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阿里大环拉萨色拉寺布达拉宫广场 |
分类: 户外休闲 |
从罗布林卡出来后,乘公交到色拉寺,路过布达拉宫广场时发现风停雨停,这是拍布达拉宫的好机会,赶紧下车。

色拉寺坐落在拉萨北郊山下,是藏传佛教格鲁派三大寺之一,也是拉萨三大寺中最后修建的一座大寺。与甘丹寺、哲蚌寺合称“三大寺”。与甘丹寺、哲蚌寺不同,寺庙不是建在山坡上,而是建在拉萨北郊的色拉乌孜山下。据传因山下长满了色拉(野玫瑰)而得名,寺的全名为色拉大乘寺。色拉寺藏语为“野玫园寺”。 建于明永乐十七年(1419)。由藏传佛教格鲁派(黄教)创始人宗喀巴的门徒释迦耶歇(1434年受明朝封为大慈法王)兴建。


色拉寺全寺建筑鳞次栉比,雄伟壮观。法定增人5500名,最多时近万名。主要建筑有措钦(集会殿)、吉扎仓、麦扎仓、阿巴扎仓及32个康村。寺院建筑雄伟,屋宇毗连,重楼叠阁。早期建筑以麦扎仓、阿巴扎仓为中心,后经历代增修扩建,才具有今天的规模,所以平面布局上无整体规划。但色拉寺的建筑密而不挤,杂而不乱,因地制宜,主体突出,体现了格鲁派大寺的特有风格,全然是一座宗教城市。

措钦下面的组织叫“扎仓”,色拉寺有3个扎仓:麦扎仓、吉扎仓、阿巴扎仓。扎仓,意译为僧院,它是一个完整独立的组织。由于黄教修习必须先显后密,因此,色拉寺的扎仓就有显宗扎仓与密宗扎仓之分。麦扎仓和吉扎属显宗,阿巴扎仓属密宗。麦扎仓,为色拉寺的最早建筑,始建于明成祖永乐十七年(1419年),为该寺创建人释也失所建。据说原来的殿堂毁于雷击,后来清乾隆二十六年(1761年)由贡钦.强曲彭巴进行了重建,麦扎仓面积为896平方米,主体建筑为4层,殿内建筑和壁画都完好无缺。此扎仓内共有五个拉康:即轴康(主供奉释迦牟尼)、贡康、乃堆拉康、宗喀拉康和托巴拉康。吉扎仓:始建于明宣德十年(1435年),由贡钦.洛珠僧盖创建。至十七世纪中叶,固始汗进行了扩建,吉扎仓共为5层,面积977平方米,主殿内有甘丹池巴及热振活佛等灵塔共11座。此扎仓内有:堆松、旦增、列玛、宗喀、甲央、土其、岗叔康共7个拉康。阿巴扎仓,始建于明嘉靖三十八年(1559年),后进行扩建。它是色拉寺中最小的一个扎仓,共4层,大经堂内主供奉色拉创始人释迦也失像。此扎仓内共有4个拉康:唯巴拉康、乃堆拉康、杰吉拉康、昌巴拉康。在扎仓下设康村。色拉寺过去有康村32个。康村是寺庙的基层组织,是僧侣们食宿和起居休息的地方。康村有大有小,人员几十至上百不等。康村的建筑大多为院落式,3层至5层,包括经堂、住宅、茶房。康村又是一种带有地域性的组织,来自同一地区或有关的若干地区的喇嘛,都被并入一个康村。如色拉寺的白迪康村,就是由达拉克、门巴族、珞巴族僧侣组成的。

措钦大殿。措钦大殿的面积达1000多平方米,共四层,是全寺最雄伟的建筑,也是全寺的活动中心。寺的殿堂内绘满了色彩缤纷的壁画;各类佛像、唐卡、法器、供器、经幡、经幢比比皆是;此外,还珍藏着明朝中央赐给的经典、佛像、法器等珍贵文物。这对于研究西藏的历史、建筑、艺术及汉藏关系,都具有重要的价值。

措钦大殿内建有4个拉康。拉康即佛殿,是供奉佛像(佛)、经书、经法、并为僧侣集合作法事的场所。佛教将“佛、法、僧”称之为“三宝”,只有具备这“三宝”的地方才称得上“拉康”。这四个拉康为“乃堆拉康”(主供罗汉)、甲央拉康(主供文殊)、宗喀拉康(主供宗喀巴)、土其拉康(主供十一面千手观音)。


色拉寺内保存着上万个金刚佛像,大多为西藏本地制作。还有许多是从内地或印度带来的铜佛像。大殿和各札仓经堂四壁保存着大量彩色壁画原作。最著名的塑像就是大殿里的“马头明王”像。西藏自治区色拉寺藏明永乐八年(1410)刻本《甘珠尔》,是第一部藏文刻本大藏经,为永乐皇帝所颁赐,至今保存完好,反映了明中央政府对西藏的管辖。


色拉寺坐落在拉萨北郊山下,是藏传佛教格鲁派三大寺之一,也是拉萨三大寺中最后修建的一座大寺。与甘丹寺、哲蚌寺合称“三大寺”。与甘丹寺、哲蚌寺不同,寺庙不是建在山坡上,而是建在拉萨北郊的色拉乌孜山下。据传因山下长满了色拉(野玫瑰)而得名,寺的全名为色拉大乘寺。色拉寺藏语为“野玫园寺”。 建于明永乐十七年(1419)。由藏传佛教格鲁派(黄教)创始人宗喀巴的门徒释迦耶歇(1434年受明朝封为大慈法王)兴建。


色拉寺全寺建筑鳞次栉比,雄伟壮观。法定增人5500名,最多时近万名。主要建筑有措钦(集会殿)、吉扎仓、麦扎仓、阿巴扎仓及32个康村。寺院建筑雄伟,屋宇毗连,重楼叠阁。早期建筑以麦扎仓、阿巴扎仓为中心,后经历代增修扩建,才具有今天的规模,所以平面布局上无整体规划。但色拉寺的建筑密而不挤,杂而不乱,因地制宜,主体突出,体现了格鲁派大寺的特有风格,全然是一座宗教城市。

措钦下面的组织叫“扎仓”,色拉寺有3个扎仓:麦扎仓、吉扎仓、阿巴扎仓。扎仓,意译为僧院,它是一个完整独立的组织。由于黄教修习必须先显后密,因此,色拉寺的扎仓就有显宗扎仓与密宗扎仓之分。麦扎仓和吉扎属显宗,阿巴扎仓属密宗。麦扎仓,为色拉寺的最早建筑,始建于明成祖永乐十七年(1419年),为该寺创建人释也失所建。据说原来的殿堂毁于雷击,后来清乾隆二十六年(1761年)由贡钦.强曲彭巴进行了重建,麦扎仓面积为896平方米,主体建筑为4层,殿内建筑和壁画都完好无缺。此扎仓内共有五个拉康:即轴康(主供奉释迦牟尼)、贡康、乃堆拉康、宗喀拉康和托巴拉康。吉扎仓:始建于明宣德十年(1435年),由贡钦.洛珠僧盖创建。至十七世纪中叶,固始汗进行了扩建,吉扎仓共为5层,面积977平方米,主殿内有甘丹池巴及热振活佛等灵塔共11座。此扎仓内有:堆松、旦增、列玛、宗喀、甲央、土其、岗叔康共7个拉康。阿巴扎仓,始建于明嘉靖三十八年(1559年),后进行扩建。它是色拉寺中最小的一个扎仓,共4层,大经堂内主供奉色拉创始人释迦也失像。此扎仓内共有4个拉康:唯巴拉康、乃堆拉康、杰吉拉康、昌巴拉康。在扎仓下设康村。色拉寺过去有康村32个。康村是寺庙的基层组织,是僧侣们食宿和起居休息的地方。康村有大有小,人员几十至上百不等。康村的建筑大多为院落式,3层至5层,包括经堂、住宅、茶房。康村又是一种带有地域性的组织,来自同一地区或有关的若干地区的喇嘛,都被并入一个康村。如色拉寺的白迪康村,就是由达拉克、门巴族、珞巴族僧侣组成的。

措钦大殿。措钦大殿的面积达1000多平方米,共四层,是全寺最雄伟的建筑,也是全寺的活动中心。寺的殿堂内绘满了色彩缤纷的壁画;各类佛像、唐卡、法器、供器、经幡、经幢比比皆是;此外,还珍藏着明朝中央赐给的经典、佛像、法器等珍贵文物。这对于研究西藏的历史、建筑、艺术及汉藏关系,都具有重要的价值。

措钦大殿内建有4个拉康。拉康即佛殿,是供奉佛像(佛)、经书、经法、并为僧侣集合作法事的场所。佛教将“佛、法、僧”称之为“三宝”,只有具备这“三宝”的地方才称得上“拉康”。这四个拉康为“乃堆拉康”(主供罗汉)、甲央拉康(主供文殊)、宗喀拉康(主供宗喀巴)、土其拉康(主供十一面千手观音)。


色拉寺内保存着上万个金刚佛像,大多为西藏本地制作。还有许多是从内地或印度带来的铜佛像。大殿和各札仓经堂四壁保存着大量彩色壁画原作。最著名的塑像就是大殿里的“马头明王”像。西藏自治区色拉寺藏明永乐八年(1410)刻本《甘珠尔》,是第一部藏文刻本大藏经,为永乐皇帝所颁赐,至今保存完好,反映了明中央政府对西藏的管辖。

前一篇:阿里大环(一)罗布林卡