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山西悬空寺 |
分类: 户外休闲 |


悬空寺,位于山西省大同市浑源县恒山金龙峡西侧翠屏峰峭壁间,原叫“玄空阁”,“玄”取自于中国道教教理,“空”则来源于佛教的教理,后改名为“悬空寺”,是因为整座寺院就像悬挂在悬崖上,在汉语中,“悬”与“玄”同音,因此得名。建成于公元491年,是佛、道、儒三教合一的独特寺庙。“悬空寺”建筑极具特色,以如临深渊的险峻而著称,素有“悬空寺,半天高,三根马尾空中吊”的俚语,以如临深渊的险峻而著称。

悬空寺是山西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恒山十八景中“第一胜景”。2010年入选《时代周刊》世界岌岌可危十大建筑。

北魏天兴元年(公元398年),北魏建都平城(今大同市),北魏天师道长寇谦之(公元365-448)仙逝前留下遗训:要建一座空中寺院,以达“上延霄客,下绝嚣浮”。之后天师弟子们多方筹资,精心选址设计,悬空寺于北魏太和十五年(公元491年)建成。

在中国众多的寺庙中,这座悬空寺称得上是奇妙的建筑。一般寺庙都建在平地上,但这座悬空寺却是名副其实,建在悬崖峭壁上,悬在半空之中,其设计思想可谓真绝,其建筑艺术可谓真高。这里山势陡峻,两边是直立百余米、如同斧劈刀削一般的悬崖,悬空寺就建在这悬崖上,或者说像是粘贴的悬崖上似的,真有凌空欲飞之势,惊险奇特,别具一格。远远望去,只见神楼仙宫,凌空危挂。丹廊朱户,傍崖飞栖,仿佛是玲拢的雕刻镶嵌在万仞峭壁间。游人登临,钻天窗,穿石窟,跨栈道,步长廊,如临仙境。这些建筑都集中一个凹进的庞大崖龛里,每逢暴雨倾盆,雨水从寺顶突出的岩头上飞流直下,泻入谷底,便给这琼楼仙阁挂上了一排排晶莹的水帘,蔚为奇观。给人一种可望而不可即的感觉。

唐开元二十三年(公元735年),李白游览悬空寺后,在岩壁上书写了“壮观”二字。悬空寺现存建筑是明清两代修缮的遗物。



悬空寺呈“一院两楼”般布局,总长约32米,楼阁殿宇40间。悬空寺的总体布局以寺院、禅房、佛堂、三佛殿、太乙殿、关帝庙、鼓楼、钟楼、伽蓝殿、送子观音殿、地藏王菩萨殿、千手观间殿、释迦殿、雷音殿、三官殿、纯阳宫、栈道、三教殿、五佛殿等。南北两座雄伟的三檐歇山顶高楼好似凌空相望,悬挂在刀劈般的悬崖峭壁上,三面的环廊合抱,六座殿阁相互交叉,栈道飞架,各个相连,高低错落。全寺初看去只有十几根大约碗口粗的木柱支撑,最高处距地面50来米。其中的力学原理是半插横梁为基础,借助岩石的托扶,回廊栏杆、上下梁柱左右紧密相连形成了一整个木质框架式结构,也增加了抗震度。



悬空寺的基础,是沿着石壁上稍微突出的堤坝凿开一排水平的洞眼,逐一打入木梁,然后铺石成为的“地面”。这些“地面”承载着全寺的楼阁。这就跟现代楼房的阳台相似。阳台之所以能悬空,是因为它的横梁与楼板是完整的一块,“铁扁担”挑起了“一头沉”。悬空寺的底座就铺设在这些深深插入岩石里的横梁上的。这些横梁是由当地特产的铁杉木做的,加工成方梁,插进凿成方孔的石洞里,有的竟然插入三分之二,十分牢固。至于那些撑顶在半崖之上的凌空立柱,是为了更加保证殿阁的安全而增加上去的,免得游人在惊叹险绝之余仍感到无所依托,以至于蹑足不前了。

其次,悬空寺依山而建,从外面看是悬楼,从屋内看,靠紧里面的一边是石窟,一半房子一半洞。全部建筑物后坡没有山墙,没有檐椽、飞檐,没有连檐、瓦口、望板,绝大部分殿宇楼阁后部及西侧没有檐檩、檐柱,而是以岩代木,建筑物与石崖有机地结合着,浑然一体。从这一点说“悬空”并不是整个如此,有一部分是坐山靠石的。



南楼内高三层,长约8米,宽约4米,有纯阳宫、三官殿、三教殿和雷音殿。纯阳宫也称吕祖庙,主要供奉的是道教八仙之一的吕洞宾;三宫殿是悬空寺整个建筑中面积最大的一个殿,殿内塑像为明代的泥塑珍品;三官指赐福于人的天官,赦罪于人的地官,为民解厄的水官。泥塑最高约2米,是悬空寺最大的塑像,下面左右均为侍女和老少臣子,天蓬元帅,龟蛇二将。雷音殿是佛教殿堂,位于南楼最高处,佛教认为佛祖释迦牟尼弘扬佛法时,声音如雷鸣般响亮,所以称雷音殿。


长线桥位于南楼和北楼之间,长约10米,桥上建楼,楼内建殿,殿内供佛 。长线桥将佛庙、楼宇等景观结合在一起,形成了奇幻、奇险、奇巧的景观。


北楼高三层,长约为7米,宽约为4米,分别为五佛殿、观音殿、三教殿。五佛殿位于最低层,供奉五方佛而得名。观音殿在楼中层;三教殿是体现“三教合一”的典型殿阁,位于悬空寺第三部分的最上层。三位教主共聚一堂,中间为佛教创始人释迦牟尼,左边为儒家创始人孔子,右边为道家鼻祖老子,三教供于一殿,在全国各地寺庙建筑中极为罕见。悬空寺的建筑集中体现了中华民族民族共融,世界大同的崇高境界。

悬空寺的“悬空”之谜,反映古代建筑的高超成就。在寺庙石窟上方镌刻着“公输天巧”四字,用这四字来形容1400多年前所建的空中楼阁,是一点也不过分的。


恒山悬空寺利用力学原理半插飞梁为基,巧借岩石暗托,梁柱上下一体,廊栏左右相连,曲折出奇,虚实相生。寺内有铜、铁、石、泥佛像八十多尊,寺下岩石上“壮观”二字,是唐代诗仙李白的墨宝。全寺为木质框架式结构,在陡崖上凿洞插悬梁为基,楼阁间以栈道相通,背倚陡峭的绝壁,下临深谷,寺不大,但巧夺天工,也颇为壮观。


殿楼的分布都对称中有变化,分散中有联络,曲折回环,虚实相生,小巧玲珑,空间丰富,层次多变,小中见大,不觉为弹丸之地,布局紧凑,错落相依。悬空寺不仅外貌惊险,奇特、壮观,建筑构造也颇具特色,形式丰富多彩,屋檐有单檐、重檐、三层檐,结构有抬梁结构、平顶结构、斗拱结构,屋顶有正脊、垂脊、戗脊、贫脊。总体外观,巧构宏制,重重叠叠,造成一种窟中有楼,楼中有穴,半壁楼殿半壁窟,窟连殿,殿连楼的独特风格,它既融合了中国园林建筑艺术,又不失中国传统建筑的格局。悬空寺内现存的各种铜铸、铁铸、泥塑,石刻造像中,不少风格,体例具有早时期的特点,是具有较高艺术价值的珍品。



再次,悬空寺能得以长久“悬空”,与其结构之精巧,施工之巧妙有关。悬空寺构筑在悬崖绝壁上,空间十分有限,所以建筑布局极为紧凑,但又错落自然,所有殿字楼阁都小巧玲珑,成组簇拥。其排列是自南而北、由低到高,大致可分成三组建筑群:先以三宫殿为中心,继之以圣殿为主体,殿后的是三教殿等建筑物。前两组建筑物之间以小院为过渡,后两组则用栈道相连接。组内建筑物高下参差、重楼叠阁,相互衬托,结合有致。这种结构道理很像能抗震的圈梁,定型加固,一处着力,多处分担,从而减轻了局部的承重压力。


悬空寺的“立木”有些是明清时换过了的,而作为真正支持点的“横木”方梁却仍为建寺的旧物,好家伙,1400多年这些木头居然仍能撑托着偌大的寺庙建筑。这是悬空寺长年“悬空”的又一谜。

1957年悬空寺被列为山西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82年,列入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7年9月,恒山管理委员会累计投资近千万元对悬空寺进行环境综合治理工程,该工程共完成河床清淤20万立方米、寺距谷底80米的历史高度恢复。2013年10月,悬空寺所在的翠屏山背后竟然有人偷偷挖煤,对悬空寺景区环境造成极大的破坏。

悬空寺的选址之险,建筑之奇,结构之巧,丰富的内涵,堪称世界一绝。它不但是中华民族的国宝,也是人类的珍贵文化遗产。英国的一位建筑学家写道:“中国的悬空寺把力学、美学和宗教融合为一体,做到尽善尽美,这样奇特的艺术,在世界上是罕见的,通过这次参观游览,才真正看到这个古老民族的灿烂文化艺术和文明历史。悬空寺不仅是中国人民的骄傲,也是世界人民的骄傲”。


意大利威尼斯考古专家尼诺认为:悬空寺及它象征的一切,体现了中华民族伟大的文化成就,是中国人民智慧的杰出体现,仅仅是为了这座奇特的寺庙,就值得到中国来一趟。









前一篇:晋北游(十)应县木塔
后一篇:晋北游(十二)北岳恒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