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阿里大环古格王朝遗址 |
分类: 户外休闲 |
古格王朝遗址。

古格王国遗址位于阿里札达县城以西18公里处,占地总面积72万平方米,于公元10世纪前半期开始建立,始祖德祖衮为吐蕃赞普朗达玛的后裔。前后世袭了16个国王,王宫城堡是从10-16世纪不断扩建,并达到全盛,于17世纪吐蕃王朝瓦解后结束(被英国殖民者所灭)。古格王国遗址从山麓到山顶高300余米,房屋建筑、佛塔和洞窟密布全山,达600余座,形成一座庞大的古建筑群。保存较好的有寺庙、殿堂5座。寺内残留有泥塑佛像和壁画,以及历代吐蕃赞普和王子的画像。它是吐蕃王室后裔在吐蕃西部阿里地方建立的地方政权,其统治范围最盛时遍及阿里全境。它不仅是吐蕃世系的延续,而且使佛教在吐蕃瓦解后重新找到立足点,并由此逐渐达到全盛。因此古格王朝在西藏历史上具有重要意义。遗址周围散布铁盔甲、马甲、盾牌、箭镞等遗物。自从十五年前被科学家发现后,在古格遗址周围不断发掘出的造像、雕刻及壁画是这个神秘王朝留给人们的宝贵财富。1961年3月4日,古格王国遗址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有千年历史的古格王朝,就建立在神奇的土林之上。神秘的古格王朝300年前一夜之间在历史上消失,留下的只有那记录了灿烂文化艺术成就的遗址,并成为全国首批重点文物保护地之一。 至今仍保留比较完整的古格遗址其实是当年的中央政府所在地,它有着严格的等级区分,住得越高就地位越显赫。 古格王朝在西藏历史上具有重要意义。它是吐蕃王室后裔在吐蕃西部阿里地方建立的地方政权,其统治范围最盛时遍及阿里全境。它不仅是吐蕃世系的延续,而且使佛教在吐蕃瓦解后重新找到立足点,并由此逐渐达到全盛。

9世纪中叶,吐蕃王朝末代赞普(藏王)朗达玛死后,王室内部展开了争夺王位的斗争。朗达玛后裔中的一支吉德尼玛衮在斗争中失败,逃避到阿里地区,建立了一个小王朝。后来吉德尼玛衮将阿里一分为三,分封给他的3个儿子,古格王国(古格王国遗址)即是其第3子德祖衮的封国。这个政权延续了700多年才在战争中覆灭。17世纪中,古格王朝发生内乱,国王之弟请拉达克军队攻打王宫,王朝被推翻。古格覆亡后,并入拉达克(今克什米尔)一段时间,后被以达赖喇嘛为首的西藏地方政府重新收回。

古格雕塑多为金银佛教造像,其中成就最高的是被称为古格银眼的雕像。而遗存数量最多、最为完整的是它的壁画,全面地反映了当时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我们虽然请了讲解,但只讲了白殿、红殿、大威德金刚殿内的佛像和壁画,山上没有人带领和讲解。

古格王国遗址殿堂内的佛像多被损坏,只有红殿在“文革”当中被当做粮仓,黑咕隆咚地看不清楚,壁画因此而幸免于难。




古格王国遗址东西宽约600米,南北长1200米,占地总面积72万平方米。从遗址山脚到山顶高300余米,有房屋、佛塔和洞窟600余座,形成一组庞大的古建筑群。建筑群分上、中、下3层,依次为王宫、寺庙和民居。建筑群下部有地道相通,外围有石砌城墙,城角设有碉堡。存有较完好壁画的殿堂建筑有5座,分别是白殿、红殿、大威德殿、度母殿、坛城殿。寺内残留有泥塑佛像和色彩鲜艳的壁画,以及历代吐蕃赞普和王子的画像。山顶的绝壁上是王宫,包括聚会议事的大殿、进行佛事活动的经堂、坛城、神殿和王室成员居住的冬宫、夏宫等。另有一条由石块垒成的约2千米的水渠故道。

现在的遗址从山麓到
后一篇:阿里大环(十)札达土林、托林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