1502年)都御史刘宇奉孝宗皇帝御旨兴建。大殿位于天峰岭半崖峭壁间,这组建筑群包括藏经楼、更衣楼、钟鼓楼、青龙殿、白虎殿、崇灵门、二郎庙,总占地面积为1215.23平方米。大殿内塑北岳大帝金身神像,头戴天冠,身披朱绫,目光微启,端庄沉静,一派帝王气概。两旁恭立四大文臣和四大武将,高达丈余,置身朝殿,如赴金銮,令人诚惶诚恐。神座上方悬挂清康熙皇帝御匾“化垂悠久”题额。




庙前廊下,有清代御祭恒山文碑20余通,这些碑文,作为历史佐证,是研究恒山的宝贵资料。

正殿东西两侧有东西耳房、更衣室、藏经楼和钟鼓楼。这里立着一块牌子“禁止由此下山”,原来下面是一段长长的、很陡的台阶。

顺着边上的路走下来,崇灵门,原来这才是恒宗殿的山门。

一段陡峭的台阶竖立在面前,据说这里有103级台阶。

台阶为什么是103级?这里面潜藏着“道”的玄机。对应36天罡、72地煞,台阶本应108级,也对应了恒山的108峰。而恒宗大殿的103级,道家认为天地之奇数偶数相加为100(河图奇数25,偶数20;洛书奇数25,偶数30),再加上道家至上三清,共为103。“道可道,非道也”,这就是“道”的玄妙。

看着眼晕是不是?这里只能上不能下是正确的。

台阶左边是白虎殿。




右边是青龙殿。


突然听到鸟叫,抬头望去,一只黑色的鸟在我头上。这是叫我打你吗?

放大后这两张效果还可以。

远观崇灵门。

恒山主殿朝殿的南端,有一个天然的大石窟,这便是恒山十八景之一的飞石窟。窟内建筑叫做寝宫、梳妆楼。它们不仅在建筑技术和艺术上有一定的历史价值,同时也是恒山的一个主要景点。
恒山十八景之一幽窟飞石,即飞石窟,位于姑嫂崖北端,为一天然大石窟。据记载,4000多年前,舜帝北巡,至恒山脚下,忽有一石从恒山飞来,坠于帝前,帝遂起名为“安王石”。五年后,帝又北巡,至曲阳被大雪阻路,便望祀北岳,此灵石又东飞到曲阳。飞石窟内东岩龛下建有北岳寝宫和后土夫人庙,南岩龛内建有二层梳妆楼等,为北魏时期建筑。

寝宫原名正殿。背东面西,殿身广三间,前檐和左、右下檐出廊,通面阔9.75米,进深两间,前出廊,总进深6.75米。建筑耸立在石砌平台上,高0.50米。前无月台,下出三阶垂带踏道。平面略呈方形,重檐歇山造,总高11.31米。由于整个建筑嵌入山岩龛内,故仅剩前半部。这样形成正脊紧贴岩体,后部后坡瓦顶、垂脊、博风板等完全被山崖代替。殿之三面廊柱露明,明间施六抹头隔扇门六扇,裙板、绦环板素面不做雕饰。次间下为坎墙,上置直灵窗。左右檐墙围抱,后檐凹入,依崖成室。上下檐平板枋上施华丽斗拱,挑承出檐。殿顶雍容华美,皆用黄琉璃瓦脊兽,绿琉璃瓦剪边。正脊不用宝刹,两端正吻栩栩如生,山面悬鱼、博风,整个立面形象华巧嵌丽,轮廓俊美,是一座完好的重檐楼阁式建筑。

走到跟前,寝宫关门。

从门缝拍一张吧。

古树、御碑。


十八景之一龙泉甘苦,即苦甜井,位于白云堂东侧,建有一小亭,名玄井亭,亭内南北并列双井,名玄武井。一井水如甘露,清凉爽口;一井水味苦湿,人不能饮,当地人习惯称作苦甜井。唐明皇曾亲下诏书,赐匾“龙泉观”。历代游客到此纷纷品尝龙泉圣水,恒山奇茶,以沾带仙气。




拉近再看寝宫。

再看“小悬空寺”姑嫂崖。回来才知道姑嫂崖也是十八景之一。断崖啼鸟即姑嫂崖,当地又称“舍身崖”,是位于夕阳岭中段极陡峭的一段山崖,传说因姑嫂投崖而得名。姑嫂投崖后,小姑化作百灵鸟,嫂子化作找姑鸟(当地因其叫声酷似姑姑等,又称该鸟为“姑姑等”),在舍身崖上绵绵双飞。





前一篇:晋北游(十一)悬空寺
后一篇:晋北游(十三)五台山东朝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