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山西悬空栈道悬空村宁化古城 |
分类: 户外休闲 |
上次来到这里,就是站在这儿拍了一张照片离去。当时因为雨大,悬崖栈道封闭,遗憾离开。今天的天气不错,进入山门,开心上山。

悬崖上的几座悬空佛寺始建于唐代,由总长42华里的栈道联通,构成了我国佛教界罕见的水平帘洞式悬空古刹栈道群。近来来,已修复栈道5华里及部分佛寺。罗汉殿下的台阶为全国五大回声建筑之一,名为“回声阶”。悬崖栈道的攀爬较为艰险,需要两个小时的时间,途中要攀登悬崖、台阶,还要穿越仅可容一个人通过的山间隧道。


当我们奋力向上爬时,雨不知不觉中停了。好运气!

地上一只红蜘蛛。

山坡上的野花煞是好看!


悬空栈道对面是茫茫林海。


刚才的石阶看似有点害怕,实际上不危险,就是有点累人;现在的铁索攀爬才是真正的挑战。人必须抓住铁索,小心翼翼一步一步往上爬。实际上只要手臂抓牢、用力,上来不是问题。


千余米的栈道上共有石洞 15 个,其中最长的 15 米,有的洞很小,里面黑黑的,不时会碰到头碰到肩背,膝盖不方便的人需要爬行才能穿过,真是时而心旷神怡,时而胆战心悸,时而弯腰爬行,时而下蹲挪移,一路看不尽的镜中景,历不完的栈道险,但穿行其间险与奇同在,苦与乐共享。

钻过一处石洞,一座面南坐北的大殿——毗卢殿。毗卢殿面阔三间,进深10米。内有毗卢遮那佛塑像。毗卢佛是如来佛祖的法身。

悬空村 是山西省著名的民俗特色游览胜地,位于山西省芦芽山晋西北管涔山深处,浓密葱茏的林海之中,有三个古老神奇的悬空村:王化沟村、五花山村、曹家梁村,均属宁武县涔山乡,三村相距很近分别建在悬崖绝壁间,远望好似空中楼阁,天上人家。我们去的是王化沟村。门票60元/人(悬空栈道30元/人,相比较更喜欢悬空栈道)。

村里房屋都建在百米高的悬崖绝壁上,多以石头和木材建房,村中唯一的道路也是由圆木搭起的空中栈道,行于其上,犹如走在半空,惊险无比。 在这个古老的村子里,处处可见石砌的小径、古朴的民居,村民们悠然地过着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农耕生活。村子古老、静谧,却远近闻名。


游人至此,可凭栏远望山林苍翠,云海圣洁,是不可错过的仙境奇观。





下层通向上层的通道,就像是关口,只要关上楼板下面想上不易。





村内房屋因崖就势,从崖底抬头仰望,极似空中楼阁,天上人间,而要进村,观悬空村风光则须沿着一条陡峭的山路缓缓而行,大多数的房屋都有两三百年的历史,建筑材料多以石头和木材为主,人走在栈道上如同置身半空。这里的生活方式仍然比较传统,主要的交通工具是大牲畜,村里的生活必需品都是靠骡马运送的。莜面、豆面和土豆是村民们的主要食物。村中的山泉长流不断,是全村日常生活的水源。令人惊奇的是,这些山中人家大都建有小阁楼,阁楼背靠绝壁,面临深渊,游人至此,凭窗览遍万顷苍翠,依门望尽百里云海。而且由于房子盖在平地,街道都是用木柱支架在百丈绝壁上,上面再平铺圆板而成路面。

沿着村子的街道从头走到尾,发现现在街边上的房子均已翻新,街道上的圆木和栏杆也是近几年才维护过,没有历史沧桑的痕迹。


村子里的老人们在亭子里聊天,悠闲地度过每一天。



走近一看,这些房屋有着很明显的岁月痕迹,据说绝大部分至少都有三百年的历史,建筑材料多以坚固的石料和上等的优质木材为主,人走在栈道仿佛在天上行走。

据说明末崇祯四皇子在朝代败落之后,在此地山顶普应寺院出家。当时镇守宁武关、雁门关、偏头关的三关总兵周遇吉帅领军队暗中保护四皇子。为了躲避清军隐藏在险峻的管涔山中,在悬崖峭壁上安营扎寨。




有着很明显的岁月痕迹的房屋。部分老房子屋顶的瓦已经换成新瓦。

据史书记载:古城初建于隋,唐代以后,由于地理位置的特殊,开始向军事城堡演变。朝廷不时着重兵守卫,曾为山西“卧牛城”(忻州)的“犄角”之一,乃历代兵家必争之地。宋太平兴国四年(979年),正式置宁化县。金大定二十二年(1182年)宁化县升为宁化州。古城建于宋太平兴国四年(979年),后历代均有修葺。

宁化古城又称“宁化宋城”,位于山西省宁武县城西南的化北屯乡宁化村,是目前中国保存最为完好的一座小型宋城。城池依山而建,由东向西斜,西城紧邻汾河,古城周长约2.5公里,城墙高10.33米,城墙现存大部分完整。保存有古代瓮城两座,一北一南,其平面布局呈正方型,置有二进重门,是明代在宋旧址上修复并加。城倾山势走向而建,居河畔一台地缓坡之上,依山傍水,风景独秀。









据史料记载,宁化的建城史可追溯到隋开皇年间。初建时叫"隋阳宫",也称"汾阳宫",是隋炀帝为巡猎避暑之便而设立的行宫,而后在此基础上建宫城,称汾阳宫。具体位置在今宁武县宁化乡宁化村南。清代《宁武府志》记载:"隋汾阳宫,在县西南六十里,世传隋炀帝避暑处。"《山西通志》称隋汾阳宫城六里四十一步。《宁化志》称旧城六里二百九十七步。炀帝奢靡无度好大喜功,因起官而设郡。其与大业四年(608)隋炀帝在宁武"天池"所建的"汾阳宫"(俗称"天池汾阳宫")并称"上下行宫"。从唐代以后,因宁化特殊的地理位置,开始由宫城向军事防御性城堡发展,朝廷不时驻重兵于此。清《宁武府志》记载,"宁化城,因隋汾阳宫城之旧城廓而筑之"。曾称"牛角城",为"卧牛城"(今山西忻州)的犄角之一。宋太平兴国四年(979),设立"宁化军口"并置宁化县。明代又在宋城的基础上加筑城墙,周方二里余,城墙高三丈一尺,东南北设壕,西南北置门,共建城楼9座,更铺13座,以及瓮城建筑等。

宁化古城历史悠久,文物古迹众多。除隋"汾阳宫城"遗址外,还有宋城"旧址、明清砖砌城墙、关帝庙、万佛洞等,保存均比较完整,为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瓮城



从内部看出,瓮城建成后至少扩建过两次。





村里的居民用水是这种方式进行水井取水(像自来水一样阀门)。






村里的居民,两个中考刚结束的孩子。

新建的房子仍使用着大灶,烟囱在墙外。

老奶奶和我们聊得很开心,邀请我们去坐会儿,可是我们时间有限不能如愿。

后一篇:晋北游(四)杀虎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